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市场社会主义是西方大约一个多世纪以来倡导和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与模式的思想理论。
(一)、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含义正所谓市场社会主义,一般说来,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是一种试图将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
按照美国《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释义是:“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体制的理论概念(或模式),在这种经济体制中,生产资料公有或集体所有,而资源配置则遵循市场(包括产品市场、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规律。
”①由此说来,市场社会主义既不同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资本主义”,又区别于以前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社会主义”。
这种模式具有生产资料公有或集体所有这一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但又利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
(二)、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史当然,不同的经济学家对市场社会主义的定义是不同的。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史: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已经跨越了两个世纪。
早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创立的现代福利经济学就奠定了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帕累托认为,市场机制和计划体制均可达到“帕累托最优”。
这一思想隐含了一种新的经济理论萌芽,即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不取决于社会制度的性质。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市场社会主义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美国学者的论著作中。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提出20年后,即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苏联、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用并发展了这一理论。
这一时期出现了以南斯拉夫的霍尔瓦特、波兰的布鲁斯和捷克斯洛伐克的锡克等人为代表的市场社会主义。
其市场社会主义是伴随着这些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而展开的,基本主张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并没有随着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而沉寂。
西方有些学者从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失败的动因中,寻找新的视角,对历史进行反思,就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可行性进行新的论证,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从而形成了一股新的市场社会主义思潮。
90年代后,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仍有很大的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相继解体,西方一些资产阶级政客和右翼学者纷纷宣称“社会主义已彻底失败”,“社会主义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理想中都不复存在了”。
②面对这些攻击,西方一些左翼学者给予了坚决反击。
同时,这些左翼学者开始重新思考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并在认真总结苏东社会主义制度失败的教训的基础上,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而罗默的《社会主义的未来》一书,则代表了这个时期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研①冯·来塞斯.社会主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②铁省林,房徳玖.国外马克思主义概论[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究的最新成果。
(三)、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特征“市场社会主义”只讲到了所有制,而没有深人到利用生产资料公有制所要实现的诸如经济民主、分配公平、选择自由等等价值目标。
但是总的说来,市场社会主义是既不同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资本主义”,又区别于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中央集权计划社会主义”的模式。
二、约翰·罗默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约翰·罗默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社会主义的未来》。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市场社会主义的概念出现在美国一些学者的著作之中,如加尔布雷恩等。
主体思想是用市场的方式来实现社会主义。
从最初的“兰格模式”发展到后期“证券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等。
(一)、约翰·罗默的介绍及代表著作罗默是美国著名的左翼经济学家,现为加州大学戴维斯学院经济学教授,“经济、正义与社会”研究中心负责人。
罗默认为:“所谓市场社会主义,我指的是大多数物品包括劳动通过价格系统来分配”③。
《社会主义的未来》一书,则代表了这个时期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二)、约翰·罗默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提出背景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并没有随着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而沉寂。
西方有些学者从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失败的动因中,寻找新的视角,对历史进行反思,就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可行性进行新的论证,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从而形成了一股新的市场社会主义思潮。
90年代后,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仍有很大的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相继解体,西方一些资产阶级政客和右翼学者纷纷宣称“社会主义已彻底失败”,“社会主义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理想中都不复存在了”。
面对这些攻击,西方一些左翼学者给予了坚决反击。
同时,这些左翼学者开始重新思考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并在认真总结苏东社会主义制度失败的教训的基础上,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三)、约翰·罗默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内容罗默认为,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而当今造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各种不公正现象的根源是私有制。
因此,理想的社会主义模式应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苏东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否定,要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因为公有制可以保证社会公正,市场机制可以维持经济效率。
罗默说,苏东社会主义社会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相比有三个基本的不同:政治上的专政、配置资源上的集中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从理论上和近期的历史来看,③余文烈.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这种特殊的结合在经济上是无效率的,在政治上是不稳定的,在道德上是灾难性的。
但罗默强调,上述不同并没有表明,如果生产资料公有制与民主政治和通过市场的分散的资源配置结合起来,也是不可行的和不符合需要的。
在以往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中,社会主义都被认为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特别是国家所有制基础上的社会。
罗默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
罗默认为,关于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上,应该对社会主义的某些观点进行修正。
他由此提出一个重要观点:“社会主义的目标最好被考虑成一种平等主义,而不是被考虑成一种具体财产关系的实施。
换句话说,我的意思是,社会主义者评价财产关系必须根据这些财产关系提供平等主义的能力。
2市场体制与社会制度的性质无直接联系,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均可应用。
罗默在这个问题上的新论证,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资本主义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的成功同资本主义私有制无必然联系,而是市场机制的作用。
罗默说:“我们现在对私有财产与市场的不同作用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因为迄今为止两者实际上总是一块出现的。
但我们确实有几个例子—现代企业以及或许还有乡镇企业—使我们开始理解,经济发展的许多方面,以前被普遍接受的理论归因于私有财产无限制积聚的权利,事实上可能应归因于竞争和市场。
”这段话说得很明白,市场的作用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作用是两回事。
二是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失败的原因,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而是取消了市场。
针对一些学者提出的苏联是因为没有像资本主义那样解决好委托—代理问题的观点,罗默反驳说,苏联在战后约20年的时期里以及在20世纪30年代,其经济的增长是相当可观的。
如果这是事实的话,那就不能简单地将委托—代理问题作为这种经济在80年代失败的解释。
自印年代到80年代,经济福利的增长更多地依赖经济革新的能力,即采用新技术的能力,在这一点上苏联型经济令人沮丧地失灵了。
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市场提供的竞争—国内的和国际的—企业就没有进行革新的压力,而没有竞争的动力,革新就不会发生,至少达不到市场经济引发的那种速度”。
3.市场社会主义的可行性和模式,可以有多种选择。
为论证市场社会主义的可行性,设计了几种市场社会主义的模式。
例如,企业主要由工人管理的模式,或由董事会选择管理人员经营的模式,还有就是人们称为“证券的市场社会主义”的模式,等等。
罗默设计的证券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具有五个基本特征:其一,国家的所有公司的全部股票,都被重新分配,以便从一开始就给每一成年公民一份按人头计算的股份,一份股份的有价证券,使他们有权获得一份其持有股票的公司的红利。
这种股票可以交易,但不能出售。
这样富人就不可能收购穷人的股票并获得对经济利益的控制。
其二,所有的银行都是国有化的,这些银行从私人储蓄所那里集聚资金,并向企业发放贷款,其运营的原则同资本主义银行没有什么区别。
其三,公司的经理不是由国家而是由公司的董事会决定的,后者由公司借以获得资金的主要银行的代表构成,他们是企业工人的代表,也是股票持有者的代表。
其四,政府保证有重大意义的投资计划,运用不同的利率去鼓励或阻止某些特殊的投资。
其五,允许资本主义企业的存在,即由个人创办的企业。
但这种企业一旦达到一定规模,或一旦企业的创办者辞世,就得实行国有化(予以赔偿的),它占有的股票要重新分配给一般公众。
“罗默说,证券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它使中央计划经济模式的基本矛盾得到解决。
企业可以在市场的环境中相互竞争,这样就可以解决信息和激励机制的问题,还能迫使公有的企业注意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
”④实行这种模式的市场社会主义,还能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两大基本问题,即经济上的不平等和投资上的不合理。
尽管罗默充分论述了市场体制的积极作用,但他不排除、抑或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至今虽然一直强调市场的功能,但市场社会主义经济中也应该有国家干预。
’他认为,政府看得见的手必须用来补充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包括国家对投资计划的干预。
三、约翰·罗默的“证券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一)、约翰·罗默的“证券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背景苏东剧变后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在苏东剧变以后,通过对其经济体制的深入分析认为,苏联模式失败的重要原因既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而在我们现行社会体制中,尤其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私有制是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也是社会诸多不公平现象的根源。
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市场社会主义思潮从20实际30年代兰格模式的兴起,至今已经近八十年的历史。
从最初的对于“纯理论”的提出以及探索,围绕着市场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结合可能性以及市场社会主义实现形势的论战一直持续至今。
在激烈的争论中传统马克思主义者、市场社会主义者以及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证券市场社会主义”被正式提出。
(二)、约翰·罗默的“证券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内容证券的市场社会主义是这样的一个社会,国家现存公司将其所有股票进行重新分配,每一成年公民都能获得一份国有公司股票的有价证券,进而可以通过其持有情况获得相应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