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节目创新

电视节目创新

电视节目创新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新闻媒体也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其中民生新闻、娱乐节目的繁荣尤为引人注目,其数量和影响与日俱增,过去的新闻评论,娱乐动态仅仅限于报刊、广播电视。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内容和体裁突破了传统媒介的限制,从要素到风格也有很大变化。

网络评论、博客言论、手机话语等新媒体的出现给电视节目提出
了很大的挑战。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和舆论进入了网络时代。

由于网络的开放程度很高,人们在网上发表评论相当自由、快捷,从而孕育了大量的时评写手。

这些写手在网上通过在线传媒、博客、BBS论坛等载体评说是非、表达见解,并将其言论等作品像天女散花一般越来越多通
过投稿、“灌水”,甚至是群法短信息的方式传播开来。

新媒体评论的出现更加注重评论的快
捷和时效性,在新媒体评论中,时效性表现
为即时性——对新闻事实特别是对一些热
点问题,非常迅速地发表评论,可以说,在新闻发生的同时,新媒体的评论就会以各种形式接踵而来,在网上当天登载的事情当天当时就会有评论跟进。

这种以时效性为首要重视因素的做法,在给观众带来极大方便快捷的同时,它所带来的弊端也很明显。

新媒体的出现也给传统电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传统的民生新闻和娱乐节目提出
了挑战,在电视新闻采制、传播中,有许多陈旧的思维需要去突破,有许多领域需要去拓展,有许多形式需要去更新。

只有创新,电视新闻不创新,不仅难以胜任宣传任务、发挥喉舌功能,而且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观众,失去阵地。

1.新闻观念创新
责任观从法律角度来说,电视新闻媒介必须对其发表与传播的的新闻新闻信息、言论、言论意见、广告及其他材料承担责任。

电视新闻工作者既是新闻信息的传播员,同时也是党的宣传员、人民的宣传员。

为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社会主义事业鼓与呼,
这是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最重要的责任。

品牌观对电视新闻而言,品牌是提高和扩大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效能的重要途径,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形象代表。

电视新闻节目塑造品牌、确立品牌,首先要正确定位品牌;其次要注重形象包装;再者要确保节目质量,使节目导向正确、内容生动、形式贴近观众;最后要重视节目营销,加强节目的自我宣传,完善节目反馈机制。

道德观电视新闻工作者在道德修养上
要坚持“四要四不要”:要政治坚定,不要以偏概全;要道德高尚,不要惟利是图;要境界高尚,不要趋炎附势;要作风扎实,不要肤浅浮躁。

这对当前是十分有针对性的。

2.新闻选题创新
选题是电视新闻报道的第一环节,决定了新闻最重要的素质——新闻价值。

创新电视新闻选题,必须改变传统上按时政、文教、科技、财经、工业、农业、体育、法制、社会等内容进行选题的习惯,从“四个结合”的角度进行选题。

喉舌性与贴近性结合电视新闻选题强
调喉舌性目的是更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电视新闻选题强调贴近性目的是使电视新
闻接近观众,争取观众。

要注意把硬新闻摆在更广、更深的人文背景中加辨析,使其产生更深刻而生动的可视性。

广泛性与权威性结合通过对事实的报道,让广大观众及时了解最广阔地域的欲知未知的信息;通过对事实的报道,对观众思想、情操乃至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电视新闻两个主要功能。

要发挥这两个主要功能,电视新闻选题就必须努力追求广泛性与权威性的统一,在广度与深度上下功夫。

正面宣传与批评报道相结合坚持正面
宣传为主。

典型要来自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不同群体,具有浓厚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具有示范、激励、鼓舞和引导作用。

批评性的选题首先要体现正确的立场,遵循反映真理、坚持真理的原则。

3.表现形式创新
电视新闻表现形式的创新不仅可以加
强新闻内容的表现力,使内容融化在声画艺术之中,留给观众深刻、更强烈的视觉效果;
而且可以增强新闻内容的接近性,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观众期待与满足的心理,进一步接近观众。

创新电视新闻表现要根据电视的传播特点和规律以及电视新闻的传
播目的和内容,努力实现“四式”:
实现新闻采制直播式电视新闻采制直
播式,既生动具体地使新闻报道与新闻事件同步进行,同时反映在荧屏上面,使观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新闻内容;又让记者在新闻现场直接与观众见面,大大提高报道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实现新闻编排组合式在电视新闻传播
过程中,信息传播的数量与质量、流量与效果不一定成正比,信息的高密度与大容量所造成的信息饱和有时反而会导致有效信息
的损耗。

编排时在提倡短新闻、加大信息量的同时,对重要新闻适时聚集并做强势处理,适当增加这类新闻与演播室访谈有机结合、主体新闻与相关报道有机结合等方式。

实现新闻播出滚动式电视新闻播出滚
动式是把重要新闻中的最新事实随着时间
推移或变换不同角度连续不断地在不同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