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果蔬采后病理复习资料

果蔬采后病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潜伏侵染:病原侵入寄主不即刻发病,而是潜伏至某一时期后才表现症状的现象。

孢囊孢子:是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以原生质割裂方式产生再孢子囊内,不具鞭毛有细胞壁。

拮抗菌:有的细菌是通过产生一种抗菌素来抑制病菌的生长。

呼吸跃变:指某些肉质果实从生长停止到开始进入衰老之间的时期,其呼吸速率的突然升高。

冷害和冻害:冷害是指0°C以上的不适低温伤害。

冻害是指冰点温度以下的低温伤害。

食品的辐射保藏:就是利用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低氧伤害:当贮藏环境中氧浓度低于2%时,园艺产品正常的呼吸作用就受到影响,导致产品无氧呼吸,产生和积累大量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如:乙醇,乙醛,甲醛等),毒害组织细胞,产生异味,使风味品质恶化。

果蔬的衰老:衰老是果实采后的生理变化过程,也是贮藏期间常见的一种生理失调症,如苹果采收太迟,或贮藏期过长要出现内部崩溃。

诱导抗病性:利用物理化学及生物方法预先处理植物,从而改变植物对病害反应,使原来感病部位产生局部或系统的抗性。

病程相关蛋白:病毒、细菌和真菌侵染能诱导寄主产生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鲜切食品:是对新鲜食品进行分级、清洗、整理、去皮(去核)切分、浸泡、包装等处理,是产品保持生鲜状态的制品。

(网)
冷链: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网)
热处理:果蔬贮藏前的热处理是指利在贮藏前将果蔬置于热水、热空气、热蒸汽等热的环境中,处一定的时间,以延长果实的保鲜期。

二、问答题
低温冷藏保鲜的原理?
低温可以明显地抑制病菌孢子萌发,侵染和致病力,同时还能抑制果实呼吸和生理代谢,延缓衰老,提高果实的抗性。

但是,采后贮藏温度的确定应以该产品不产生冷害的最低温度为宜。

降低果实的呼吸速率,课降低水果的呼吸代谢、病原菌的发病率和果实的腐烂率。

达到抑制组织衰老、延长果实贮藏期的目的。

热处理保鲜的原理?
采前或采后热处理可以有效地防治果实的某些采后病害,利于保持果实硬度,加速伤口的愈合,减少病菌侵染。

同时,在热水中加入适量的杀菌剂或CaCl2还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热处理的方法分为热水浸泡和热蒸气处理。

使用的温度和时间因不同水果和处理方法而异。

气调处理概念和原理?
气调处理是用高CO2短时间处理,和采用低O2和高CO2的贮藏环境条件对许多采后病害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特别是高CO2处理对防止某些贮藏病害和杀死某些害虫都十分有效。

新鲜水果和蔬菜在采后流通过程中损失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可归纳为:生理(果蔬自身生理衰败)、病理(病原微生物致腐)、物理(机械损伤、环境温湿度不适宜)以及三者协同作用。

细菌软腐病菌浸解组织的原因?
软腐病细菌的致病作用与其分泌胞壁降解酶,包括果胶酶和蛋白酶有关。

果胶酶降解寄主细胞间的中间层(果胶层),使细胞分离,组织崩溃呈软腐状、水分外渗。

蛋白酶降解寄主细胞壁和膜上的蛋白质。

在腐烂过程中还可遭受其他腐败细菌的破坏,分解细胞蛋白质,产生吲哚,因而病部发出臭味。

芒果蒂腐病症状和病原物?
病原物:小穴壳属芒果小穴壳菌、球二胞属可可球二孢菌、拟茎点霉属芒果拟茎点霉属
症状:初时果蒂处出现水渍状黄褐斑,温湿度较大时,该病发展迅速,病果迅速腐烂。

湿度低时,病果皮上出现黑色小粒。

低温诱导抗冷害的原因?
然孔口侵入寄主,也可从果蔬表面直接侵染。

链格孢引起果实黑斑病症状是怎样的?
症状:桃、杏、李上的病斑较硬,下陷。

甜樱桃的褐色病斑上有大量的白色菌丝。

柑桔果实的病斑在果蒂部呈圆形,褐色,病组织变黑,表现为黑腐,黑心,在桔子上表现为褐斑。

冷害发生的机理?
主要是由于果实处于临界低温时,其氧化磷酸化作用明显降低;引起以ATP为代表的高能量短缺;细胞组织因能量短缺分解;细胞膜透性增加,结构系统瓦解,功能被破坏;在角质层下面积累了一些有毒的能穿过渗透性膜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导致果实表面产生干疤,异味和增加对病害腐烂的易感性。

冷害的症状是怎样的?
不同种类的症状表现
桃、荔枝、凤梨、杧果和红毛丹以果皮或果肉褐变为多;
鳄梨、葡萄柚和柠檬及其它柑桔果实以干疤常见;
香蕉冷害为表皮变成灰白色;
果皮较薄或软化的西红柿、黄瓜和番木瓜则出现表皮水浸状和不能正常成熟。

减少冷害的措施?
采前喷乙烯利,采后用杀菌剂处理,通过打蜡或半透气性薄膜袋包装,分步降温,间隙式升温,气调贮藏等。

高二氧化碳伤害症状?
当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0%时,要抑制线粒体的琥珀酸脱氢酶系统,影响三羧酸循环的正常进行,导致丙酮酸向乙醛和乙醇转化,使乙醛和乙醇等挥发性物质积累,引起组织伤害和出现风味品质恶化。

乙烯与果实成熟的关系?
是一种催熟激素,能增加呼吸强度,促进水解淀粉、糖类和代谢过程,加速果实成熟和衰老,被用作果实(西红柿,香蕉等)催熟剂。

如果乙烯使用不当,也会出现中毒,表现为果色变暗,失去光泽,出现斑块,并软化腐败。

果蔬感病后有哪些生理变化?
病原物产生哪些酶和果蔬病害发生有关?
1、果胶酶
果胶裂解酶:内果胶溶解酶、外果胶溶解酶
果胶酸裂解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2、半纤维素酶:内木聚糖酶、外木聚糖酶、木聚糖苷酶
3、纤维素酶
4、蛋白质分解酶
5、角质酶
三、果蔬病害知识点(症状、病原和防治方法)
果实软腐病
镰刀菌引起果实腐烂
柑桔酸腐病
病原:Oospora citriaurantii ex Persoon 半知菌类
病症:病菌从蒂部或伤口侵入,病斑初期圆形,水渍状,后迅速蔓延至全果,病部变软多汁,呈黄褐色,似开水烫过状,轻擦果皮,其外表皮很易脱离,以手触之即破。

后期病部生出白色菌丝,稀薄覆盖于果面,有酸臭气味,最后成为一堆溃不成形的腐物。

防治:除强调采摘质量、尽量减少机械伤口外,还应采用有效的杀菌剂浸果灭菌防治。

目前市场上的苯并咪唑类(托布津、多菌灵)、咪唑类(万利得、施保克、戴挫霉等)对酸腐病的防治都无效,只有双胍盐类的百可得是防治酸腐病的有效药剂。

因此,柑橘采收后24小时内(最好边采边浸果)选用“百可得”加咪唑类混用,对综合防治柑橘贮藏期的各种病害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荔枝酸腐病
【病原】本病菌学名为Geotrichum candidum Link., 属半知菌
【为害症状】此病多为害成熟果实,一般常在蒂端开始发病,病部初呈褐色,后渐变暗褐色,病部逐渐扩大,最后导致全果变褐腐烂。

果肉腐烂酸臭,流出酸水,外壳呈暗褐色硬化。

其上生白色霉层(病菌的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农业措施:①在采收、运输时,尽量避免损伤果实和果蒂;②采收后,果实用抑霉唑+2,4-D浸果。

化学防治:喷药防治荔枝蝽象和果蛀蒂虫。

在清明前后蝽象交尾期喷射80%敌百虫800~1000倍液。

香蕉炭疽病
病原:香蕉盘长孢(Gloeosporium musarum Cooke et Mass),属半知菌亚门。

症状:本病属真菌性病害,由香蕉刺盘孢菌引起。

果实被侵染后,在成熟果实的果柄和表皮上出现褐色圆形小斑点,然后逐渐扩展并相互连结成不规则形的大斑点,2~3天内整个果实变黑腐烂,病部上着生许多粉红色粘状物。

未成熟的果实其病斑明显凹陷。

外缘呈水渍状,中部常纵裂,露出果肉。

果柄和果轴上的病斑为不规则形,严重时变黑干缩或腐烂,表面着生许多红色小点,即病原物。

防治:1、选种高产、优质的抗病品种和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生势,提高抗病力。

[3] 2、搞好蕉园卫生。

及时清除和烧毁病花、病轴和病果,并在结果始期进行套袋,可减少病菌侵染。

3、适时采果。

当果实成熟度达七、八成时采果最好,过熟采收易感病。

采果以晴天进行为宜,切忌雨天采果。

在采果、包装、贮运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或避免果皮机械伤。

4、果实采后进行防腐保鲜处理,可大大减少发病率。

常用的防腐保鲜杀菌农药,为特克多和朴海因等。

5、对贮运工具和场所应进行消毒处理,果箩和贮运场所可用5%福尔马林喷洒;或用硫磺熏24小时,以消除病源。

番木瓜采后病害有哪些,病原物各是什么,如何防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