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
第七章 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
7.1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措施
7.1.1 爆炸品着火应急措施
爆炸品着火可用水、空气泡沫(高倍数泡沫较 好)、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剂施救,但最好的灭火 剂是水,因为水能够渗透到炸药内部,在炸药的结晶 表面形成一层可塑性的柔软薄膜,将结晶包围起来使 其纯感。由于炸药本身既有可燃物,又含有氧化剂, 着火后不需要空气中氧的作用就可持续燃烧,而且在 一定的条件下会由着火转为爆炸,所以炸药着火不可 用窒息法灭火,首要的就是用大量的水进行冷却,禁 止用砂土覆盖,也不可用蒸汽和酸碱泡沫灭火剂灭火。
当漏出的气体着火时,如有可能,应将毗邻的气 瓶移至安全距离以外,并设法阻逸漏。若逸漏着火的 气瓶是在地面上,而又有利于气体的安全消散时,可 用正常的方法将火扑灭;否则,应向气瓶大量喷水冷 却,防止瓶内压力升高,导致爆裂的发生。必须注意 的的,若漏出的气体已着火,不得在能够有效停止气 体逸漏之产有将火扑灭,否则泄漏出的可燃气体就会 聚集,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或毒性和窒息性混合气体, 此时遇火源会导致爆炸,从而带来更大的灾害。因此, 在停止逸漏之前,首先应对容器进行有效的冷却,在 条件成熟能够设法有效停止逸漏时才能将火扑灭。
灭火方法要根据易燃液体密度的大小、能否溶于 水和灭火剂来确定。一般来说,对于石油、汽油、煤 油、柴油、苯、乙醚、石油醚等比水轻且又不溶于水 或微溶于水的烃基化合物的液体火灾,可用泡沫、干 粉和卤代烷等灭火剂扑救;当火热初燃,面积不大或 可燃物又不多时,也可用二氧化碳扑救。对重质油品, 有蒸气源的还可选择蒸气扑救。
3.四氯化碳、氮气 四氯化碳与燃着的钠等金属接触,会立即生成 碳雾,使燃烧更加猛烈;氮气能与金属锂直接化合成 氮化锂,与金属钙在500℃时可生成氮化钙。
对于能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的甲醇、乙醇等醇类, 乙酸乙酯、乙酸戊酯等酯类,丙酮、丁酮等酮类的易 燃液体着火时,可用雾状水或抗溶性泡沫、干粉等灭 火剂进行施救。对于二硫化碳等不溶于水,且比水重 的易燃液体着火时可用水扑救,因为水能覆盖在这些 易燃液体的表面上使之与空气隔绝,但水层必须要有 一定的厚度。
当其他物质着火威胁气瓶的安全时,应用大量水 喷洒气瓶,使其保持冷却,如有可能,应将气瓶从火 场或危险区移走;对已受热的乙炔气瓶,即使在冷却 之后,也有可能发生爆炸,故应长时间冷却至环境温 度时的允许压力,且不再升高时止;如在水上运输时, 可投入水中。
7.1.3 易燃液体着火应急措施
易燃液体一旦着火,发展迅速而猛烈,有时甚至 发生爆炸且不易扑救,所以平时要做好充分的灭火准 备,根据不同液体的特性、易燃程度和灭火方法,配 备足够、相应的消防器材,并加强对职工的消防知识 教育。
2.对脂肪族偶氮化合物、芳香族硫化酰肼化合物、 亚硝基类化合物和重氮盐类化合物等自反应物质(如 偶氮二异丁腈、苯碘酰肼等)着火时,不可用窒息法 灭火,最好用大量的水冷却灭火,因为此类物质燃烧 时,不需要外部空气中氧的参与。
3.镁粉、铝粉、钛粉等金属元素的粉末类火灾不 可用水和CO2扑救。因为这类物质着火时,可产生相 当高的温度,高温可使水分子或二氧化碳分子分解, 从而引起爆炸或使燃烧更加猛烈。如金属镁燃烧时可 产生2500℃的高温,将燃烧着的镁条放在二氧化碳气 体中时,燃烧的高温就会把CO2分解成O2和C,镁会 和CO2中的氧生成MgO和无定形的碳。所以,金属元 素类物质着火不可用水和CO2扑救。
7.1.6.1 不可使用的灭火剂 1.水和含水的灭火剂(如化学泡沫、空气泡沫、
氟蛋白泡沫等) 水和各种泡沫灭火剂均可与遇湿易燃物品反应产
生易燃气体,所以不可用其扑救。 2.二氧化碳、卤代烷 遇湿易燃物品都是碱金属、碱土金属以及这些金
属的化合物,它们不仅遇水易燃,而且在燃烧时可产 生相当高的温度,在高温下这些物质大部分可与二氧 化碳、卤化烷反应,故不能用其扑救遇湿易燃品火灾。
3.对于本身或产物有毒的自燃物品,扑火时一定 注意防毒。
7.1.6 遇湿易燃物品着火应急措施
遇湿易燃物品本身或燃烧产物大多数是有毒害性 和腐蚀性的。如金属的磷化物类,遇湿产生的易燃气 体磷化氢有似大蒜的气味,是剧毒气体,当空气中含 有0.01mg/L时,吸入即中毒;金属钠与水反应除放出 氢气外,还生成腐蚀性很强的氢氧化钠。所以,在扑 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时,应特别注意防毒、防腐蚀, 必要时应佩戴一定的防护用品,确保人身安全。
1.对于烷基镁、烷基铝、烷基铝氢化物、烷基铝 卤化物以及硼、锌、锑、锂的烷基化物和铝导线焊接 药包等有遇湿易燃危险的自燃物品,不可用二氧化碳、 水或含水的任何物质施救(如化学泡沫、空气泡沫、 氟蛋白泡沫等)。
2.黄磷、651除氧催化剂等可用水施救,且最好浸 于水中;潮湿的棉花、油纸、油绸、油布、赛璐珞碎 屑等有积热自燃危险的物品着火时一般都可以用水扑 救。
如在房间内或在车厢、船舱内着火时,要迅速将 门窗、厢门、舱盖打开,向内射水冷却,不可关闭门 窗、厢门、舱盖窒息灭火;要注意利用掩体。
由于有的爆炸品不仅本身有毒,而且燃烧产物也 有毒,所以灭火时应注意防毒;当有毒爆炸品着火时, 应戴隔绝式氧气或空气呼吸器,以防中毒。
7.1.2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着火应急措施
易燃液体大多具有麻醉性和毒害性,灭火时应站 在上风头和利用现场的掩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具, 采用正确的灭火方法和战术。救火中如有头晕、恶心、 发冷等症状,应立即离开现场,安静休息,严重者速 送往医院诊治。
7.1.4 易燃固体着火应急措施
1.易燃固体着火,绝大多数可以用水扑救,尤其 是湿的爆炸品和通过摩擦可能起火或促成起火的固体, 以及丙类易燃固体等。就近可取的泡沫灭火器及二氧 化碳、干粉等灭火器也可用来应急。
4.由于三硫化四磷、五硫化二磷等硫的磷化物遇 水或潮湿空气,可分解产生易燃有毒的硫化氢气体, 所以也不可用水施救;还由于赤磷、黄磷、磷化钙等 金属的磷化物等,本身或燃烧产物也不大多是剧毒的, 本身毒性很强,其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等都具有一定 的毒害性,所以,应特别注意防毒。
7.1.5 自燃物品着火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