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讲义1一、多项选择题1.下列国家中,实行“中立型”国防政策的国家有(CD )A、中国B、美国C、瑞士D、瑞典2.兵制建设通常包括的内容有(ABC )A、武装力量体制B、军事领导体制C、兵役制度D、国防体系3.陆军的主要任务有(ABCD )A、抗击外来的军事入侵B、在一定方向上打赢保卫祖国的局部战争C、实现、维护国家和平统一D、维护社会稳定4.下列观点出自《孙子兵法》的是(CD )A、“凡兵,必先定制”B、“兴师必先教战”C、“兵者,诡道也”D、“兵贵胜,不贵久”5.毛泽东的下列著作写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BC )A、《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B、《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C、《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D、《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6.美国“新灵活反应战略”的基本主张是( ACD )A、重整军备B、实行“多层次防御体系”C、加强攻防兼备的战略力量建设D、侧重打核威慑下的常规战争7.根据日本防卫当局的要求,自卫队的任务有( ABC )A、保卫日本B、应付大规模灾害等各种事态C、为建立更加稳定的安全保障环境做贡献D、参与国际维持和平任务8.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的外交政策内容主要有(BCD )A、废除不平等条约B、一边倒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9.小布什政府在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中,把( AB )列为核打击对象。
A、中国B、俄罗斯C、伊拉克D、伊朗10.军事信息技术的主要领域包括( ABC )A、微电子技术B、光电子技术C、卫星通信技术D、空间工业技术11.军事伪装按其在战争中的运用范围可分为(ABC )A.战略伪装 B、战役伪装 C、战术伪装 D、迷彩伪装12.精确制导弹药主要有( ABCD )A、制导炸弹B、制导炮弹C、制导地雷D、制导鱼雷13.当前,人类社会已经或正在经历的军事变革有(ABCD )A、金属化军事变革B、火药化军事变革C、机械化军事变革D、信息化军事变革14.一体化对抗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特征,这种一体化主要体现在(ABCD )A、作战力量一体化B、作战行动一体化C、作战指挥一体化D、综合保障一体化二、名词解释1.国防: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人民战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反抗阶级压迫或民族压迫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人民战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战争的正义性,这是进行人民战争的首要条件和政治基础;二是广泛的群众性。
3.现实威慑战略:1969年至1980年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时期实行的军事战略。
即强调在战争中确保使用军事力量的现实性,认为“在一个笼罩着核毁灭危险阴影的世界里,除了谋求缓和紧张局势以外,没有别的合理办法”。
前一战略时期中越南战争的失败,打乱了美国的全球扩张计划,美对苏的战略优势在逐渐丧失,美国实施了战略收缩。
4.战略环境:战略环境是一个国家制定和实施国家战略的客观依据,它包括世界战略格局、国际战略形势,尤其是周边安全和国内稳定的基本状况。
5.C4ISR系统:又称指挥自动化系统。
是指在军事指挥体系中采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与指挥人员相结合、对部队和武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统。
C4ISR是外军的称呼,分别取系统要素的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C4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I指情报;S指为监视;R为侦察。
6、非接触作战:是指敌对双方在不接触的情况下,使用信息系统和远程作战武器实施防区外打击的作战行动样式。
三、辨析题1.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
正确。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环境,世界的和平与战争、经济的繁荣与衰退,都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也涉及国防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当周边国家局势动荡时,该国就必须在国防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如果他国武力相加,该国就必须进行国防动员,以迎接外来挑战。
可见,现代国防在作为一种国家基本行为的同时,也日益成为一种国际行为。
2.战争是人类社会自然的和永恒的现象。
错误。
这是"战争永恒论"者的观点。
根据毛泽东的战争观,战争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它只是阶级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暂时现象,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也有自己的产生、发展和消亡过程。
3. 我国在海洋空间只有发展利益,没有安全利益。
错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的国家利益正在向海洋空间不断扩展和延伸。
这其中既有发展利益,也有安全利益。
保护支撑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与开发、维护我对外贸易海上航运通道和石油航线安全,打击海上恐怖主义、海盗、走私和跨国犯罪等问题,营造和平、良好的地区海上安全秩序,都是我国重要的海洋安全利益,事关整个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4. 心理空间已经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一个重要作战空间。
正确。
心理空间主要指人的感知空间、思维空间和情绪空间,它属于人的内心世界,是最深刻、最神秘的领域。
在信息时代,把心理空间视为人类“第六维战争空间”的依据有二:一是使用现代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物理化学方法等都可以显著地影响、改变甚至控制人的心理;二是思维行为化,即把过去只能在人脑思维空间中进行的思维,拿到思维空间以外的信息网络空间中通过软件的形式进行。
四、论述题1.试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军队建设产生的影响。
答:军事高技术对军队建设的主要影响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军队的规模将缩小。
由于作战效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武器系统的高技术含量和作战人员的军事高技术素质,军队的数量、质量与战斗力之间的关系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质量将上升至主导地位,数量将逐渐减少,战斗力将大幅度提高。
其次,军队结构将不断优化,可能出现新的作战部队。
各军、兵种部队比例关系更加合理,结合更加紧密,以适应高技术武器系统作战功能一体化的需要。
部队编成趋向一体化、多能化、小型化;将可能出现崭新的作战部队,如专门的信息战部队、激光武器部队、高度合成化、数字化的作战部队。
第三,军队人员构成和素质将大幅度改善。
为适应操纵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需要,军官、士官、士兵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必将相应提高,对军人品格、素质、能力、学历要求将有新的标准。
在人员比例上,军官的比例将上升,士兵的比例缩小;技术军官的比例上升,其他军官的比例缩小;技术保障,尤其是信息技术保障人员增多,勤务保障人员减少等等,军队将成为人才密集型群体。
第四,建立快速反应部队。
美军已建立10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3天内可部署到全球任何地方;俄罗斯也建立15万人的应急反应部队,其中有5万人为“立即反应部队”,可以在3天内部署到全球任何地方;西欧国家已建立了5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欧洲师”,该部队可快速部署到全欧洲任何地方。
中国也将建立30万人的应急机动作战部队,以保卫国家安全。
2.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基本特征。
答:世界新军事变革在深度和广度上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对对旧的军事形态的脱胎换骨的改造和新的历史性飞跃,具有显著的特征。
一是群体技术推动。
新军事变革的初始推动力来自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一大批高技术群的发展,同时军事变革又牵引着科学技术获得深入发展,进而推动新军事变革向更高层次迈进,显示出这场军事变革极强的技术特征。
二是推进周期较短。
新军事变革从开始孕育至今不过30年,进展非常迅速。
据预测,21世纪中叶将大体完成这场变革。
三是科学性要求高。
这场军事变革是人们洞察军事领域的发展趋势而主观认定和提出的。
在军事变革推进中,各个主体都强调积极性、主动性和计划性,从顶层设计入手加强宏观统筹规划,重视理论牵引与指导功能,通过军事变革推进军事发展,抢占当今和未来军事的制高点。
四是发展失衡加剧。
当前,已经呈现出美国独领风骚,俄罗斯、西欧等紧随其后,中国、印度等国加紧追赶的局面。
变革的最终结果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内部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内部之间在军事上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五是相对独立且不可逆转。
军事变革是社会变革总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但同时又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它一旦发起,就会逐步推进,直至成功。
军事理论讲义2一、不定项选择题1.中国国防类型是( B )A、扩张型国防B、自卫型国防C、联盟型国防D、中立型国防2.国防建设是国家为提高国防实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主要包括(ABCD )A、武装力量建设B、边防、海防、空防、人防建设 、战场建设C、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建设D、国防法规与动员体制建设。
3.军事思想主要内容包括(ABCD )A、战争观与军事问题的方法论B、军队建设思想C、作战指导思想和原则D、国防建设思想4.军事思想的基本研究对象是( A )A、战争B、社会现象C、军事力量D、社会意识形态5.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和( A )的实践促使了西方近代军事思想作为一种理论体系的形成。
A、拿破仑战争B、克里木战争C、普奥战争D、百年战争6.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实行的军事战略是( B )A、“新灵活反应战略”B、大规模报复战略C、地区防务战略D、先发制人战略7.以下关于印度军事战略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A、从消极防御向主动进攻转变B、从陆上战略向海洋战略转变C、从保守战略向先发制人转变D、从常规战略向核战略转变8.当前世界战略形势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一超”是指(A )A、美国B、俄罗斯C、中国D、日本9.军事航天技术主要包括(ABCD )。
A、航天器的制造B、发射和测控技术C、航天遥感和空间通信D、空间工业技术10.机械化战争的制胜要素是( ABC )A、人力B、火力C、机动力D、信息力二、名词解释1、国防教育: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对全体公民进行的一种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教育活动。
其内容主要包括:国防理论、国防精神、国防知识、国防技能等方面的教育。
2、现实威慑战略:1969年至1980年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时期实行。
即强调在战争中确保使用军事力量的现实性,认为“在一个笼罩着核毁灭危险阴影的世界里,除了谋求缓和紧张局势以外,没有别的合理办法”。
前一战略时期中越南战争的失败,打乱了美国的全球扩张计划,美对苏的战略优势在逐渐丧失,美国实施了战略收缩。
3、国际战略环境: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世界全局性的大环境。
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有关各方力量消长、利益得失、矛盾升降、斗争起伏,特别是在双边或多边关系中敌与友、战与和、对抗与妥协、分化与组合、多助与寡助,在战争中进与退、攻与守、胜与负、强与弱、优势与劣势等方面的总状况和总趋势。
4、侦察监视技术:侦察是军队为获取军事斗争特别是战争所需敌方或有关战区的情况(包括人员、武器装备、地形地物及作战结果等)而采取的措施,是实施正确指挥、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