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1

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1

一、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
不同类型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因为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在格式、结构、内容的安排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从总体上看,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在格式和结构上仍然存在着共性。

一般来说,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内容是由报告标题、导言、正文、结尾、附录等部分构成。

(一) 标题
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标题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它的关注程度,鲜明、生动、针对性强的标题会更好地吸引读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题好一半文”就是这个意思。

标题的写法是灵活多样的,一般有如下几种:一是陈述式。

这是一种广为使用的单标题法,就是在标题中直接表明社会调查研究对象和主要问题,这种标题法的优点是对象明确、简明客观、主题突出,但是比较呆板平淡,缺乏特殊的吸引力。

二是提问式,即以对某一问题的疑问作为标题,这类标题法常见于揭露问题和总结经验方面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尖锐泼辣、简洁明快,对读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普通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常采用这种标题方式。

三是判断式,也叫结论式,即以判断式的语言作标题,来表明作者的结论和观点。

这种标题法针对性强,影响力大,但是理论色彩较强,不够活泼。

四是双标题式,即用主标题和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作题目的复式标题法。

一般主标题多以提问式和判断式表达,而副标题多以陈述式表达。

这种标题形式,既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又鲜明地揭示了主题,具有前三种标题的优点,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标题形式。

(二) 导言
导言又叫前言、引言,是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全文起着总领和引导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向读者简要地介绍社会调查研究的有关背景,包括社会调查研究目的、内容、对象以及社会调查研究的时间、地点、方法等。

一般来说,普通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导言较为简单,而学术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导言则较为详细,包括的内容更多。

从写作内容上看,导言一般包括如下几部分:(1) 社会调查研究的问题或现象的介绍。

在导言中应该明确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选择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在学术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还要说明题目的来源和背景,以简明清晰的语言说明选题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2) 已有相关研究的综述和评论。

一个好的社会调查研究必须对研究课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就需要对相同以及类似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取得的成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也就是说,要明白就本课题而言,已有的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取得了哪些成果,在理论和方法上获得了哪些进步,还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等等。

当然,做好这一步需要完成大量的查阅文献工作。

我们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优先选择那些与自己的研究相同或相似的、权威性高、有价值的、新的成果,通过对这些成果的介绍和评论,使读者对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为其阅读和评价自己的研究提供一个基础,也可以通过对已有成果优劣长短的评价,使读者明白自己研究的价值所在。

在这一部分,介绍要简练,重点要突出,而且要紧密联系与自己的研究有关的内容。

如果文献评论部分非常重要或者需要评论的文献资料非常多,篇幅比较长,也可以将这一部分单列出来,自成一部分,而不必一定要放在导言中。

(3) 对社会调查研究的说明和评价。

在导言的最后,应该对自己的研究作一个简单的说明,介绍一下自己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因变量足什么,自己希望通过研究解决什么问题等等,尤其要讲明自己的研究与以往的研究有何不同,自己的研究有何特殊意义,因为这是最能体现研究价值的地方。

(三) 方法
在普通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对方法不是特别强调,简单说明一下即可,所以一般不必单独列为一部考分,放在导言中就可以。

但是在学术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因为在这类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方法是否合理得当关系到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研究价值的大小,同时也是读者衡量社会调查研究质量的一个重要尺
度。

不同学科不同性质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在具体方法上的差别很大,但是从总体上看,大多数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方法部分都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对社会调查研究对象总体的说明。

在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必须对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做出详细全面的介绍。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因为总体的情况决定了样本的性质和社会调查研究结论的适用性及解释力,所以应该讲清楚社会调查研究对象总体的情况,使读者对被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是对抽样方法的说明。

在介绍了总体的情况以后,应该对社会调查研究的样本以及抽样方法和抽样程序进行说明。

尤其是在学术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必须详细地讲清楚样本的状况、抽样过程和抽样方法。

三是对主要研究变量的说明。

应该说明研究的主要变量、其操作定义以及具体衡量指标,对复杂的研究变量还要说明对它的分解方式。

这样才能使读者明白研究的变量体系和衡量标准,知道你的研究是遵循科学、严格的方法要求的,结论是有说服力的。

四是对社会调查研究过程的说明。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直接影响社会调查研究的结果。

在这一部分中,一方面应该对收集资料的方法做出比较详细的介绍。

比如说,采用的是自填问卷法还是结构访谈法,如果是前者,那么是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还是邮寄填答法,如果是后者,那么是当面访问法还是电话访问法等等。

另一方面,也应该对所使用的工具做一些介绍。

比如说在使用问卷法调查时,要说明问卷的结构、内容、形式以及制作过程,在使用结构访谈法的调查中,要讲清楚访问问卷的设计、调查员的培训、被调查者的选取等等内容。

此外,在这一部分中也应该对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工作的组织,调查员的培训、调查工具的准备等情况做一些介绍。

五是对资料分析方法的介绍。

不同学科、不同性质和要求的社会调查研究在资料分析过程中的差别很大,有的以定性分析为主,有的则强调定量的方法;有的只需要非常简单的描述分析,有的则需要深入而复杂的变量关系分析。

因此在社会调查研究工具上的差别也很大。

这些都需要说明清楚。

(四) 正文
正文是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内容。

社会调查研究报告质量的高低与影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这一部分的写作情况。

这一部分应该根据报告的主题与所掌握的资料合理布局。

一般来说,应该围绕三个方面展开:1.客观地叙述研究对象和现象的基本状况及其相行为,阐明其性质和特点。

应该以令人信服的数据和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从定性和定量两种角度的分析中,叙述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在叙述社会调查研究对象及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解释某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以解决“为什么对”的问题。

3.提出建议和措施。

根据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和认识,提出必要的解决方法与措施,以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在应用型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这一部分尤其重要。

(五) 结论与讨论
在结论部分,需要对照研究假设对社会调查研究对象做出明确、扼要的判定,如果假设被本次社会调查研究的结果证实,可以建议在更大范围或不同范围之间进行新的验证。

如果假设被部分推翻或完全被否定,则应该做出进一步的探讨:是本次社会调查研究代表性有偏误、效度低造成的,还是假设本身确实有问题。

如果需要预测结果,要说明预测的条件和误差范围。

一般结论部分篇幅都不会太长,要简明扼要,不要机械重复主体中已有的判断和分析。

另外,如果是对策性调查研究,需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和策略。

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讨论部分是在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一些更新、更深层次的东西,以增加读者对所研究的问题的理解。

一般来说,讨论部分可以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 样本特点与社会调查研究结论之间的关系;(2) 与同类研究的比较与分析;(3) 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如对自己的研究仍不能回答的问题的讨论,对在研究中出现的
新问题的讨论,对新问题的研究建议等等;(4) 对其他研究推论的探讨。

讨论部分只是研究的延伸而非深入,所以篇幅不宜太长,否则就可能冲淡研究的主题。

(3) 章节附注或尾注。

在加注词的右上方按顺序标明注释号,然后在章节末尾或全文末尾用小一号的字体全部按注释顺序排出,分别说明加注词的意义、出处、时间等,并冠以“注释”的总标题,而不是分别排在各页之下,这样就形成附注或尾注。

(四) 注意数表与图表的使用
数表、图表形象直观,所提供的信息量大,可以有效地帮助读者理解报告的内容,是非常好的一种辅助表达方式。

但是,在一般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数表、图表的使用不要太多,即使在学术性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过多的数表和图表也必须有一定的文字说明,
(五) 注意篇幅与字数
社会调研报告的长短,主要取决于需要和目的,没有硬性的规定。

有的非常简短,有的则长达数万字以至形成专著。

但是一般来讲,应以表达清楚、说理透彻为准则,越简短越好。

—般如果是送达领导机关的报告,控制在四五千字为好,篇幅太长则被耐心读完的可能性就要下降。

如果内容实在太多,则可以拆开形成几个独立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每个各讲一个重点。

如果在一般综合性杂志上发表,六千字以内比较合适;在报纸上发表则应压缩在四千字以内;在专业学术刊物上登载,可以稍长,但一般也不要超过一万五千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