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关于“云贵高原——青藏高原——河套平原——天山北麓”四地形区农业特色的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 坝子农业——河谷农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B. 坝子农业——河谷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C. 河谷农业——坝子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D. 河谷农业——坝子农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全国农业生产。

云贵高原的农业生产分布在山间小盆地,即坝子农业;青藏高原气候高寒,河谷地带地势较低,热量条件较好,故发展河谷农业;河套平原位于半干旱、干旱地区,引黄河水灌溉发展生产,属于灌溉农业;天山北麓为沙漠地区的绿洲。

2.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符合实际的是:A.河套平原的甜菜——地形 B.广州郊区的乳牛场——技术C.华北平原的冬小麦——交通 D.长江三角洲的双季稻——热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

A项河套平原位于半干旱地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为水源;错误;D项长三角的双季稻生产主要影响因素为气候;错误;C项影响华北平原的冬小麦种植的主要因素是地形;错误;B项乳牛场位于城市郊区,故主导因素是市场,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农业的区位选择这部分知识。

【知识拓展】农业的区位选择(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品性生产基地的建设(2)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a.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城郊农业的发展,苹果种植规模变化)。

b.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五原地处内蒙古河套腹地, 如图,境内因黄河冲积层在长期风蚀作用下形成许多风蚀洼地和黄河改道时冲刷的天然壕沟。

这些洼地与壕沟长年积水,形成大小不同的海子(湖泊,俗称泊尔洞)。

回答下列各题。

3.诗句中”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描述的景象反映了A.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非地带性规律 D.河套地区距海较远4.关于五原附近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表述正确的是A.冬末春初,河套地区河流有凌汛现象B.植被以阔叶林为主C.农业灌溉易出现土壤盐碱化D.温带季风气候为主【答案】3.A4.C【解析】试题分析:3.描述的景象是受纬度的影响春天晚,柳树捶丝晚,河流冰冻融化晚。

受纬度的影响气温比长安低。

故选A。

4.A选项:凌汛是发生在有低纬向高纬的河段,所以A错误。

B选项:该地区的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所以B错误。

C选项:农业是以漫灌为主,切蒸发旺盛,在地里所留盐分较多,形成土壤盐碱化,所以C正确。

D选项:位于内陆地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为主,所以D错误。

故选C。

考点:地域分布规律,内蒙古地区的自然特征和现象。

5.谚语、对联和诗歌形象地反映了各地的地理特征。

【小题1】“黄河北,阴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粮川,渠道交错密入网,阡陌纵横似江南。

”这是河套平原的真实写照。

河套平原成为米粮川的主要原因是………………………()A.引黄灌溉B.土地肥沃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小题2】上联“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下联“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反映的人文景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A.四川、福建 B.河北、河南 C.北京、河南D.山西、安徽【答案】【小题1】A【小题2】B【解析】【小题1】根据题意可得A【小题2】根据地理位置可知,山海关位于河北省,少林寺位于河南省嵩山。

选择B项。

读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6.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断裂抬升、风力侵蚀B. 断裂下陷、风力堆积C. 断裂抬升、流水侵蚀D. 断裂下陷、流水堆积7.造成河套平原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有()①地下水位高②蒸发大③降水少④地势平坦⑤降水强度大⑥植被丰富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⑤C. ①②④⑥D. ①③⑤⑥【答案】6.D7.A【解析】试题分析:6.读图,河套平原北面是断层,说明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是断裂下陷地带。

低洼地区容易被泥沙淤积,形成平原,D对。

A、C错。

图中明显有河流影响,北部山脉阻挡了风力的影响,B错。

7.河套地区位于黄河沿岸,地下水位高,①对。

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蒸发大,②、③对。

地势平坦农业活动引黄河水灌溉,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碱化,④对。

降水强度小,⑤错。

植被少,⑥错。

所以A对。

B、C、D错。

考点:地貌的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其中甲区域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区,乙区域近年来荒漠化发展迅速,荒漠化土地呈点状、线状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图示区域甲是我国著名农业区,其名称是A.河西走廊 B.河套平原 C.宁夏平原 D.渭河平原9.关于上述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农业区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光照,限制性因素是水源B.甲农业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C.近年来,乙区域荒漠化的主要成因是水资源利用不当D.近年来,乙区域荒漠化的主要成因是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答案】8.B9.D【解析】试题分析:8.图中降水量在400mm以下,在我国的西北地区,且靠近季风区,判断图中河流为黄河,故在黄河的顶部农业区为河套平原。

9.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称为塞上江南,最主要得益黄河水的灌溉,排除A;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排除B;乙地在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界处,煤炭资源丰富,大量工矿的开发,植被破坏,荒漠化加剧,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读中国农业十二五“七区二十三带”战略格局图,完成下列问题。

10.东北平原主产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B.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C.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D.农业机械化水平高11.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图中各主产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A.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B.华南主产区要控制非农业用地规模C.河套灌区主产区要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面积D.甘肃新疆主产区要加大农业投入,发展节水农业【答案】10.CD11.BD【解析】试题分析:1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所以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错误;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缺乏,复种指数低;但是,东北地区土壤肥沃,耕地后备资源充足,因为土地多,劳动力不足,所以农业机械化水平比较高。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淮海平原普遍一年一季稻熟。

栽培上针对水资源缺乏、生育后期易受低温危害的特点,采用水稻旱种、旱育秧及其他节水技术,同时充分利用夏季光温条件,加强管理,防避冷害,所以大力发展水稻错误;大力引黄灌溉,可能会出现大水漫灌,产生土壤盐碱化,同时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是不可取的;华南地区经济发展快,要控制非农业用地规模,保证粮食安全,甘肃新疆地处西北内陆,水资源缺乏,要发展节水农业。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读某地区运渠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C、太湖平原D、珠江三角洲13.图中民居分布的特点是()A、分散为主B、集中为主C、近运渠D、近人行道【答案】12.CD13.AC【解析】试题分析:12.读图可知,此地区运渠发达,应为我国南方地区,农田之间保持沟渠畅通,主要是为了防御暴雨洪涝灾害,减少农田被淹的风险。

南方地区农田主要种植水稻,典型地区是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这些地区: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13.图中填充黑色的长方形,代表民居,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民居之间距离比较大,所以是以分散为主;图中一小部分民居接近人行道,但同时接近运渠;几乎全部民居,都接近运渠,这符合南方农业特点,人们居住在运渠边,便于生活以及农田管理。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

秦直道是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的古代交通运输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12年,南起咸阳,循子午岭山脊北行,直抵边关重镇九原郡,宽约50米,长约700千米,堪称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虽历经2 000年风雨,多处路面仍保存完好,坚硬的夯土层路基上只有杂草衍生,竟未长乔木。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4.结合上图,分析秦王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直道的主要目的是()A.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B.巩固边防,加强国家的集权管理C.促进陕、甘、宁、内蒙古等省区的社会经济交流D.开发河套地区的土地资源15.清嘉庆年间记载:“若夫南及临潼,北通庆阳,车马络绎,冠盖驰驱……”可见,秦直道的荒废仅是近一二百年的事。

如今,部分完整的路段已被列入陕西省重点保护文物。

下列关于秦直道的说法,正确的是()A.直达性特征显著,说明选线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小B.沿线地区荒漠成片,风沙肆虐C.秦直道的功能基本没有变化D.交通和社会经济格局的变化,是其荒废的主要原因【答案】14.B15.D【解析】试题分析:14.从历史背景及直道经过地区分析,因地域辽阔,沿线地区人口稀少,所以主要目的不是经济的发展和开垦土地资源,而交通不便,难以对边疆地区进行管理,所以直道的修建可以巩固边防,加强国家的集权管理。

故选B。

15.沿途地势起伏大,且气候干燥,风沙严重,所以选线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直道所经过地区荒漠很少;历史上因交通线路较少,直道对联系南北有非常重要的功能,随着交通的发展,交通线路的增多,直道的功能逐渐减弱;因交通和社会经济格局的变化,使直道的交通流量减少,所以是其荒废的主要原因。

故选D。

考点:交通运输内蒙古自然环境独特,逐步形成独具发展优势的产业。

16.河套平原是内蒙古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①地势平坦②光照资源丰富③降水丰沛④灌溉水源充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17.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其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条件是①水陆交通便利②水资源丰富③铁矿资源丰富④煤矿资源丰富A.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8.下列可能成为内蒙古支柱产业的是A.采矿业、纺织业 B.纺织业、家电制造业C.农畜产品加工业、冶金工业D.家电制造业、钢铁工业19.下列文化景观中,属于内蒙古所在地域文化区的是A.那达慕B.秦腔C.阿以旺D.信天游【答案】16.D17.D18.C19.A【解析】试题分析:16.河套平原是位于黄河沿岸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河套平原年降水量只有400毫米,晴天多,光照资源丰富;黄河为河套平原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因此地势平坦、光照资源丰富、灌溉水源充足是河套平原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