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银行学 第11章 货币需求与社会总供给

货币银行学 第11章 货币需求与社会总供给

2、货币非均衡是指货币供给超过或者满足不 了货币需求,
Ms≠Md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 实现过程离不开利率的作用。
货币供求决定均衡利率水平 r0;或在 均衡利率水平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达 到均衡状态。
见图:11-1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
——总需求可以通过紧缩或扩张的政 策予以调节,但单纯控制需求,难以保证 实现均衡目标。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 2. 以MS、Md、AS、AD分别代表货币的供 与求、市场的供求关系见图:
五、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
及其扩张界限
• 在货币量能否推动实际产出的论证中, 联系潜在资源的状况进行分析的方法得到 广泛的认可。
另一种情况是扩大投资与提高消费的压力过 强,或产生财政赤字,要求银行信用予以弥补, 或银行不得不扩大信贷,直接投放过多的货币。 结果货币供给过多并从而造成总需求过旺的局面。
这两种情况在我国经济中都曾发生过。
三、市场总供给与对货币的需求
• 1. 经济体系中到底需要多少货币,从根本 取决于有多少实际资源需要货币实现其流 转并完成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相互联 系的再生产流程。这是市场总供给决定货 币需求的基本理论出发点。
货币银行学 第11章 货币需求与社会 总供给
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

二、货币供求失衡的经济

影响及其调节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
• 是指货币市场的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之间的一种对比关,是从供求总体研究货 币运行状态变动的规律。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
1、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已被充分利用但货币供给仍在 继续扩张,经济体系中会产生价格总水平上涨但 实际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见图:11-3
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界限
• A和B两个拐点分别代表由货币供给增加形成 的产出率和物价上涨率不同组合阶段的界限。
4. 如果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即由货币当局 决定,货币供给成为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即货币需求只对利率有影响,却不能通过 利率机制影响货币供给。
见图:11-2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
第二节 货币供求与市场供求
• 一、市场总供求 • 二、货币供给与市场总需求 • 三、市场总供给与对货币的需求 • 四、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 五、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界限
2. 总需求的载体是货币。如果由货币供给承载的总 需求可以保证产出得以出清,说明货币供给是适 当的。由于银行贷款调节货币供给规模,从而也 说明银行信用的掌握也适当。
二、货币供给与市场总需求
3.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企业与个人有过多的货币积累,
不形成当期的需求,而又没有提供相应的补充货 币供给,这会形成总需求的不足;
市场总供给与对货币的需求
2. 然而宏观货币需求是通过微观主体对货币的需求 体现出来的。只有微观主体的货币需求才能直接 引出货币供给;能否使货币供给为流通所吸纳, 也取决于微观主体对货币的需求。
3. 微观主体的货币需求有独立性,因此,微观的货 币需求,其总和,在实际上并不总等于由市场总 供给决定的货币需求量。
社会资源的状况不同,货币供给的产 出效应也不同:
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界限
⑴只要经济体系中存在着现实可用做扩大再 生产的资源,且其数量又比较充分,在一定时期 内增加货币供给能够提高实际产出水平而不会推 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⑵待潜在的资源利用持续一段时间而且货币 供给仍继续增加后,经济中可能出现实际产出水 平同价格水平都在提高的现象;
一、市场总供求
1.在商品、服务市场上: 市场总供给AS, 包括消费品供应和生产品供
应; 总需求AD, 包括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2. 总供求均衡的条件是: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消费品供应+生产品供应
二、货币供给与市场总需求
1. 市场总需求,其构成有四:消费需求C、投资需 求I、政府支出G、出口需求X。设总需求为D,则: D=C+I+G+X
四、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 1.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可以这样描 述:
——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同等的 总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但不是 等量的;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 等的货币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总需求;
——总需求的偏大、偏小,对总供给 产生巨大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