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计案例分析考查报告以及课程总结

审计案例分析考查报告以及课程总结

常用软件课程设计
关于申报 2005—2006 学年度
关注原始凭证异常情况,盘点时未关注大额进口设备及构件,未核对设备编号, 检查付款凭证时没有关注合同异常,违反《审计准则第 1301 号—审计证据》第 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五条的规定,未能发现天丰节能虚增固定资产 2,581.3 万 元。
五、IPO 审计过程中,未有效执行关联方识别和披露的审计程序,违反《审 计准则第 1323 号—关联方》第十四条、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的规定,未能发现 天丰节能通过第三方公司隐瞒关联交易的事实。
利安达 IPO 审计底稿(2010 年—2012 年)中没有舞弊风险评估的相关底稿。 二、IPO 审计时应收账款函证过程未保持控制,对明显异常回函没有关注, 替代程序未得到有效执行,违反《审计准则第 1312 号—函证》第十四条、第十 九条、第二十三条和《审计准则第 1301 号—审计证据》第十条、第十一条的规 定,未能发现天丰节能虚构客户、虚增收入的行为。 利安达 2010 年函证的 20 家应收账款客户中有 1 家为虚假客户(即天丰节能 虚构的客户),10 家存在虚假销售(即天丰节能以该客户名义虚构销售),IPO 审计底稿中留存了此 11 家客户中 7 家的询证函回函。2010 年天丰节能虚增对上 述 11 家客户的销售收入 1,079.61 万元,利润 390.49 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 13.47%。利安达 2012 年函证的 51 家应收账款客户中有 5 家为虚假客户,2 家存 在虚假销售,IPO 审计底稿中留存了这 7 家客户的询证函回函。2012 年天丰节能 虚增对上述客户的销售收入 495.64 万元,利润 165.15 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 2.33%。 三、IPO 审计时银行账户函证程序缺失或未有效执行,银行账户函证范围存 在遗漏,函证未保持控制,未回函的银行账户和异常的询证函回函未予追查,对 获取的明显异常的银行对账单未予关注,也未采取进一步审计程序,违反《审计 准则第 1312 号—函证》第十二条、第十四条和《审计准则第 1301 号—审计证据》 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五条的规定,未能发现天丰节能在建设银行新乡牧野支 行开立的 41001557710050203102 账户 2011 年末实际余额比账面余额少 3,000 万 元的事实,以及天丰节能伪造银行询证函回函、伪造银行对账单的事实。 四、对固定资产的审计程序未能有效执行,检查固定资产新增发生额时,未
关于申报 2005—2006 学年度
任务一:案例分析(60 分)
案例资料: 河南天丰节能板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丰节能)成立于 2007 年, 是一家专门从事绿色节能板材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其母公司河南天 丰集团已有 20 多年的历史,拥有钢结构、钢铁贸易、冷弯机械、节能板材、钢 结构节能建筑开发等五个业务板块,天丰节能是其中的一个子公司,主营为节能 板材。该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金属面聚氨酯节能板、岩棉节能板、保罗板等新型节 能板材及采用该等材料制造的节能环保型集成房屋和工业门。其在四川和新疆分 别设立两个控股子公司四川天丰节能板材和新疆天之丰节能板材。 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利安达),系河南天丰节能板材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丰节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以下简称 IPO)证 券服务机构。 2013 年 4 月 15 日,证监会派出的 IPO 财务专项检查第六小组进驻天丰节能 的总部现场——河南省新乡市开展现场检查,在进驻现场后的第三天,核查人员 便发现了异常。随后,证监会立刻对天丰节能立案调查。2014 年 2 月 12 日公布 的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14]21 号显示,利安达存在以下违法事实: 利安达及其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天丰节能 IPO 和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审 计业务专项核查工作时未勤勉尽责,2013 年 2 月 17 日出具的审计报告和 2013 年 3 月 28 日出具的《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河南天丰节能板材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实〈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 2012 年度财务报告专 项检查工作的通知〉的自查报告》(以下简称《自查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一、IPO 审计底稿中计划类工作底稿缺失或没有在计划中对评估出的重大错 报风险作出恰当应对,没有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没有对舞弊风险进行评估和计 划应对,违反《审计准则第 1231 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五条、第六条和《审计准则第 1141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 第十三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的规定。 利安达 IPO 审计底稿(2010 年)无计划类工作底稿,无总体审计策略、具体 审计计划、重要性水平确定表等;无“风险评估汇总表”或其他风险评估底稿。
常用软件课程设计
关于申报 2005—2006 学年度
利安达 IPO 审计底稿(2011 年)无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无12 年)具体审计计划中将“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索引至 C47,但未见该份底稿。2012 年“风险评估汇总表”中将销售收款循环评 估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最高风险,并将对报表的影响描述为虚增营 业收入和虚增应收账款;将固定资产循环评估为高风险,对报表的影响描述为虚 增资产,涉及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科目。但总体应对措施仅描述为“控制测试及 实质性测试”,也没有就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
利安达 2010 年 IPO 审计底稿中仅有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审计程序表”, 虽标有程序执行索引号,但未见相关底稿。2011 年 IPO 审计底稿中没有任何执行 关联方审计程序的记录。2012 年 IPO 审计底稿没有执行其他实质性审计程序的记 录,关联方关系及披露没有审计结论。
六、自查时关联方核查程序未有效执行,对客户的走访流于形式,部分结论 没有底稿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