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夜景照明规划案例分析研究——温州江心屿夜景照明分析

城市夜景照明规划案例分析研究——温州江心屿夜景照明分析

城市夜景照明规划案例分析研究——温州江心屿夜景照明案例分析
城市夜景照明规划案例分析研究
——温州江心屿夜景照明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江心屿夜景照明个案,分析夜景照明的各个手段以及规则,得到夜景照明在夜间景观营造与个性化上起的作用。

【关键词】:夜景照明景观塑造
【正文】:
(一)项目概述
江心屿历史悠久,是中国四大名胜孤屿之一,早在南宋时期就已闻名遐迩。

该屿风景秀丽,历史古迹,人文景观丰富,是瓯江上的一颗璀灿明珠,历来被称为“瓯江蓬莱”。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历代名贤留有叹咏江心屿著名诗章近800篇,有“诗岛”的美称。

江心屿景区位于温州市北面的瓯江中游,呈东西长、南北狭的形状,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

古有“江心十景”美名。

1974年得以扩建,形成了江中有江,岛中有岛,园中有园的格局。

岛上的主要建筑物有:江心寺、兴庆寺、东塔、西塔、浩然楼、澄鲜阁、小飞虹、凌云桥等。

江心屿现分为东园与西园,东园为古迹遗存,西园为玩乐设施及公园。

上图为西园方向实景图。

(二)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的夜景照明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可以说,建筑的夜景照明已经成为了城市装饰照明的主体。

这样不仅可以为人们的夜间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光照环境,丰富人们的夜生活,还可以使极具特色的建筑物在夜间得以再现,使整个城市亮起来,令城市居民引以自豪,给旅游者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建筑夜景照明的这些重要作用已使它成为城市建筑设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998年,市政府投入3800万巨资启动“亮丽工程”并于1999年2月11日竣工,使夜游江心屿成为现实。

2006年6月,江心屿灯光秀开始动工建设,动用现代影射原理和多种手法,重点突出二塔一寺。

2008,由中国照明学会组织专家评选,经评审委员会审议通过,“温州江心屿照明工程”获中照照明工程设计奖暨第三届中照
照明奖二等奖。

本文针对古建保护区域“东园”做一定分析。

(上图为江心屿东区日景与夜景对照图。

江心屿的主体景观为东西两座古塔以及正对码头的江心寺,所以夜景照明以及灯光秀都意在突出两塔一寺。


(三)项目分析
本案范围——江心屿东区(古迹保护区)
一、设计目标
结合温州市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本次照明概念设计以“挖掘江心屿的文脉特色,展现古迹新风貌,注重发展与保护相结合,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
展”为原则,实现4个主要目标:展示景观特色、弘扬历史文化、表现灯光艺术、形成独特景观。

延绵风月诗情画意,顾盼朝暮四时风景。

二、照明风格
体现江心屿的“古典、历史、文化”风格,在夜色中追忆它的古朴与沧桑。

同时又体现名屿古刹的“沉淀、亲切、舒适”风格,在夜色中回味它的温馨和安逸。

三、总体思路
通过三个层面来体现江心屿夜景景观效果
1)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照明理念,通过丰富多样的照明手法,创造出大气、
丰富、动感、时尚的照明环境。

2)结合活动庆典和旅游项目,引入灯光秀表演,让市民和游客在艺术与科
技创造的时空中,获得充满欢乐的视觉盛宴。

3)营造“两塔、一寺、十景”的立体照明空间,使行人既能够领略江心屿
的历史文化魅力,又能够享受舒适愉悦的瓯江两岸风光。

两塔:东西古塔
一寺:江心寺
十景:罗浮雪影、春城烟雨、海淀朝霞、瓯江月色、孟楼潮韵、翠微残照、远浦归帆、沙汀渔火、塔院筠风、海岩泉香
亮度分析——两塔一寺亮度等级为最亮的一级,其他建筑物亮度等级为二级,几个特色景观亮度等级设为三级,最后一些次要景观的亮度等级为四级。

四、照明阐述
本案主要选用LED条形洗墙灯、LED投光灯、金卤灯、LED庭院灯、LED草
坪灯等。

整体色温控制在2700K-5500K之间,局部采用彩色。

1)采用的照明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泛光照明:用于主体建筑物、桥梁与景观绿化
2.轮廓照明:用于特殊建筑物
3.重点照明:用与主体建筑物与景观绿化
2)照明设计原则:
1.重塑夜间形象:
根据建筑的外形结构及外墙材料设想其夜间可能达到的照明效果,在认真分析建筑的特征和形象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光和影的变化为建筑重塑一个与白天明显不同的新形象。

2.突出重点:
在深入研究其周围环境的基础上,借助照明手段,恰当地突出被照主体在环境中的地位,并且和周围环境照明协调一致。

对于主体采用重点布光,加强关键部位和装饰细部的照明。

注意建筑立面亮度的变化过渡自然,层次分明,确保夜景照明的整体的效果。

3.创造特色:
充分体现照明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作到照明功能合理,并富有艺术性,做到既要照得亮,又要照得好、照得美、照得有特色。

4.慎用彩色光:
根据建筑物的材料颜色选择某种色温合适的光源,制造特有的情调。

慎用彩色灯。

5.照明方式的选择:
根据被照建筑物的特征和要求,合理选用最佳的照明方式。

夜景照明方式有泛光照明、轮廓灯照明、内透光照明等几种,设计时综合使用多种照明方式,以达到最佳的夜景照明效果。

6.节约能源:
夜景照明要消耗可观的电能。

为了节约电力,除采用光效高的照明光源、灯具和配套的电气设备外,特别注意采用节能的照明手法。

在特殊节点,当预期效果在使用传统照明灯具特别费电的情况下,选取节能灯具,在照明效果上与周围建筑取得平衡。

此外,通过灯光控制系统来节约能源,通过灯光控制系统对建筑物的夜景效果进行场景的设置(场景的设置是通过照明回路的不同组合来实现的),根据不同场景的设置进行分级控制,分为平日、一般节日和重大节日三个场景,通过场景的变化来表现建筑的特色。

7.避免光污染:
一般泛光照明用的投光灯功率大,亮度高,又布置在建筑物附近,极易对路人造成眩光,对周围建筑物内的居民造成光干扰。

因此,我们在进行夜景照明设计时,对设备的选型及设备安装位置的选择都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尽量做到灯具安装隐蔽,最好能够只见光,不见灯。

8.便于维修:
夜景照明设备安全可靠,并且要便于维修。

3)建筑构筑照明与景观照明1.建筑物照明
2.构筑物照明
3.景观照明
沿岸树木——沿岸的柳树采用投光灯有序照明,在水中形成倒影,形成一条整体的沿湖灯光带。

榕树则采取点照明方式,形成丰富序列与节奏。

水榭小品——适当选择彩色光源,营造出不同的跳跃气氛。

4.对岸建筑
现代建筑——采用投光灯进行整体渲染与重点部位轮廓渲染。

4)灯光秀
“灯光秀”是一种以灯光布景
配上背景音乐来传达人文理念、表
达意境的光艺术表现手段,给人一
种如诗如画、如歌如潮的视觉效果
和听觉感受。

本项目以瓯江江心屿为舞台,
本着宜观、宜游的设计理念,把声、
光、电系统有机地结合,形成融合
孤屿文化底蕴的声光表演方案。

江心屿“灯光秀”以
双塔为依托,布局于东、西两塔之
间,运用光的表演方式,体现“美
丽的传
说”,“瓯越儿女”、“东海时代”三大篇章的涵义,全长9分45秒。

分别配以温州原生态民谣《叮叮当》、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以及从钢琴协奏曲《黄河》过渡到管弦乐《红旗颂》所谓背景音乐,同时,“灯光秀”表演的整个过程配有解说,以便观众更好地领会其涵义。

第一篇章“美丽的传说”采用叙事的方式,讲诉江心屿以及温州的历史。

隐藏于树冠中的7套大型led特制光雕白鹿,组成“白鹿奔跑”场景做为开场,配以温州的民谣,讲述了白鹿衔花,先民筑城的美丽传说,象征温州的兴起。

东西双塔下的24套变色空中玫瑰灯(黄白两色)形成“双塔神光“,2套空中利剑交错运动表示”双塔合一“,讲诉江心屿历经千年的修建过程。

……
第二、三篇章“瓯越
儿女”和“东海时代”,则用大型
灯光表演的手法描绘了温州今天
的辉煌和美好的未来。

主灯光由布
置在江边的21套高功率电脑灯构
成,象征着二十一世纪的温州,灯
具间距10米左右布置,电脑12通
道,CMY无极调色,DMX512接口,
单光束,光源为4000w高效氙灯。

投射角度为迎向江对岸30~45度
投射。

这样可以增加对岸视点可见
光的强度,同时也使灯光表演的视
觉冲击力更强。

中部江心寺内部及
背后用变色空中玫瑰灯,形成“庙宇神光“,做为主表演灯光的背景灯光,构成辉煌的背景。

另外结合古建筑、树木照明,河堤led轮廓灯跑动变化,河堤护栏投光照明等灯光元素的集中控制,共同组成大气恢宏的灯光表演。

使瓯江上的这颗明珠更具名付其实,达到环境、艺术、气氛和格调的完美统一。

【结语】:在晚上重现白天的景观是不可能的,与其做无谓的重现,不如另辟蹊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发挥夜景照明的优势,塑造出不同与日景的另一种风格,使建筑物及景观本身发挥出双重的个性。

【参考文献】:
1)张少军,李俊武,现代建筑的绿色景观照明,照明工程学报,2004(12)
2)绿色照明工程实施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OO3
3)尹思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