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四要素
*
行为
*犯罪行为的认定:制造或增加一般人不应该承担的风险。
*考虑犯罪构成时先考虑客观方面(行为),行为成立时,再考虑主观方面(故意、过失)。
*先行行为造成作为义务: 只有“正当防卫”行为不引起救助义务,其他引起“危害或者风险”的行为产生救助义务(先行行为),不履行救助义务的构成“不作为”。(注意,构成不作为不一定构成不作为犯罪)
*正当防卫特例: 财产形犯罪,在能够挽回损失的前提下,在既遂的前提下可以正当防卫。
* 非法占有者也可以正当防卫。
* 过失犯罪也可能构成正当防卫。
*
其他正当行为
* 我要抓你去派出所。公民扭送。
*被害人承诺。只要对自己付出什么有正确认识,即成立,不要求对得到的有正确认识。
* 对生命和重伤害的承诺无效。出题老师认为对性,轻伤害,自由的承诺有效。
因果关系
* 服从自然界的规律;
* 常识中有因果不一定成立刑法上的因果;
* 常识中不成立因果,刑法中一定不成立因果;
* 极其偶然的因果关系,不是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多因果理论(同时起作用),多因共同导致结果,构成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等值理论,多因果不按份,而是承担同样责任;(40%和60%的投毒,都算投毒)
(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
( 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不同的,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所直接针对的对象,如杀人罪、伤害罪,犯罪对象是具体的被害人,而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害的这种社会关系。
1、构成要件该当性;
2、违法性;
3、有责性。
旧的犯罪构成四要素分别是:
1、犯罪主体;
2、犯罪的主观方面;
3、犯罪的客观方面;
4、犯罪客体。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犯罪构成四要素
———————————————————————————————— 作者:
———————————————————————————————— 日期:
犯罪构成四要素
刑法里通常提到的四要件之说应该指的是犯罪构成的四要件之说,而现在新的学理研究已经以新的三阶层来代替通常四要件之说。
这三阶层分别是:
* 没有防卫意图(碰巧),是偶然防卫不是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是合法的(虽然有违法的外衣),其构成要件:1.侵害有现实的危险;2.避险人不得已;3.避险人损害了他人的有不法侵害,否则肯能是紧急避险。
*正当防卫特例:入室杀人、强奸把门踹开一刻虽然没有着手,但是已经可以正当防卫。
*等值理论,“不作为”要和“作为”的危害相当才能认定“不作为犯罪”。(一般人看到大火不报火警,构成“不作为”,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监护人对被监护人有法定救助义务,该救不救构成过失犯罪。
*
结果加重犯
* 故意伤害,抢劫,强奸致人死亡。
* 生产有毒有害食品致人死亡。
* 危害结果必须和犯罪行为有因果。
*
* 自救行为没有时间限制,但必须穷尽国家帮助。
*
想象竞合
* 想象竞合只有一个行为,定罪从一重。
*
司法考试_刑法_犯罪构成_主观方面
认识因素
意志因素
罪过形式
认识到行为必然发生某结果
希望
直接故意
。。。。。可能。。。。。
希望
直接故意
。。。。。可能。。。。。
放任
间接故意(没有未完成形态)(做好了接受坏结果的准备)
*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不一定构成犯罪。(还要看犯罪的其他构成要件是否满足)
*介入因素足够异常且足够导致危害结果,切断刑法上的原因果关系。
* 抢劫致人跳楼死亡,抢劫和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要看抢劫的“暴力”(关键词)是否逼迫被害人跳楼。
* 故意杀人对象认识错误不影响犯罪成立。
* 结果加重犯(重刑主义),需要实施基本犯罪行为造成犯罪结果。否则多个行为是多个罪。
(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
* 对象错误(打击客体种类错误。如,想打人,实际打了狗)
* 打击错误(打击的客体错误。如,想打甲,实际打了乙)
*故意犯罪要求主客观相一致。(主客观相统一是中国刑法学的基本原则)
* 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要求主客观相一致么?
司法考试_刑法_犯罪构成_客观方面
考虑犯罪是否成立
*考虑犯罪顺序:客体(被侵害的法益) -> 客观方面(行为) 注意:在讨论“行为”时不考虑主观方面。(思想犯不罚)-> 因果 -> 主观方面 -> 主体。
* 毁尸灭迹(一般人能想到的后期行为)致人死亡不切断因果关系。否则是多个罪。
*
违法性阻却事由(白送分)
*正当防卫构成要件:1.有非法侵害法律保护的利益的行为(造成原因的主观方面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2.非法侵害有紧急、暴力性(+盗窃);3.非法侵害在实施期间;4.防卫针对实施侵害人本人;5.有阻止侵害的主观目的(否则构成偶然防卫)。
。。。。。可能。。。。。
轻信
过于自信的过失
没有行为会发生某结果
大意
疏忽大意的过失
认识因素
* 分则中对认识的特殊要求: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需要知道自己卖的是淫秽物品。
* 分则中对认识的特殊要求:嫖宿幼女罪,要知道对方是幼女。
考虑犯罪是否成立
*考虑犯罪构成问题:客体(被侵害的法益) -> 客观方面(行为) 注意:在讨论“行为”时不考虑主观方面。(思想犯不罚)-> 因果(客体的被侵害结果与客观方面的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 主观方面 -> 主客观一致性(法定一致)->主体。
*
主客观相一致
*主客观相一致只要求法定符合。(如,主观上有杀人想法,客观上有杀人的行为,产生了主客观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