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爱空巢老人小组工作策划

关爱空巢老人小组工作策划


(五)医疗方面
1. 由于地方政府管理体制不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未得到合理使用; 2. 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低; 3. 大部分农村老人未享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因此农村高额的医疗费使留守 老人就医看病成为重要问题。而且当前农村医务人员技术相对较差、医疗卫生设 备简陋、农村老人的医疗知识缺乏、封建迷信严重、卫生组织对农村老年人的医 疗问题关注不够等农村医疗现状,使得农村空巢老人的医疗难以保障。
1. 健康维护。老年期是疾病多发期,健康维护是老年人最为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要。 2. 情感支持。农村空巢老人情感需求和精神需求总是得不到满足,需要儿女的情感支持,需要感 受到家庭的温暖,还需要农村社区的关怀。 3. 经济保障。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留守老年人主要依靠子女提供经济供养,然而依靠子女供养 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再加上农村空巢老人社会保障水平低,所以他们需要经济支持。 4. 生活照料。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都年老体衰,生活处于半自理或者无法自理,出现生存危机。 5. 居家安全。农村空巢老人的家庭条件需要改善,居住环境的安全都是需要被关注的。 6. 医疗保障。看病难和看病贵是农村空巢老人就医的主要问题,再加上他们医疗知识的匮乏,以 及卫生组织对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问题关注不够等,所以他们急需医疗健康保障。
(二)生活状况
1. 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的一部分内容在于日间生活照料。而 “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家庭成员居住的空间距离等因素的影响。 应该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迁移,不仅导致对于老年人的照料减少,而且使得老人的 自我照料困难重重。一方面是子女照料者外出,另一方面是农村养老机构的不足,城市 老年人享受到的照料服务不能同等的推广到农村。再加上农村老年人保障性制度建设的 滞后,难以引进社会化照料服务,从而也增加了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困难程度。 2. 多数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参与度与文体活动参与度较低,不愿意走动,只把自己锁 在屋内不与外界交流,而且农村地区对于文化需求的忽视以及没有文娱设施供老人消遣, 造成农村空巢老人文娱生活匮乏。 3. 地方政府和村委会未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同时也未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如一 些简易的运动器械。村委会未发挥自己的社会组织力量,没有领导村民组建一些兴趣团 或者运动小组等等来丰富农村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
4.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理论认为,个体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大功能发挥越充足,其 适应环境的能力就越强。社会支持网络能够提供各种资源,个体一般拥有个人资源和社 会资源。个人资源是个体所拥有的能力和自身的社会功能与地位,社会资源是个体在社 会交往中获得的群体性、广泛性的支持,包括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等的各类支持。在 社会生活中,人们许多问题出在必要的支持上,社会支持理论的社会工作强调对服务对象 的社会支持,即通过干预和构建个体社会网络来改善服务对象生活的环境,从而提高社 会网络对个体发展的积极作用。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为空巢老人构建互助网络,关键
(三)经济方面
1. 中国老年人口往往是一个贫困率发生较高的群体。在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平和社会保障 体制不健全的环境中,老年人口尤其可能受到影响,中国老年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都是 一个不争的事实。 2. 当前,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农村主要依靠 “经济养 老”,许多空巢老人只要尚有一丝劳动能力,就需要依靠个人劳动养活自己;当丧失劳动 能力时,他们唯一的祈求就是获得子女的资助。 然而,依靠子女供养具有很强的不确定 性,一方面是子女本身收入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是子女孝顺与否的不确定性。 3. 在少数农村地区中,当前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虽然每月都可获得80元左右的养老保险 金,但这部分收入难以满足农民基本的养老需求。因此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保障水平低。
3.小组目标
总目标:提供老年人彼此沟通和交往的平台,在原有社区亲缘、地缘关系与组员关系的基础上,通过
2.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旨在解决和预防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衰退问题、恢复和发展服 务对象的社会功能。发展模式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关注人的社会功能 的提升。发展模式适用于有困难的人群,面对危机的人群,寻求更大自我 发展的人群。它可以是救助性的,又可以是锦上添花的。
五、小组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方案设计
1.小组名称:“你我一家亲”
在于引导空巢老人认识到互助网络的重要性以及帮助其学习如何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和利
用社会支持网络,并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去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将空巢老人置于网 络构建的起点与实际支持效果的落脚点。
5.优势视角理论: 首先,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处境,每个人都值得尊重。 其次,他认为个人都拥有能力、有资源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抗压能 力。即使个人在面对自身所处的问题时不知所措,他仍然具有自身还未曾认识和发掘到的资源。 再次,优势视角重视案主个人所具有的优势和资源,而不是自身所面临的困境,通过使案 主发现自身的优势和资源,依靠自身的力量不断改变现状,同时能够积累克服挫折的经验。 优势视角不同于以往解决问题的思路,他强调更多的关注案主所拥有的资源和优势以及过
三、理论依据
1.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
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小组各个方面的帮组和影响实现老人的心理生理需要 以及学会自我满足需要的能力。
2.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每个人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感情需要。
当人际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可能导致精神的崩溃,甚至死亡。通过小组的一系列活动和支持,使 农村空巢老人在活动中感受到关爱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并且获得精神上的安慰。从而促进自身 现状的调节。 3.小组动力学:每个团体都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力,小组组员借助于团体的影响和其他成员的影 响达成自己的改变。要改变个人应先使具体的小组发生改变,这远比通过直接改变个人要容易 的多。将空巢老人放置到小组中,使小组中的老人彼此影响,共同发生改变。
一 二 三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陈述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分析 理论依据 小组工作模式 小组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方案设计 小组活动方案的具体实施 方案执行与评估
目录
CONTENTS
四 五 六 七
一、农村“空巢”老人问题陈述
(一)健康状况 1. 生理健康状况堪忧: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抵抗能力、免疫能力及活动能 力等均会逐渐下降,慢性病的患病率增多,同时生理上也会出现形态、功能、代 谢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2. 精神状况不容乐观: 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世界缺乏慰藉,情感生活缺失, 留守老人精神世界存在孤单感,精神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即老人们内心的情感 需求长期被忽视而得不到满足,进而会使老人产生焦虑、孤僻、抑郁等消极情绪, 更有甚者会产生自杀的念头,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 (二)经济状况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偏低, 是当前空巢老人面临的一个重要困境。 除此之外, 农村老人生活保障水平低。
(三)生活状况 1. 生活质量较差: (1)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困难程度较大,即农村在家的空巢老人不 仅要承担耕田种地、饲养家禽等基本农活,有些还须负责看管教育在家的留守儿童,这 使得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加重。 而且家里仅有的积蓄一般都会用在孙辈的 教育及生活上,使得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2)居住安排方面:独居的 老人在生活上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顾,生活上缺乏照料,生活质量很低。(3)老人缺乏生 活照料。身体条件尚可的老年人还能勉强自我照顾,而那些身体不佳的老年人往往要面 临行动不便带来的困扰,尤其对于一旦生病或者是卧床不起的农村留守老人。 2. 文化娱乐生活匮乏: 农村空巢老人的文化休闲活动十分匮乏,农村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不丰富,承担繁重农活的老人的生活单一。 (四)人身安全保障方面 偷窃、抢劫、行骗等不良社会现象更容易发生在这些“空巢老人”身上,其人身、财产 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 (五)医疗方面 农村空巢老人基本医疗难以落实,这一部分群体看病就医难。
典型案例
2014年12月1日,安徽蚌埠发生一起老 人去世被啃尸的惨剧。在发现老人去世距 离老人真正去世的时间间隔足足10天。 据悉,老人去世被啃尸的事情发生在11月 21日,不幸去世的老人当时已经60多岁, 由于老人去世后家里无人知晓,家中豢养 的十条宠物狗将老人分食,另人震惊心痛。 老人去世被啃尸的事情被媒体曝光后,一 些媒体记者蜂拥至事件的发生地,但老人 的家人拒绝接受记者采访。
往的经验。在其指导下开展的社会工作活动,并不会放弃关注案主所面临的困境,只不过是促
使案主转换思维,放弃对别人帮助的过高期待,协助案主学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利用自己现 有和潜在的资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案主应对生活困境的能力。
四、小组工作模式
1.互动模式
互动模式亦称交互模式或互惠模式,是基于人与环境和人际之间的关系而 建立的一种小组模式,旨在通过组员之间、组员与小组及社会环境之间、 小组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促使组员在小组这个共同体的相互依存中得 到成长,增强组员的社会功能,提升其发展能力。该模式下的小组工作, 焦点在于互动关系及其效果。
二、农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空巢”老人问题分析
(一)健康方面
1. 老年人正处于人类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 具有特殊生理变化和特征,而且 农村空巢老人经历了数十年的繁重体力劳动后,身体健康状况早已不容乐观。 因为他们的农活主要方式就是,低头播种,抬头收获,而这样经常地或突然地 低头与抬头极易使血压上升,诱发心血管疾病发病,所以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 率较高。 2. 随着城市化提供的就业机会日益增多,农村大量的青壮年选择离开家乡进城 发展,在时间、空间和经济条件限制下难以亲自照顾父母,甚至有些子女重工 作而轻家庭,造成了长久的两地分离,这进而导致导致空巢老人缺乏与子女之 间的交流,在情感上很难有寄托,倾诉对象少。 3. 农村地区各方面发展相对落后,空巢老人的文化休闲活动更是十分匮乏,再 加上多数人不愿意走动,只把自己锁在屋内不与外界交流, 长此以往除了会引 发心理疾病。
(四)安全保障方面
由于老年人长期生活在农村,社交活动的范围相对较小,其安全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受传 统大同社会思想的影响,自然也就缺乏相应的警惕性。加之其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相应 制度政策尚不健全,尤其是当农村家庭中的青壮年进城务工时,犯罪分子的作案率便有所 上升,会对农村留守老人行窃,因此他们缺少人身安全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