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6-1 公交发展规模和客流预测流程表6-1.汕头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分指标资料来源: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6汕头市公共交通规模预测6.1预测方法和流程技术路线:以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为背景假设,根据人口发展分布、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布局,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预测不同规划年限的全方式客运需求;然后从供应的角度出发,同时考虑影响出行方式选择的交通发展政策,在期望的公交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分析不同规划年限的公交客运分担率;以土地利用布局规划为依据,预测公交客流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公交客运需求和发展规模,指导公交线路规划和站场规划。
公交发展规模和客流预测流程见图6-1。
6.2背景假设6.2.1城市发展目标近期目标:《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汕头市“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明显增加,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形成综合服务功能较强的区域性中心,形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基本构架,成为国内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之一。
2007年,全市GDP达到850亿元,年均递增11%左右,人均GDP17000元。
城市化水平达到50%左右,经济特区达到90%左右。
初步形成1座特大型城市、2个大型城市、10座中型城市、15座小城市构成的市域城市群。
中期目标:《汕头市经济特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规划纲要1999~2008年》提出力争到2008年,把汕头经济特区建设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与港澳台密切合作、与国际经济紧密联系的外贸出口基地;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形成综合服务功能较强的粤东区域中心,形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基本构架;总体上实现经济繁荣、结构优化、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法制健全、社会文明,为粤东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起示范、带动作用。
力争2010年GDP达到1200亿元,人均GDP达到25000元左右。
远期目标:将汕头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环境优良、优美宜人的园林海滨城市,争取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一定区域性国际影响的港口和特区城市。
基本结论:为了符合汕头市城市发展目标,将汕头市建设成为国内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之一,需要建立完善的公交客运系统,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生产和活动。
表6-2.规划区城市总人口预测表资料来源: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6.2.2人口规模人口现状分析。
市域人口:指汕头市中心区及潮阳区、澄海区、潮南区、南澳县的总人口,2000年市域总人口498.8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85.83万人,暂住人口40万人。
市区人口:现状市区由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组成,2000年全市总人口135.8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18.71万人。
汕头市区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89.49万人,农业人口29.22万人;市区暂住人口约18.55万人。
外砂镇、新溪镇户籍人口13.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0.96万人,暂住人口约1万人。
则本次规划区范围内总人口151.21万人,城市人口为110万人(含规划区内非农业人口、暂住人口),暂住人口占全市城市人口比例为19.29‰,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化水平为72.46%。
根据汕头市区1992至1998年的统计,七年间市区人口的机械增长总人口7.56万人,年均增长1.08万人,年均自然增长率为10.69‰,年均增长1.01万人。
根据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预测到2020年,中心规划区范围(含外砂镇、新溪镇)户籍总人口为185.91万人(含自然增长人口和机械增长人口),20年间规划内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7.15‰,其中年均自然增长率为6.75‰,年均机械增长人口为1.65万人。
中心规划区城市总人口预测见表6-2。
中心规划区范围内在各规划年限城市实际居住人口(含规划区内非农业人口、暂住人口)的数量:近期(2007年):140万人;中期(2010年):150万人;远期(2020年):190万人。
基本结论:人口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城市客运需求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6.2.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汕头市东南面海,境内三条带状的以山体为主的生态敏感区与城镇密集的地带均匀相间,并且由于不同的历史、自然、交通条件及经济基础,目前已形成了以324国道为导向,以汕头市主城区为极核,连接澄海区与潮阳区两大中心区的城镇发展轴。
规划将形成以汕头为核心,潮阳、澄海为次中心,等级规模结构合理的城镇连绵带,依托重要交通干线形成“一主两次两辐射”网络化发展轴线系统。
主轴(峡山—潮阳—汕头—澄海—东里)几乎串联了目前汕头市域的所有重要城镇,自然条件优越,又得交通先行之利,经济实力雄厚,城镇建设水平也较高,是全市的运行大动脉,未来仍将作为重点发展地带。
该轴线功能体系完整,以汕头为中心,呈明显的梯度扩散的职能结构。
基本结论:市域城镇体系的规划,决定了汕头市公交线网的潜在的服务范围;特别是沿“主轴”方向,利用合理的公交线网结构,有效引导城市形态的发展。
6.2.4市域城乡协调发展规划《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市域用地发展模式,将市域用地划分为都市核心区、城镇密集区、开敞区和生态敏感区四种类型。
图6-2 规划区空间结构图南岸区域性综合中心南滨地区北岸11街区茂洲西区区域性综合中心,市级文化与教育科研中心鮀浦小公园、人民广场特色旅游、商贸和行政中心体育、博览、文化娱乐大型设施商务和会展中心,信息、商业与社会服务,行政办公东区新城综合中心,滨海景观重点塑造地区,市级新型产业服务中心新溪图6-3 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示意图都市核心区是指已经形成或将要形成的规模大、聚集度高、中心地位和作用突出的市区化区域。
主要包括汕头中心规划区、连同周边外砂、新溪、庵埠等城镇乃至澄海、潮阳区的区域。
城镇密集区由不同等级、规模的城镇在一定地域内聚集而成,各城镇间距离较小,市镇密度较大,以便捷的交通网络联系在一起,单独或共同承担一定的区域职能。
主要指沿交通干线尤其是324国道呈现状分布的各级城镇区域。
开敞区主要指以农业为主的包括小城镇、村落、农田、水网、丘陵等用地的地区,区内聚居点密度较小。
生态敏感区指对市域总体或局部生态环境起决定性作用的大型生态要素和生态实体。
基本结论:城乡协调发展,特别是都市核心区对公交一体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2.5 城市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分析6.2.5.1 规划区既有空间结构规划区,即主城区由隔海相望的南岸和和北岸组成,北岸由金平区、龙湖区和新东区构成,总面积227.73平方公里,其中新东区由外砂和新溪组成,面积56.46平方公里,现为龙湖区所辖。
南岸分为濠江区,总面积165.91平方公里。
各片区空间结构如图6-2所示。
6.2.5.2 城市空间布局发展策略依据汕头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汕头市域空间发展策略如下:● 扩大汕头城市建设空间范围; ● 形成汕—潮—澄有序发展的格局; ● 建立汕—澄城镇空间统一发展格局。
6.2.5.3 主城区空间布局策略在整个市域空间布局策略的前提下,主城区空间发展重点应有所侧重,强调片区发展的自身特色和其在主城区所承担的必要职能。
● 近期:城市建设应以完善北区的各项功能和盘整闲置用地为重点,加强新东区的用地控制;● 中期:有重点地开发建设新东区,南区开展以港口为依托的各项建设,借助潮汕机场建设的契机,全面开发西区沿路的建设;● 远期:继续完善整个北区的配套建设,全面启动牛田洋的开发建设,并根据南区的自身特点,全面开发南区。
表6-3. 不同规模城市人均出行次数资料来源:《深圳公共交通总体规划》(1997)。
表6-4. 部分城市居民出行率表6-5. 汕头市规划年限居住人口人均出行率(单位:次/日)表6-6. 部分城市流动人口比例和日出行次数表6-7.汕头市城市客运规模预测表(单位:日)6.2.5.4 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在空间总体布局上,汕头需要在比目前更大的行政区范围内,形成“一市两城、多组联片”的格局。
北岸城区形成由新津河、梅溪河、大港河所分隔的“多组联片式”用地布局结构;南岸城区形成围绕礐石、青云岩、东山,中间为濠江的“环状组团式”用地布局;规划区形成“一主四次”的多中心模式结构。
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示意图可见图6-3。
6.3 城市客运规模预测6.3.1 人均出行次数预测城市客运规模由城市的居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总量决定。
其中,居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出行习惯不同,所以确定城市客运规模的关键在于确定居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平均日出行次数。
● 城市居住人口国内20余座城市的调查表明,大城市的人均出行次数明显低于中小城市。
不同规模城市人均出行次数情况见表6-3。
本次居民出行抽样调查发现,目前汕头市城镇居民人均出行次数为2.47次/日,比较1995年汕头市城市交通规划调查得到汕头市北岸建成区人均出行次数2.63次/日,略有下降。
在规划期内,汕头市人口将达到140万(近期)、150万(中期)和190万(远期),属于特大城市的行列。
根据我国不同规模城市人均出行次数的平均水平,与其它城市类比分析(见表6-4),可粗略地判断,随着人口地增加,人均日出行次数将呈下降趋势。
由此,预测汕头市不同规划年限的城市人口的人均出行次数见表6-5。
● 流动人口研究表明,一般中心城市的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4到1/5之间,流动人口出行率一般为3.0~4.0次/日。
(部分城市流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和平均出行率见表6-6)。
结合汕头市的实际情况,95年汕头市城市交通规划调查,公路、水运、航空、铁路等各种运输方式日旅客运输量平均为11~13万人次,占当年城市人口的9.7~12.6%,据此估计各规划年限流动人口占城市居住人口的1/7~1/6,人均出行率为4.0次/日。
6.3.2 城市客运规模在居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平均日出行次数确定的基础上,预测汕头市不同规划年限城市客运总规模(见表6-7)。
表6-8.国内部分城市的公交客运分担率表6-9.国内部分城市的公交发展目标图6-4 汕头市摩托车保有量预测6.4公交出行规模预测6.4.1预测方法说明公交客运分担率直接反映了居民出行对公共交通的依赖程度,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直接量化的关键指标之一。
因此,在城市客运规模预测的基础上,只要确定了城市的公交分担率便可确定城市的公交客运规模。
6.4.2公交分担率预测影响城市公交分担率的主要有两个因素:●公共交通所能提供的服务水平●城市的交通发展战略,私人交通工具,对于汕头市,特别是摩托车发展政策直接影响居民对公共交通的选择。
下面就通过和国内其他城市的对比分析及摩托车政策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6.4.2.1 城市间比较分析通过与国内其它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状况比较,可以初步明确汕头市公交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