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最新推荐------------------------------------------------------个人学习英语的一些心得体会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不能说有多么好的学习方法,但是也算是摸爬滚打过来的,总结了一些学习的经验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使大家在学英语的道路上走得轻松一些,付出较小的努力得到较大的收获,也希望大家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拿出来一起分享。
先说一下词汇的学习 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词汇学习是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单词记得越多越准确,释义,搭配,例句,用法掌握得越牢固,你学英语才会如虎添翼。
学习词汇的方法很多,这里我只介绍一下我用这还比较好用的方法。
首先要找规律。
英语中的词汇构成大多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如,加前后缀,合成等。
我们也能找到一些在构词法中非常活跃的词根:如某些单音节词。
如果找出了这些词形,词义,发音中的规律。
将对记忆词汇有举一反三的作用。
词汇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非英语母语国家的人没有环境,只能自己创造环境,如:和学习伙伴用英语交流,去英语角,自己朗读,坚持写英语日记和学习体会等。
另外联想法也很有用,当你的词汇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要学会在学习新的单词时联想到曾学过的与新单词有联系的表达方式,反之亦然。
1 / 13这样不仅能更深刻理解这些有联系的单词的区别。
同时也能起到“温故”的作用。
再说一下语法的学习 也许有的人会说,其实英语母语国家的人都不学语法的,我们学语法也没有什么用。
你如果这样想那你就错了,你应该知道,他们不学语法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周围的人说的都是英语。
就像我们学汉语一样,一开始我们也是不学语法的。
学语法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英语的逻辑,使学英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练习是学习语法最好的方法,也就是造句,写作,以及最基本的口语句子造句。
小方法:把今天学习的语法通过自己想之后创作起来几个句子,最好是你喜欢的句子,然后写在小纸条上,除了反复看,还有多读,轻读,像疯子一样快读都行。
语法是英语学习中最枯燥的环节,但仔细看看,你会发现同中文有很多相通之处,如句子构成,主谓宾,词的运用,要注意的就是中英文元素排序不同。
语法对于分析句子的意思帮助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超长的句子,有的时候一个句子就有三四行甚至占据整个段落。
尝到了甜头,就有了学语法的动力了。
英语听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英语听力不行,就等于你是英语聋子,生活中最多的还是口语上的交---------------------------------------------------------------范文最新推荐------------------------------------------------------ 流,你听不懂对方说的话,根本就无法进行交流。
我以前上听力课的时候总是打瞌睡,一是觉得枯燥,二来也听不懂。
要培养你听英语的兴趣。
可是兴趣从哪来呢,要从你喜欢的事物中来。
有很多人都是通过看英文电影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的,我也采用了这个方法,简直是屡试不爽。
但是电影一定要选好。
选择电影有三看:一看语言含量是否大,二看内容是否贴近生活,三看发音是否清晰地道。
不一定只在电脑上看,你可以准备一个mp4,用mp4 converter将你选好的电影转换格式以后放进去,去哪都随身带着,什么时候想看就什么时候看。
过一段时间以后你就会发现你的英语听力已经大大提高了。
当然也不一定要看电影,你也可以选一些你喜欢的英文节目来听,这样mp3就可以了,只要是你感兴趣的都可以,只有一点,就是他们说的英语一定要地道。
再就是口语了。
同样,上边的都学好了,说不出来,也就变成了哑巴英语。
练英语口语首先要解决语音语调的问题,一开始我的方法就是尽量去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甚至他说话时候的表情和动作,后来可以看英文电影了,模仿起来就更有意思了。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买一个教音标的盘,天天对着镜子练,读每句话尽量做到标准,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你的语音语调已经很纯正了。
还要突破心理障碍,不要认为自己讲的不好羞3 / 13于开口,这是练习英语口语最大的忌讳,一定要鼓足勇气,只有说出来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改正并提高。
做到了语音语调和敢说之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说话的内容,语音语调再美,再勇于发言,说出的话空洞无味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因此我们平常要注意知识的积累。
以上是我学习英语的一点心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吐露心声,其民生情怀一览无遗。
在今年由他所作的长达40页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民生的内容占了近四分之一,涉及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代表们评价说,这是一份以“民生为本”的好报告。
“民生为本”凸显施政价值新取向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之后,全国人代会就成为中国仅次于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全国性重要会议。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全国人代会都是有着浓重政治色彩的大会,是判断中国政治走向的重要风向标之一,常称之为“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人代会开始融入了浓厚的经济色彩,这从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记者招待会的内容就可以看得出来。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全国人代会---------------------------------------------------------------范文最新推荐------------------------------------------------------ 有关民生的内容越来越多,从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到就业、住房、物价,皆成人代会重要话题。
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领导人下团的讨论中,在代表审议和议案乃至接受媒体采访的谈话中,民生之言,民生之论,民生之忧,民生之喜,民生之计,民生之梦,随处可见,随时可闻。
朱国平连续当选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表,对这一变化有着切身感受。
他说:我感到大会的民生分量越来越重了,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民生的篇幅一年比一年长,内容一年比一年广、一年比一年细,无论是教育、就业、住房、医疗,还是农民工工资、社会保障,几乎所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政府都高度重视并采取了许许多多的措施,让老百姓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这位代表的看法是,这六年,可以清晰地看出党中央、国务院关注民生、重视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进程。
尤其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详细地列出了“民生清单”,而且规定了落实的时间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有会代表说:政府工作报中我感觉最震撼人心的就是解决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包括解决就业、公共医疗服务网络、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住房保障体系等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真正从体系上、制度上解决了,那么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会大幅度提高。
王越代表总结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新特点:今年民生财5 / 13政投入增长最快,标准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广,这是一份全面回应民生期盼的报告。
透过这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代表的议政之言,可以看到中国政府以“民生为本”的施政路线演进图,可以看到“执政为民”理念在“民生为本”的践行中所闪耀出的真谛之光。
“民生立法”开启立法为民新纪元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而且体现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中。
立法为民、民生立法正在成为人大立法工作的“热词”。
对比吴邦国委员长去年和今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可以发现去年报告中“在继续完善经济立法的同时,着力加强社会领域立法”的表述,已经转换为今年报告中的“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领域立法,继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立法”。
社会领域立法不仅前面出现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这一状语,而且位置由经济立法之后提至经济立法之前,这两大变化,充分显示出民生立法已成立法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代表指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来加强立法,凸显了全国人大作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的立法为民理念,意义深远,必将对中国的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过去,全国人大立法曾有过被冲击、被荒废、被搁置的不正常阶段,也有过侧重服务于阶级专政、政治斗争的政治立法阶段,还有重点保障经济发展、规范市场秩序的经济立法阶段。
近年来,全国人大---------------------------------------------------------------范文最新推荐------------------------------------------------------ 及其常委会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开始将加强社会领域立法作为立法工作的重点,及时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这几年,先后通过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修改了个人所得税法、水污染防治法、义务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审议了社会保险法草案、食品安全法草案、残疾人保障法修订草案等涉及民生的法律,废止了农业税条例、结束了两千多年农民种田纳税的历史。
这些都受到代表们的充分肯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全年拟安排审议的法律草案中就有社会保险法、食品安全法、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法等民生立法,并且明确表示,对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将面向社会公布草案,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还将民生理念延伸到监督工作中,提出要在今年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影响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监督重点,通过检查劳动合同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情况等,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少年儿童成长。
这些标志着中国立法正开始稳步跨入转型时期,“民生立法”带给中国人的将是对未来一种稳定塌实、和谐安宁的心理预期。
这种心理预期对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7 / 13“民生情暖”令百姓贴近人代会走过了“握握手、拍拍手、举举手”的年代,全国人代会这一年浓似一年的民生情怀,伴随着三月的春风,在祖国大地传导扩散,令社会生态为之一新,一个显著的标志是人民群众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关注全国人代会,人代会与老百姓的心贴得越来越近了。
今年全国人代会召开之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新闻界老前辈南振中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前些年一位西方记者在“两会”期间采访一位北京出租车司机,问其是否关注正在召开的大会,这位司机回答说只关心自己每天能赚多少钱,只关心自己的生活能否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