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北京的春节》教案

(完整版)《北京的春节》教案

《北京的春节》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体会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详写略写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5分钟)
同学们,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块土地诞生了许许多多的民族,各民族的生活习惯、节日、服饰等等都不同。

这些点点滴滴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本单元,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欣赏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这第一幅画画的是《北京的春节》,咱们天津与北京毗邻,春节的风俗习惯也大同小异,大家能不能说说看,你们是怎么过春节
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8分钟)
1、默读课文。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喜庆、隆重等)
2、师生交流生字词和专业词汇。

(1)课件展示生字词,学生轮读,强调“蒜瓣、翡翠、榛、栗、爆”等字词的写法。

(2)通过问答“腊月、初旬”具体指什么日子?让学生发现其他节日并归纳了解春节、小年、元宵等具体指哪些日子。

(3)班级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少见词汇,如“空竹、守岁”等。

三、理清课文的整体脉络和春节期间的风俗习惯。

(11分钟)
1、快速浏览课文,合作填表。

2、汇报交流表格,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3、根据表格,分清详略。

四、自由朗读,重点朗读详写的部分,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5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将自己着重练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3、范读、领读。

对于学生读得不太好的地方,教师进行范读。

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

五、结束语与布置作业。

(1分钟)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认识了生字词,也练习了课文的朗读。

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生字新词,为下节课更顺畅地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板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5分钟)
师:同学们好。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著名艺术家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同学们说说看,《北京的春节》都写了哪些节日?
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这些好日子的呢?
师:作者在写北京的春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部分?这种写作方法我称为什么?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按照时间顺序深入学习老舍先生详细写的这些部分。

二、深入学习详写片段。

(30分钟)
1、腊八节: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年前的其他准备。

(6分钟)
师: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我们迎来了第一个好日子,也就是——腊八。

同学们自己朗读描写腊八的这两段,看看作者详细写了腊八这天的什么事儿。

生读。

教师巡视并指导读书。

学生汇报。

重点学习句子“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体会打比方的写法写出腊八粥品种之丰富,人们丰收后的喜庆。

体会作者语言的简洁易懂、生动形象。

这一部分3分钟重点学腊八粥,集体交流出作者的语言特色,人们丰收的喜悦,感受年味儿。

2分钟学腊八蒜,读出作者语言的简洁、生动。

1分钟简要说说年前其他的准备。

2、除夕夜。

(9分钟)
师:老舍先生说,除夕真热闹。

到底有多热闹呢?请同学来为大家读一读。

从关键词“热闹”出发,从色、香、味、声、情来说除夕的热闹。

从“家家、到处、万不得已、必定”等词体会人们对除夕的重视,感受浓浓的亲情,节日的团圆美好。

3、正月初一。

(6分钟)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从这个句子出发,找一找初一的风俗习惯,体会正月里人民休闲、放松的心理状态,感受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热爱生活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4、正月十五。

(9分钟)
师:一直到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这个高潮就是
正月十五。

请同学们听录音,小声跟读。

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正月十五要做些什么事?作者详写了其中的哪件事?
从“又”字总结春节的3个高潮:除夕、初一、正月十五。

重点学习句子“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从修辞方法、近义词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三、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习“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者笔下不同的春节,自己试着写一写,注意详略得当。

(5分钟)
师:作者在最后写正月十五时,花了很多笔墨写花灯,而放鞭炮和吃元宵却是一笔带过。

大家想一想,如果作者在这儿也详细写怎么放鞭炮的,怎么吃元宵的,可不可以?
师:如此写法,重点非常突出,也能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也要学习这种详略得当的写法,抓住事物最有特色的方面详写,其他可以几笔带过。

咱们课文后面还有“阅读链接”,看看不同作者笔下不同的春节,自己试着写一写“我家的春节”,注意详略得当。

板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