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冰雪体育经济发展前景

冰雪体育经济发展前景

冰雪体育经济发展前景
2009年2月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成功举办,不但
丰富了哈尔滨的冰雪文化生活,给黑龙江人及广大的旅游者带来了无
限的乐趣,而且促动了黑龙江的冰雪体育经济发展,使冬季旅游产业
成为黑龙江省新兴的支柱产业经济。

一、哈尔滨大冬会凸显黑龙江冰雪体育经济资源优势黑龙江是东北旅
游大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各种冰雪旅游、森林旅游、民俗旅游、
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夏季避暑旅游、边境旅游、富有北方特色的登山
生态游等旅游经济资源极具吸引力,其中冰雪体育旅游等旅游产品在
国内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

这些旅游资源急待转化成一流的旅游经济
产品,使旅游产业经济成为黑龙江省的新兴的支柱产业经济[1]。


龙江是新中国最早展开冰雪运动的地区。

黑龙江以其优良的冰雪生态
环境为基础,推出了“神州北极”冰雪游、小兴安岭“林海雪原”游、“华夏东极”冰雪游、火山边境冰雪游等多条冬季旅游精品线路,充
分体现了黑龙江省冰雪风光、冰雪艺术、冰雪文化、冰雪娱乐和冰雪
民俗精粹。

哈尔滨打造了一年一度的冰雪大世界、雪雕博览会、冰灯
游园会等各具特色的三大冰雪主题公园,已经成为享誉中外的世界级
冰雪旅游产品。

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调查数据,2010年黑龙
江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82.4万
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2.14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0.3%和28.7%;接待入境旅游者13230人次,旅游创汇503.90424万美元。

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于2009年2月18日在哈尔滨成功举行,这是我国继北京奥运会后举办的又一次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

哈尔滨
作为中国冰雪运动的重要基地,成功举办大冬会让世界注重中国,让
世界了解哈尔滨。

成功举办大冬会,不但丰富了哈尔滨的冰雪文化生活,给黑龙江人及广大的旅游者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而且促动了黑龙江
的冰雪体育经济,使冬季旅游产业成为黑龙江省新兴的支柱产业经济。

哈尔滨大冬会凸显出黑龙江冰雪体育经济资源优势,也推动了滑雪等
冰雪体育旅游消费成为热点。

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在滑雪场过夜,体
验滑雪度假的乐趣。

冰雪体育旅游形式也表现出多样化:2010年春节
在亚布力度假区的南方游客占到了80%以上;商务游、家庭游、自助游
的游客比重持续增加;旅游需求和出游方式更加个性化,如直接与滑雪
场预订及网上预订等。

黑龙江省连续多年举办的黑龙江国际滑雪节和
哈尔滨冰雪节,使黑龙江的“中国滑雪旅游胜地”、“世界冰雪旅游
名都”旅游形象与知名度持续提升,为黑龙江冬季旅游扩大了市场[2]。

二、促动黑龙江冰雪体育经济有利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黑龙
江省已经成为全国春节黄金周旅游最热的省份之一,冰雪旅游业已经
成为黑龙江省发展速度最快、关联带动作用较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冰雪体育旅游作为无形产品能够拓宽居民
的消费领域,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消费结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健康、审美等发展需求,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
增加国家和地方的收入。

加快发展黑龙江冰雪体育旅游市场的意义在于:
第一,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冰雪体育旅
游属综合性的服务行业,以提供劳务服务商品为主,满足旅游者在冰
雪体育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多方面要求,因而能够吸收多方面的劳动力
就业。

第二,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可扩大国际交流,促动经济发展[3]。

通过冰雪体育旅游活动,可使外国游客在黑龙江旅游期间,更加深入
地了解黑龙江省的省情及相关经济政策,能够极大地改善投资环境,
为外国人来黑龙江省投资经商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2009年的哈尔滨
世界大冬会不但在赛期扩大了国际交流,而且促动了黑龙江冰雪体育
旅游经济的中长期发展。

第三,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冰雪体育旅游的
关联带动功能比较强,展开冰雪体育旅游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带动冰雪
体育用品、交通运输、食宿服务、商业服务、邮电通讯、建筑、金融
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黑龙江冰雪体育经济应理性适合市场需求的对策黑龙江在“十二五”期间开发冰雪体育经济市场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突出冰雪、生态、边境优势,以品牌建设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建设具有国际化、地域性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旅游精品。

到2015年,冰雪、湿地风情、五大连池等北国风光特色旅游成为国际知名品牌,突出北国风光特色,建设国际滑雪旅游胜地和避暑休闲度假胜地,完善冰雪旅游、生态旅游、边境旅游三大旅游体系,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黑龙江的重要支柱产业。

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转变,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左右。

黑龙江冰雪体育经济的发展应理性适合市场需求:
(一)创造繁荣冰雪文化的“软”、“硬”两套环境要利用成功举办大冬会的优势资源,建立健全冰雪市场体系。

应进一步以哈尔滨冰雪节组委会为主体,成立冰雪文化开发委员会。

同时成立冰雪文化开发学术团体或研究机构,以便能广泛吸收冰雪文化专家、学者及爱好者,定期展开国内外冰雪文化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使冰雪文化开发得到即时的总结,更好地运筹冰雪文化未来的发展,成为冰雪文化科学决策的智囊团。

应促动冰雪文化开发实体尽快壮大,使之成为融冰雪文化开发、冰雪运动开发及冰雪经贸开发为一体的跨行业、跨部门的企业集团,全方位促动冰雪文化、经济的协同开发。

(二)实施冰雪文化开发总体规划与各基层详细规划两类规划要把规划纳入到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之中,同时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发挥各级政府和广大社会民众、企业的积极性,促动冰雪文化、冰雪运动、冰雪经贸及冰雪旅游的全面深入发展。

鼓励冰雪文化人才成长,增强理论研究和国际交流,使冰雪文化开发持续向深度、广度推动,向高级化拓展。

要增强冰雪文化开发的硬件建设,创造更多的冰雪文化活动场所,协同城市规划、建设,结合冬奥会的申办、举办,搞好冰雪文化活动中心等冰雪文化开发活动系列设施建设。

(三)注重开发冰雪体育竞技与民众休闲娱乐两大市场要培育大众冰雪
体育市场,在保证大众体育消费的同时,使冰雪体育文化逐步进入市场。

应通过开放以往比赛训练封闭的大门,把比赛和训练变成具有旅
游观赏的重要市场,还体育比赛训练本来的观赏价值。

随着人们对冰
雪旅游兴趣的高涨,未来的冰雪旅游消费主流必然是大众化的,而大
众化消费市场的开发往往是潜移默化的,要依靠市场化运作发展壮大
黑龙江的冰雪旅游文化,使大众化冰雪体育市场逐步进入有偿经济收
入的市场。

使更多有冰雪体育消费水平的人们参与到冰雪体育运动中,从而拉动内需、带动消费,促动经济发展。

(四)同步扩大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活动两大群体当前黑龙江冰雪
体育运动开发中存有的不足是,哈尔滨全市现有公益性滑冰场地40余
处[4],有的市区尚没有大型滑冰场。

全市几千所学校只有大小不等
的滑冰场400余个,很多学生无法上冰实行体育活动。

从哈尔滨市群
众性滑雪运动条件看,缺乏公益性滑雪场和滑冰场,难以满足哈尔滨
全市几百万人的冬季冰雪体育健身娱乐需要。

冰雪资源有着明显的季
节性和周期性,对场地的要求有着特殊性。

学校、社会都应该充分利
用现有的条件进一步开发冰场功能,大中小学校要从冰雪运动的实际
性出发,持续开发、扩大、利用冰场的条件,广泛展开冰雪运动。


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培养人们积极参加健身的意识。

充分挖掘冰雪场地的开发和利用,提升冰雪运动的吸引力,让更多的
人有条件、有兴趣亲近自然和参与到季节性运动中来。

政府及相关部
门应从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目标着想,为更多的大中小学生无偿提供观
看体育比赛、参与冰雪运动的机会,让更多的大中小学生参与到冰雪
运动中来,让更多的人从小就亲近冰雪运动,领略冰雪运动的魅力,
为冰雪运动普及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从消费层次看,冰雪健身娱乐
的经营单位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水平的体育消费者
的兴趣爱好,开发出不同层次的滑冰、滑雪、冰撬等休闲健身娱乐项目,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的需求。

(五)打造黑龙江冰雪体育旅游的整体性形象与个性化品牌两种精品要
增强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经贸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
创新技术,开发冰雪旅游的特色精品,打造和传播黑龙江世界冰雪名都的品牌形象。

应借鉴国内外冰雪文的经验和教训,完善和强化城市冰雪文发。

冰雪文化已成为与自然、经济和社会为一体的综合文化,要通过滑雪旅游产业质的提升,促动现有滑雪场地的改造和新建设,对亚布力、吉华、二龙山等重点骨干实行提档升级,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同时资新建起点高、与国际标准滑雪场接轨的雪场,尽快完成滑雪产业由单纯数量扩张规模档次、集约化经营的转变,按照高、中雪场的合理比例增强滑雪场建设。

要通冰雪旅游提升广大群众对冰雪运动的注重强参与性,促动冰雪旅游与冰雪体育的结泛展开“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促动冰活动的普及。

要进一步提升接待大型国的水平,增强对宾馆、旅游景区服务人员培训。

要注意体育场馆和运动场地的合理缩小地区差别,使冰雪体育旅游成为黑龙有地方特色、最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形态。

冰雪体育经济发展前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