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生命的敬畏

对生命的敬畏

何谓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这几天,一个“我拿什么保护你”的微博在网上迅速蹿红。

微博称,3月4日,在南充阆中市宾馆门口,有警察当街将一只流浪狗打死,而这只狗被一名流浪人员用铁链牵着,“流浪者萎缩地坐着,目不转睛地看着警察,当着他面打死自己的‘同伴’”。

面对网友的指责,警方称怀疑狗有狂犬病,但无论如何,这种行为显示了对生命的轻慢。


在德国,喜欢吃鱼的家庭中,长年备着一种药丸,这种药丸是专门为鱼制造的,其功用就是在鱼服用之后,能很快进入昏迷状态。

德国人在杀鱼做菜之前,就会把这种药丸给鱼喂下,待鱼昏迷以后,再对它进行宰杀。

他们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鱼在死亡的时候感觉不到痛苦。


商务印书馆即将出版《新书字典》的最新修订版本第11版,我们注意到,与前一版相比,在动物方面,删除了如下内容,比如:“狸:毛皮可制衣物”;“鹌鹑:肉可以吃”;“鲳:肉细腻鲜美”;“牛:
肉可吃,角、皮、骨可做器物”……有关人士指出,这样的改动,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


在荷兰北部城市吕伐登的一个展览厅,人们正在摆放400多万张多米诺骨牌,打算冲击吉尼斯世界纪录。

一只麻雀突然闯进了大厅,并碰倒了其中一张,导致数以千计的多米诺骨牌顺势倒下。

看着已经完成的工作被破坏,气愤的人们开枪打死了这只麻雀。

这下惹了麻烦了,因为麻雀在荷兰属于保护动物,主办者的行为引起了动物保护者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抗议,要为麻雀讨还公道。

在强大的压力下,主办方做出了一个选择,为这只麻雀举行哀悼仪式,并向全国进行电视直播,以此来求得人们对他们所犯错误的谅解。

主办方恩德莫尔公司发言人说:“我们知道,我们对全国很多人的不满情绪负有责任。

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生命造成的伤害,因此以今天这种形式表达我们的哀悼和忏悔。



在斯里兰卡的热带森林里,一群野象穿过一条铁路,其中一头小象好奇地停在铁轨上不肯离去。

此时一列客车开来,小象被撞到了路基下,其他的象便发火了,一起朝火车冲去,它们用长长的牙去撬铁
轨和枕木,一会功夫,铁轨和枕木就乱七八糟的躺在了那里。

第二天,许多工人在警察的保护下开始修铁路,但修到离野象们50米远的地方时,站在那里的象群开始冲向人群,人们连忙逃进了火车里,象群就把刚刚修好的铁轨又捣毁了。

第三天,当局派来了两个排的军队,士兵们一下汽车就摆好了阵形,端着枪慢慢往前走,枪响了,密集的子弹射向了象群,但不是真子弹,而是用来吓唬野象的“空包弹”。

他们想把野象吓进森林。

然而,这个办法也没能奏效,野象们视死如归,表现出了大义凛然的英雄主义气概。

于是,就在这一天,政府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停止“战斗”,绕过撞死小象的地方另修一段新铁路,而且要沿整个铁路线为野象和其它丛林动物修一些专门的通道。

这场“战斗”最终以人类妥协而告终。

我在心里为这样的妥协叫好。

法国学者史怀泽说:“当一个人把植物和动物的生命看得与他的生命同样重要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

”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人不是自然和大地的主宰者,只是它们的维护者,人应该和动物、植物平等相处。

”上述几件事,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品质,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只有当我们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所有生命,对它们给予尊重和爱护,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

对所有生命常怀敬畏之心,我们才会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

这是一本从几千页的出版物中选编而成的施韦泽自述(施韦泽的大部分自述写于20世纪的20年代,即他46岁至57岁之间),它在逻辑上是按其经历和发生的时间编排的。

除了丰富多彩的生平资料之外,施韦泽的专业的和通俗的学术著作的介绍、关于他生活转折点的私人信件、系列布道、来自非洲的叙述、关于歌德的第一次讲话等使其自述的内容更为完整。

施韦泽自述的核心是清新、青春的,是多方面、可信和丰富的,绝不是多愁善感,而是理想主义的,同时是绝对客观的。

在关于21世纪的民意调查中,施韦泽的名字一直列于伟大榜样的顶端或前列。

我们大家日益发现,对人道的向往不断增长。

这本书也许能够有助于我们再次了解人道的伟大体现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