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2012•临沂)下列光现象中,与其他三个现象形成原因不同的一个是()A.平面镜使房间感觉更宽敞B.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C.铅笔好像“断”了D.用放大镜观察蚂蚁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解答此题要从以下知识点入手:①平面镜成像,成因是光的反射.②光的折射现象.由物体发出的光透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使光路发生改变,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③放大镜是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解答:解:A、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铅笔好像“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D、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是光的折射,也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综上所述,与其他三个现象形成原因不同的一个是A.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2.(2012•临沂)下列各项措施中,用来减小有害摩擦的是()A.下雪后往马路上撒些炉渣B.黑板上的字不容易擦干净时,双手用力按黑板擦擦黑板C.自行转动部分加润滑油D.自行车的轮胎表面做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脱离.解答:解:A、下雪后往马路上撒些炉渣,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不符合题意.B、黑板上的字不容易擦干净时,双手用力按黑板擦擦黑板.这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故不符合题意.C、自行转动部分加润滑油,这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自行车的轮胎表面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知道增大摩擦的方法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且会判断一些现象是用什么方法改变摩擦的.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能在生活中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3.(2012•临沂)如图所示,R是用镍铬合金做成的变阻器,当导线夹向A端移动时,小灯泡的亮度将()A.不变B.变亮C.变暗D.无法判定考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实际功率。
专题:应用题;推理法。
分析:从图可知,灯L与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量的是整个电路中的电流,首先判断当变阻器的滑片向A端移动时,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怎样变化,再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判断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最后再利用公式I=判断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判断小灯泡的亮度应依据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已知电流和电阻,可利用公式P=I2R分析电功率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灯泡的亮度的变化.解答:解:由图可知灯L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A端移动时,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则电路中的总电阻R=R滑+R L变小,因此由欧姆定律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因为灯泡的电阻不变,所以灯泡L的实际功率为:P L实=I2R L变大,因此小灯泡的亮度变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滑动变阻器对电流表示数的影响,以及串联电路的特点,并可以利用公式P=I2R分析电功率的变化,从而判断灯泡亮度的变化.4.(2011•永州)人骑自行车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快,下列关于这一运动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与车的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B.人与车的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C.人与车的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D.人与车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考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控制变量法。
分析:判断人与车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变化,从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考虑.(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解答:解:人骑自行车下坡时,质量不变,速度越来越快,动能增大,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故选B.点评: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利用变量法,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变化.5.(2012•临沂)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B.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D.雷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收热量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分析物态变化首先看生成物是什么状态的,然后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体形成的,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做出判断(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最后根据物态变化吸放热的规律(熔化、汽化和升华要吸热;凝固、液化和凝华要放热)做出解答.解答:解:霜和雪都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要放热.雾和露都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故选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质变化前后所处的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6.如将一只盛有水的薄塑料袋,用细线扎紧袋口,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其重力为9N,再将这个装水的塑料袋浸入水中,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7N时,袋内水面与袋外水面相比较()A.塑料袋内水面比袋外水面高B.塑料袋内水面比袋外水面低C.塑料袋内水面与袋外水面相平D.塑料袋内水面与袋外水面高低无法判断考点:阿基米德原理;力的合成与应用。
专题:推理法。
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道,水受到水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若两水面相平,弹簧测力计示数会为零.现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为0,袋内水没有全浸入,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若袋内水面与袋外水面相平,则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袋内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此时排开水的重力等于袋内水的重力,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应为零.而题中测力计示数为7N,说明袋内水没有全浸入水中,袋内水面比袋外水面高.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运用,理解“两水面相平,弹簧测力计示数会为零”是本题的关键.7.下列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A.用湿抹布擦正在发光的灯泡B.家庭电路中,开关要串联在火线和电灯之间C.为了方便,将洗衣机三脚插头改成两脚使用D.用电器起火时,要迅速泼水考点: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应用题。
分析:正在发光的白炽灯或日光灯是和火线相连接的带电体,湿布是容易导电的物体;电灯的接法:火线首先进开关,再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对于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一定要用三脚插头,并将金属外壳接地,防止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电器设备失火时,可能电器是正在通电的设备,水是电的良导体,可能电流会通过水使人体间接触电,十分危险.解答:解:A、正在发光的灯泡属于带电体,用湿布擦拭时,湿布属于导体,有可能使电流通过湿布传到人体上,使人体触电,十分危险.故A错误;B、家庭电路中,火线首先进开关,再接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故B正确;C、洗衣机的金属外壳要接地,防止金属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故将三脚插头改成两脚插头,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C错误;D、水是电的良导体,当用水去救火时,很可能电流就会通过水传到人体上,从而造成人体触电,十分危险.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值得注意的是:本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本来不导电的物体导电了.8.(2012•临沂)下图所示的几种用电器工作时,以电能转化为内能为应用目的是()A.电视机B.电动自行车C.抽油烟机D.电烤箱考点:电功的实质。
专题:应用题。
分析:分析每种用电器的能量转化形式解答:解:电动电动车、抽油烟机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视机把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电烤箱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故选D.点评:电流做功的过程是把电能转化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不同的用电器转化成的能的形式不同.9.(2012•临沂)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足球在静止时没有惯性,运动时才具有惯性B.跳高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C.赛车在高速行驶时不容易停下来,是由于速度越来越大惯性越大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考点:惯性。
专题:应用题。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基本属性,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的大小和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以及运动的快慢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解答:解: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所以此项是错误的;B、跳高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利用惯性使自己跳的更远,并且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所以此选项说法错误;C、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等因素无关,赛车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惯性不变,选项说法错误;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此选项是错误的.故选D.点评: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其他都无关.而经常出错的是认为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关.10.(2012•临沂)下列哪种设备是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原理制成的()A.电熨斗B.电动机C.电磁铁D.发电机考点:直流电动机的原理。
专题:应用题。
分析: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能够在磁场中运动的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的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能够运动.解答:解:如图所示的实验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能够运动.根据此原理制成的是:电动机.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电动机的制作原理﹣﹣通电导体能够在磁场中运动,以及考查学生对实验装置图的识别能力,是中考的常见题型.二、填空题11.(2012•临沂)汽车发动机常用水来做制冷剂,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汽车用橡胶轮胎,这是利用了橡胶的弹性可以大大减轻汽车的震动与颠簸.考点: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物质的物理特征。
专题:应用题。
分析:(1)根据水的比热容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2)根据橡胶的物理性质作答.解答:解:(1)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迅速转移,就可能损害发动机,因此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把这些热迅速吸收,使发动机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2)因橡胶具有很好的弹性,用它来制造汽车轮胎,可以减轻汽车行驶时的震动与颠簸,使人乘坐舒服.故答案为:比热容;弹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特性“比热容”、常见材料的物理性质的掌握,属于基础题.12.(2012•临沂)如图是一种常用的动圈式话筒(麦克风)及其原理图.当你对着话筒说话时,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声波使与膜片相连的线圈振动.线圈在磁场中的这种振动,能产生随声音变化而变化的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考点:声音的产生;电磁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