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CNC的插补原理(1)

第四章 CNC的插补原理(1)

一个脉冲所产生的进给轴移动量叫脉冲当量,用δ表 示,脉冲当量是脉冲分配计算的基本单位,根据加 工精度选择,普通机床取 δ =0.01mm,较为精密的 机床 δ =1μm or 0.5μm,插补误差不得大于一个脉冲 当量。
3.2 脉冲增量插补
运用范围:控制精度和进给速度较低,因此主要应 用于以步进电机为驱动装置的开环控制系统中。
ye=4, 用逐点比较法加工直线OE。 (要求:计算总步数,列表说明直线插补运算过程,并 绘制插补轨迹图)
一、逐点比较插补原理—圆弧插补
偏差计算(以第一象限逆圆为例)
设圆弧起点为A (xo,,yo), 终点为B (xe,ye),以圆心为
坐标圆点,设圆上任意一点为(xi,yi),圆上任一
点满足
Y
(xi2+yi2 )-(x2o+y2o)=0
如果成立插补结束
一、逐点比较插补原理—直线插补
初始化
置数 xe , ye, F=0 N = xe + ye
Y
F≥0? N
逐点比较直线插补 (第一象限)软件流程图
送一个+x 方向脉冲
偏差计算 F – ye → F
送一个+y 方向脉冲
偏差计算 F + xe → F
思考:
n → n-1
其余象限逐点比较直线插补软件流程图
A
✓ 若沿- x方向走一步 (xi+1= xi -1; yi+1= yi)
X
Fi+1 = (xi+12+yi+12 ) - (x2o+y2o) = Fi -2xi + 1
✓ 若沿+ y方向走一步 (xi+1= xi ; yi+1= yi+1)
Fi+1 = (xi+12+yi+12 ) - (x2o+y2o) = Fi+2yi +1
➢ 逐点比较法:
✓ 直线逐点插补 ✓ 圆弧逐点插补
➢ 特点:运算直观,插补误差小于一个脉冲当量,输出 脉冲均匀,而且输出脉冲的速度变化小,调节方便。
一、逐点比较插补原理
Y
Y
A
3
12
E
23
B
O
X O1
X
图3-1 圆弧插补轨迹
图3-2 直线插补轨迹
逐点比较插补
一、逐点比较插补原理
逐点比较插补每进给一步都要经过如下四个节拍。
3.1 基本概念
插补方法的分类
直线插补 圆弧插补
插补 方法
逐点比较法 脉冲增量插补
数字积分法(DDA)
数据采样插补
直线函数法
扩展数字积分法 (扩展DDA)
3.1 基本概念
脉冲增量插补又称基准脉冲插补或行程标量插补; 脉冲增量插补特点: ✓ 脉冲形式输出,每插补运算一次,最多给每一轴
一个进给脉冲。
3.1 基本概念
插补 ✓ 插补是数控技术的核心。 ✓ 插补装置的功用是将期望的设备运动轨迹沿各坐
标轴微分成基本长度单位,并转换成可控制各坐 标轴运动的一系列数字指令脉冲
3.1 基本概念
脉冲当量 ✓ 对应于插补装置输出的每一个数字指令脉冲,伺服
驱动系统末端执行部件所实现的理论位移被称为脉 冲当量,它是系统所能控制的最小位移,又称系统 的控制分辨率,一般取为基本长度单位(BLU)。
Fi = yi xe – xi ye
O
✓ 若沿+x方向走一步 (xi+1=xi+#43;1 xe - xi+1 ye=yi xe- (xi+1) ye=Fi - ye ✓ 若沿+y方向走一步 (xi+1=xi ; yi+1=yi+1)
Fi+1 =yi+1 xe- xi+1 ye=(yi+1) xe-xi ye=Fi + xe
脉冲增量插补就是分配脉冲的计算,在插补过程中 不断向各坐标轴发出相互协调的进给脉冲,控制机 床坐标作相应的移动。
逐点比较法 脉冲增量插补
数字积分法(DDA)
一、逐点比较插补原理
逐点比较法又称代数运算法、醉步法。
➢ 基本原理:计算机在控制加工过程中,能逐点的计算 和判别加工误差,与规定的运动轨迹进行比较,由比 较结果决定下一步的移动方向。每插补运算一次,最 多给每一个运动坐标轴送出一个脉冲。亦称走一步算 一步
3.1 基本概念
数据采样插补插补方法
✓ 直线函数法 ✓ 扩展数字积分法(扩展DDA) ✓ 二阶递归扩展数字积分法 ✓ 双数字积分插补法 ✓ 角度逼近圆弧插补法 ✓ “改进吐斯丁”(Improve Tustin Method—ITM) 法
3.2 脉冲增量插补
脉冲增量插补算法主要为单个坐标轴进行脉冲分配 计算。其特点是每次插补的结果仅产生一个行程增 量,以一个个脉冲的形式输出各进给轴的伺服电机 。
思考:偏差判别与进给(其余象限插补)
一、逐点比较插补原理—直线插补
终点判别 ➢ 每进给一步后,都要进行一次终点判别,以确定是否 到达直线终点。 ➢ 直线插补的终点判别,可采用两种方法: ✓把总步数求出来 n = |xe| + |ye|,每走一步 n-1,直到
n=0为止 ✓每走一步判断 |xi| - |xe| ≥0, 且 |yi| - |ye| ≥0 是否成立,
3.1 基本概念
插补的基本要求 ✓ 插补所需的原始数据少; ✓ 有较高的精度:插补的结果没有累积误差,局部偏 差不能超过允许的误差; ✓ 沿进给路线,进给速度波动小; ✓ 硬件系统线路简单,软件插补算法简捷。
3.1 基本概念
插补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 让单独的坐标分别运动合成理想的轨迹 ✓ 几个坐标同时进,还是每次进一个 ✓ 判断进给的下一个坐标使下一步误差更小;进多少 ✓ 如果同时进给,各个坐标进给的比例是多少 ✓ 选用什么样的实际轨迹合成后与理想轨迹误差最小
一、逐点比较插补原理
偏差判别:根据当前的偏差值,判别进给方向 四 个 进给加工:根据进给命令,进给一个脉冲当量 节 拍 偏差计算:计算新加工点与给定轨迹之间的偏差
终点判别:判别是否到达终点,决定是继续插补还是停止
一、逐点比较插补原理—直线插补
偏差计算(以第一象限为例) 设被加工直线OE位于XOY平面的第一象限内,起点 为坐标原点,终点为E(xe,ye),直线方程为
在粗插补算出的每一微小直线段的基础上再作“ 数据点的密化”工作,这一步相当于对直线的脉冲增 量插补。
3.1 基本概念
插补周期与采样周期 ✓插补周期是插补程序每两次计算个坐标轴增量进给
指令间的时间; ✓采样周期是坐标轴位置闭环控制系统的采样时间 ✓插补周期大于等于采样周期,一般为采样周期的整
数倍。 ✓插补周期对系统稳定性没有影响,影响轨迹精度。 ✓采样周期对系统稳定性和轮廓轨迹精度均有影响。 ✓插补周期增大,插补计算误差越大
第 四 章 CNC的插补原理
2020/6/14
3.1 基本概念
• 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
将被控设备末端执行部件的运动(或多个末端执 行部件的合成运动)纳入到适当的坐标系中,将 所要求的复杂运动分解成各坐标轴的简单直线运 动或回转运动,并用一个满足精度要求的基本长 度单位(Basic Length Unit,BLU)对各坐标轴进 行离散化,由电子控制装置(即数控装置)按数 控程序规定的运动控制规律产生与基本长度单位 对应的数字指令脉冲对各坐标轴的运动进行控制 ,并通过伺服执行元件加以驱动,从而实现所要 求的复杂运动。
A
X
一、逐点比较插补原理—圆弧插补
终点判别 ➢ 每进给一步后,都要进行一次终点判别,以确定是否 到达圆弧终点。 ➢ 圆弧插补的终点判别,可采用: ✓把总步数求出来 n = |xe-xo| + |ye-yo|,每走一步 n-1,
脉冲增量插补插补方法 ✓ 逐点比较法 ✓ 数字积分法(DDA) ✓ 比例积分法 ✓ 数字脉冲乘法器法 ✓ 矢量判别法 ✓ 目标点跟踪法
3.1 基本概念
数据采样插补又称时间标量插补、时间分割插补或 数字增量插补。
数据采样插补特点: ✓ 一次插补产生的不是单个脉冲,而是标准二进制字
✓ 插补运算分两步完成
用来判别刀具与直线的偏差
✓ F=0刀具在直线上 ✓ F>0刀具在直线上方 ✓ F<0刀具在直线下方
A(xa,ya)
B(xe,ye)
C(xc,yc)
B(xb,yb) X
一、逐点比较插补原理—直线插补
偏差计算(以第一象限插补为例)
偏差函数F的计算迭代公式
设在第一象限中的点(xi , yi)的F值为 Y
E(xe,ye) X
一、逐点比较插补原理—直线插补
偏差计算
思考: 偏差函数F的计算迭代公式(其余象限插补)
一、逐点比较插补原理—直线插补
偏差判别与进给(以第一象限为例)
✓ 若F ≥ 0,则沿+ x方向进给一步, 更新F:F - Ye → F ✓ 若F < 0,则沿+ y方向进给一步,更新F :F + Xe → F
一、逐点比较插补原理—圆弧插补
偏差判别与进给(以第一象限逆圆为例) ✓ 若F ≥ 0,则沿- x方向进给一步, 更新 F - 2x + 1→ F
✓ 若F < 0,则沿+ y方向进给一步,更新 F + 2y+1 → F
Y
思考:偏差迭代公式、偏差
B F>0
判别与进给(第一象限顺圆、 其余象限逆圆和顺圆弧插补) F < 0 Pi(Xi,Yi)
B F>0
F<0
Pi(Xi,Yi)
A
X
一、逐点比较插补原理—圆弧插补
偏差计算(以第一象限逆圆为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