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商朝王室设置“多贾”一职,为王室购买奇珍物品,管理王室商业,并允许多贾参与祭祀祖先的仪式;唐宋时期,设置市舶司,管理海上对外贸易。
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A. 重视对商业的管理B. 工商皆本思想发展C. 商人地位不断提高D. 海外贸易空前发达【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商朝王室设置‘多贾’一职,为王室购买奇珍物品,管理王室商业,并允许多贾参与祭祀祖先的仪式;唐宋时期,设置市舶司,管理海上对外贸易”反映了从商朝由“多贾”“管理王室商业”到唐宋时期有了专门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故答案为A项。
B项,中国古代奉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而不是工商皆本思想,且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D项,材料不能反映商人地位是否提高、海外贸易是否发达,排除。
2.春秋时期,诸侯贬斥狄戎为豺狼禽兽的记载不绝于书;战国时期,时人认为夷夏之间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居楚则楚,居夏则夏,积靡使然也”。
对夷狄态度的变化反映出A. 诸侯争霸、王室衰微B. 一脉相承的文化风尚C. 各地区往来日益频繁D. 官僚政治是大势所趋【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西周到春秋末,尽管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居主导地位,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
材料“春秋时期,诸侯贬斥狄戎为禽兽的记载不绝于书;战国时期,时人认为夷夏之间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可以看出从春秋到战国时期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所以导致了对夷狄的态度的变化。
故答案为C项。
A项,材料无法体现诸侯争霸、王室衰微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文化的传承与认同,排除;D项,春秋时期的政治权力的分配更多是血缘政治,材料没有体现官僚政治,排除。
3.据《宋史》记载,北宋有7位武将曾担任过地方知州: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宋代A. 武将担任地方知州较为普遍B. 武将在吏治中发挥重要作用C. 统治者改变重文轻武的政策D. 地方百姓更加拥戴武将知州【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为人俭于己,便于人……次之以德政,化俗于斯”“谦无所扰,邠人多爱之”“治五年,境内宁谧……百姓立遗爱碑,以闻其状”“有材勇智力,可以遍知州事”“虽起身行伍,然颇知民事”“马枢密知节劲直……抑豪强,恤孤弱”“家有文风;应变活民”表明这一时期的宋代武将在吏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B项。
A项,“普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重文轻武是宋朝的国策,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D项,材料不能反映地方百姓更加拥戴武将知州,排除。
4.曾国藩认为儒学的学问分为四个方面:“有义理之学,有词章之学,有经济之学,有考据之学”,四者缺一不可,既强调义理为儒学之本,又使经济之学为义理所统辖。
曾国藩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 为中体西用寻找理论依据B. 缓和与顽固派的既有矛盾C. 宣传西学,挽救民族危机D. 开始以全新眼光审视世界【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曾国藩认为……四者缺一不可,既强调义理为儒学之本,又使经济之学为义理所统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曾国藩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洋务派向西方学习寻找理论依据。
故答案为A项。
B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曾国藩的主要目的是为洋务派向西方学习寻找理论依据,这不能缓和与顽固派的矛盾,排除;C项,曾国藩作为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不是宣传西学,排除;D 项,开始以全新眼光审视世界的是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排除。
5.1923年,国内出现了“科学与人生观”的争论。
梁启超提出,要反思一战,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反对“科学万能论”;有人坚持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陈独秀则立场鲜明地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
这场论争A. 民主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B.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开端C. 使国人认识到了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D. 体现出国人积极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这场论战是“科玄论战”。
科玄论战争论焦点可概括为两个核心问题:首先是对科学与玄学价值问题的讨论,其次是科学能否支配人生观。
论战的后期,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参与进来,推动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进一步推动了科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有利于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引起人们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对“科学万能”“全盘西化”偏激思想的纠偏,或引导人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对当今认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具有借鉴意义,所以该争论体现出国人积极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故答案为D项。
A项,材料涉及的是“科玄论战”,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B项,最先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不是材料的主旨意思,排除。
6.下图为1941年中美两国政府印发的一幅宣传画,以下理解合理的是A. 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B. 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C. 美国利用蒋介石政府反苏反共D. 蒋介石依靠美国围剿红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1941年”“为公理自由奋斗”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故答案为B项。
A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与材料中的时间“1941年”不符,排除;C项,根据材料中时间“1941年”可知,此时中苏关系是一种盟友关系,共同对抗法西斯势力,而不是美国利用蒋介石政府反苏反共,排除;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围剿红军主要是在国共对峙时期,与材料中的时间“1941年”不符,排除。
【点睛】图片材料性选择题解题技法: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
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
7.1981年,《芜湖日报》发表了芜湖市个体商户年广久炒卖瓜子发家致富的报道——《货真价实的傻子瓜子》,社会上流行起顺口溜“傻子瓜子呆子报,呆子报道傻子笑,四项原则都不要,如此报纸真胡闹”。
这反映当时A. 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共识B. 企业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C. 经济体制改革亟须深入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个体户”经商“致富”,被新闻媒体“报道”后却遭到人民的抵触、批评,说明在当时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改革开放持怀疑、抵触情绪,所以急需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
故答案为C项。
A 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1981年还属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排除;B项,1984年国企改革,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1981年仍是国企的“天下”,排除;D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国企的改革,与材料中“个体商户”不符,排除。
【点睛】农村经济发展依赖于经济体制创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的改革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人民公社的废除,城乡统筹发展等战略性决策的部署,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8.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升温,“国学热”成为历史研究的新热点;新世纪以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环境史又成了历史研究的新宠儿。
这一状况说明A. 环境史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B. 历史学科缺乏明确的研究对象C. 社会发展影响历史研究视角D. 现代中国的史学研究尚不发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升温,‘国学热’成为历史研究的新热点;新世纪以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环境史又成了历史研究的新宠儿”,反映了社会发展对历史研究视角的影响。
故答案为C项。
A项,环境史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的说法概括材料意思不全面,排除;BD项,历史学科缺乏明确的研究对象、现代中国的史学研究尚不发达的说法都不符合史实,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
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9.诚信审判是罗马法的重要原则,最初的“依诚信”完全依赖当事人的宣誓与承诺,具有浓厚的宗教誓言色彩,缺少实质性的法律评判标准;在之后的法律实践中,西塞罗将诚信更加具体化、可操作化,即用证据证明自己的“诚信”与“不明情况”。
西塞罗的主张说明罗马法A. 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B. 强调证据在法中的作用C. 开始由人治走向法治D. 具有灵活性的法律特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塞罗主张“用证据证明自己的‘诚信’与‘不明情况’”可知,西塞罗主张罗马法中更加重视证据的重要性,故B正确;浓厚的宗族色彩强调的是不注重证据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故A排除;罗马法就是法治,西塞罗的主张强调的是证据,故C排除;强调证据的重要性,与“灵活性”矛盾,故D排除。
【点睛】罗马法的影响:①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②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今天继承的罗马法法律制度、原则:①陪审制度②保护人制度即律师制度③“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即“不告不理”原则。
10.据布鲁姆菲尔德《非凡的人》的调查报告显示:英国从罗伯特·沃波尔以来的36任首相中,有爵位的大贵族有26人,中产阶级(包括教师、律师、医生、商人)5人,富裕乡绅5人。
材料说明此时英国A.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B. 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了C. 封建地主政治势力强大D. 社会上层发挥政治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权利法案》强调的是限制国王的权力,与题意不符,故A排除;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在光荣革命之后,主要是讲行政权从国王转移到议会,与题意不符,故B排除;虽然他们多数是贵族,但能在下院成为多数党领袖,说明都是新贵族,属于资产阶级,而不是地主阶级,故C排除;内阁首相多出身上流社会,但不能体现《权利法案》遭到破坏,因为他们也是经过议会选举多数党后产生的,因此说明上流社会在政治发挥了作用,D项符合题意,故D正确。
11.第聂伯河水电站于1939年建成,该水电站由苏联和美国技术专家设计,美国通用公司承揽,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与拉加贝尔水电站的建设经验。
第聂伯河水电站的修建说明A. 斯大林模式蕴含新经济政策因素B.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C. 美、苏合作共同抵御经济大危机D. 苏联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该水电站由苏联和美国技术专家设计,美国通用公司承揽,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与拉加贝尔水电站的建设经验”说明苏联的大型工程在美国等国援助下建成,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允许外资企业承办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蕴含新经济政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