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南能源学院导师

中南能源学院导师

导师信息邓启红(博士、教授、博导、中南大学“升华学者”特聘教授)1991-1995武汉科技大学(矿井通风与安全)本科;1995-1998湖南大学(暖通空调)硕士;1998-2003湖南大学(暖通空调)博士。

2003年以来一直在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先后评为副教授(2003)、教授(2005)、校特聘教授(2007)。

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选资助课题、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中南大学“升华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学术奖励与项目资助。

兼任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热力学及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理事、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室内空气质量国际学术研讨会(IAQ2007,中南大学)会议主席、世界可再生能源亚洲区域大会暨第5届可持续建筑与环境国际学术会议(SuDBE2011,重庆大学)大会副主席、国际健康建筑学术会议(Healthy Building 2012,澳大利亚)亚洲指导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城市环境(热岛、空气污染、疾病传播)、职业与室内环境质量与健康效应、颗粒物与药物体内传输教研获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选资助课题(2005)、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2006)、中南大学“升华学者”特聘教授(2007)等。

刘益才职称:教授系别:制冷与低温工程系导师类型:硕士生导师邮箱:lyccsu@学历:博士研究生学位:博士学位专业:制冷及低温工程毕业学校:华中科技大学1987.9~1991.6 华中理工大学压缩机专业本科学士毕业;1991.7~1999.8 总装部兵装集团湖南白云家用电器总厂民品研究所从事冰箱空调产品开发;1996年评聘为工程师1999.9~2004.5 华中科技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硕博连读博士毕业;2004.5~ 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研究所工作;2004.9 中南大学副教授2004.7~2007.3 中南大学冶金工程/热能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10.9 中南大学教授2004年以后共计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多篇,SCI检索论文5篇,EI 检索17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7项,还申请了6项发明和7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了多项奖励。

每年指导研究生2~3名,已指导毕业研究生10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6110)、国防预研等A类项目5项;主持省部产学研等B类项目2项;横向科研项目15项;教改项目3项;实验室建设项目1项;指导本科生创新3项;指导研究生创新项目3项;获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中南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2篇主要研究方向:制冷设备节能与降噪;热声斯特林研究;涡旋式压缩机开发;国防热管理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

近年来科研、教学获奖:1、2011年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毕业论文指导老师2、2011年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二等奖指导老师3、2010年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三等奖指导老师4、2008年湖南省第二届优秀博士后(全省每届20人,三年一届)5、2007年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6、2006年中南大学“炉光奖”7、200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8、2005年中南大学优秀博士后。

刘志强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制冷与低温工和系主任、湖南节能评价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1992年获大连理工大学工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大连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湖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10年任美国University of Minnesota访问教授。

1992年-1997年在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公司从事能源生产管理工作,2003年至今历任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蓄能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太阳能制冷及分布式能源技术研究与开发、热力系统节能优化分析和能源经济评价等。

近年来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所鉴定成果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巴陵石化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外知名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两项。

研究方向:蓄能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太阳能制冷及分布式能源技术研究与开发、热力系统节能优化分析和能源经济评价等科研成果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巴陵石化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等。

教学获奖包括中南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中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

廖胜明1963年10月生,湖南长沙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工学学士、清华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工学硕士、丹麦技术大学能源工程系访问学者,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能源与热科学方向博士。

1985年至1987年在湖南省能源研究所从事研究开发工作,1989年至今分别在中南大学(2000年前为长沙铁道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现任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从事专业领域为热能工程与热物理、暖通空调与制冷、新能源技术与政策。

智能化综合能效管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主任,流程工业节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省能源研究与节约协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制冷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沙市政府能源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制冷与低温工程教学委员会委员、全国交通工程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热棒工作组委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会员、《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编委。

研究方向:(1)智能能源管理技术;(2)暖通空调与制冷;(3)新能源技术与政策;(4)热力系统仿真。

获得全国高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篇(排名第一)、二等奖2篇(排名第二)。

邓胜祥现任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国际权威期刊: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国际重要期刊Energy、国际期刊Journal of Combustion论文特邀评阅人Reviewer,国际期刊Journal of Combustion、Technology and investment特邀撰稿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特聘专家,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仪表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铝业电解铝节能技术专家,湖南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第二届能源与环境国际学术会议组委会主席,2012能源分布式控制与智能环境监测国际会议组委会主席。

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在美国普渡大学CALUMET做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新能源与节能新技术、热工过程检测与智能控制、计算仿真与优化等方面的研究。

共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三十余项,其中:省部级重点以上纵向项目十余项;申请发明专利8项,获得专利授予权3项,第一发明人2项。

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项、发表国际权威期刊(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国际重要期(Energy)曹小林曹小林,男,1969年8月,湖南益阳人。

1988年~1999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0年-2001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1995年留校工作,历任西安交通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

2003年调至中南大学工作,为湖南省骨干青年教师,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兼任中国制冷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招标局评标专家。

主要从事及制冷、空调和工程热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曾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等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多项;已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40余篇,SCI、EI、ISTP检索18余篇。

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研究方向:1 能效检测与评估2 新型制冷与热泵技术3 建筑节能获奖: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获得学校第一、二、三等奖各一次,获教学质量优秀奖一次。

李立清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5年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004年入选湖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

2001-2003,在德国波鸿大学进行访问合作研究。

2010-2011年美国cincinnati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其他国家、省部级、国际合作和横向项目在内的多项课题。

公开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50余篇。

担任EST,JA&WMA,Chemical Enginerring Jounal,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engineering,Journal of Chemical & Engineering Data等国内外多个刊物审稿人。

已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三等奖4项(2项排名第一)。

出版著作和教材2本。

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排名第一),实用新型专利5项(排名第一)。

主要研究方向:空气品质与空气污染控制新方法新技术,空气净化过程模拟,污染控制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原理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2007)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6)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6);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2005)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005);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5)入选湖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2004);入选校“撷英(拔尖)人才计划”(2004)获湖南省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2004);获校优秀教师(2004);获校讲课比赛三等奖(2003);机械部科学进步奖三等奖(1997)齐朝晖副教授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研究生导师1993年浙江大学流体力学专业硕士毕业,1993年至1999年在广州大学环境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工作,1999年至2002年在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习,获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气调节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2002年至今在中南大学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车辆制冷与空调、吸附制冷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