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

20
课《古诗两首》。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我对本课的理解,我将从“教材分析、学
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
的中心内容是生活,八个单元从不同角度来教育学生怎样生活。

就如同一幅春
回大地的景象,莺飞蝶舞,丝绦拂堤,千树琼花,碧波涟漪,都是以不同的侧面、不同的高度烘托了同一主题——生活。

本册教材也是从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到万物的蓬勃发展,进而引发出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态度。

而本单元就像是一轮暖阳,以它应有的热度照耀着整册教材。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本单元选取的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都是引导学生在感受爱、表达爱、奉献爱的过程中体会爱的重要性,把握正确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古诗两首》
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
抒发了人世间最普通的友人离别之情,
作为感情基石,
为学生学习后面的课文打下了基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
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送元二使西安》
作者王维也是以景衬情,
一杯酒道出了心中对朋友全部的深情挚谊。

二、学情分析
两首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四年级是学生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
发展的过渡期,学生的书面言语能力比较弱。

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脍炙人口之作,无论从斟
词酌句还是写作技巧上,对学生的语文能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

要通过含蓄的诗句理解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教材特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体现新课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育目标,我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是:
三、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孟、浩、陵、辞、唯、舍、君”七个生字,理解古诗大意。

2.
过程与方法:赏析重点诗句的艺术特色,体悟诗人表达的深情厚谊。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友情为基点,使学生发生情感的迁移,体悟生活中更多的感情,
把握正确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的情感价值观。

以上的教学目标中:
四、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
通过赏析诗人以景写情的表达手法,
体会诗人表达的深刻感情;
通过
“情”
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正确把握生活的态度,树立积极的情感价值观,是本课的重点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重要理念,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
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我将采取谈话式、诵读式教学,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式课堂中学习。

重点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

第二首《送元二使西安》放手交给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

古诗文教学更应该
重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感染。

所以我确立以



为切入点,
采用师生谈话的方式导入,
既缓和了课堂气氛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谈话的主题由学生的生活琐事过渡到回忆朋友之间的离别感伤,提前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沉浸在自己假象的离别情境中,此时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首先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学习,通读古诗,掌握大意。


整体感知一遍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逐字逐句分析诗意,理解诗人表达的感情。

(三)赏句悟情
理解了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才可以
进一步入情入境的赏析作者言虽尽而意未尽的巧妙表
达手法,这也正是本课难点的突破。

重点品味诗的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为了突破难点,在此我设计
一个问题:你是如何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
预设学生回答:
1.
仅着眼于景色的描写。

2.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能够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学生,说明有一定的语言感悟能力,是值得肯定的;不能体会
作者用意的学生,教师给予引导,导学生由自己生活经历中的离别,联系到古诗中,用情感迁移的方式体会作者内心复杂的感情。

多媒体展示图片,形象直观的加深学生的感受,同时体会作者这种
情景交融,含吐不露而
余味无穷的表达手法。

情感升华到高潮,师生配乐朗读古诗,在音乐的渲染下,体悟友人之间依依惜别的不舍
之情。

(情景交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在此环境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增强感悟。

运用不同方式反复朗读古诗,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自主学习
第二首诗
《送元二使西安》

由教师总结第一首的学习方法后,
引导学生自主、
合作学习。

要求: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诵读。

(五)领悟拓展
1.
两首诗的学习可以相互联系,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表达手法上的异同。

都是写情先写
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借景抒情,
《送元二使西安》是以景衬情。

2.
学习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情,
教师仍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从离别之情、
友情过渡到形形色色的人之间各种各样的情,进而引导学生真诚地对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最终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