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本位,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该怎样进行语文教学呢?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语文教学的大语文观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观,打破封闭单一的语文教学系统,建立开放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大语文体系,拓宽学习渠道,使语文教学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皆学问”。

1、引领学生观察生活。

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

2、再现生活。

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时借助创设元方与友人的对话情境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体验生活。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推荐读书目录,开展读书活动。

认真对待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华,展示自己的平台。

二、语文教学的情趣化
新课程的改革重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一是学生自信和
积极的学习情感;二是学生自主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其中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个性、价值观已提高到非常重要的地位。

洋溢着情趣的语文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1寻找趣点。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

”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更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讲故事、设悬念等等。

我在讲《统筹方法》时讲了“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故事之中兴趣油然而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集中了注意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2、激发情感。

从内心流淌出来的文字才是最美的甘泉。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

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拔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我在讲《斑羚飞渡》时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西藏,一天,一只肥壮的藏羚羊在草坡上被猎人发现了。

奇怪的是它并没有逃走,而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猎人,然后朝着猎人前行两步,两条前腿一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眼里随之流出两行长泪。

猎人呢,并没有被藏羚羊的怜悯所打动,枪声响起,藏羚羊应声倒地。

倒地
后它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依然清晰可见。

随之对它的开膛破肚,一切便真相大白了。

原来在这只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躺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型了。

藏羚羊之所以弯下笨重的身子是在乞求猎人保全自己孩子的一条生命啊!我们被这神圣的慈母的跪拜深深的感动着,可见在动物的世界中也充满着浓浓的深情厚意。

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里。

这样调动了学生的丰富情感,让学生如临其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得到情感共鸣。

三、语文教学的个性化
语文是最能够体现个性,最适宜培育个性的学科。

由于学生兴趣爱好不一,思维情感活动样式各异,知识经验深浅不一,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阅读后获得的感受自然各有差异,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走下讲台,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参与学生的讨论,恰当地加以引导点拨,与学生共同学习。

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化为“引导者、管理者”,由“一言堂”变为“众言堂”。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
培养和锻炼。

努力营造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氛围。

四、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

通常会再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他所教的科目,很容易接受该老师的教育。

因此,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而重
要的方法。

要用尊重、平等、爱护等人类最崇高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应。

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提倡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教师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孔孟之辈,应该拉下架子走进学生,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适时地伸出援助之手;当他们由于无知犯下错误的时候,要有颗宽容之心包容他们的过失;当他们付出努力获得成功的时候,要为他们喝彩,手与手相牵,心与心相连,创造学生美好的明天。

使师生都进入其乐融融其情陶陶的境界。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育将是一种现代化、开放化、实践化、个性化、生活化和情感化交融的教育,将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自主合作的、充满创意活力的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