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1~5题,7题,10~12题,14题,17~19题,每小题3分)1.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A.“才形成了一致看法”说法错误,文中只说“托尔斯泰的观点有非常大的影响,几乎所有当代西方美学史都要提到”。
C.“只从自身学科角度出发”“没有揭示出艺术的本质问题”主观臆断,文中只说“他与那些职业美学家们,与学院理论家和批评家们讲的不一样”。
D.“才是真正意义上关于人的研究”说法有误,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也属于对人的研究,与文学相比只是角度有所不同。
2.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思路点拨“以此突出文学语言在各学科语言中的独特优势”错误,应是突出情感表达在文学语言中的独特地位。
3.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思路点拨“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于文无据,且“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不只是“创作过程相对简单”,还有社会经济发展、市场支配、读者需求等原因。
4.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由材料一可知,除了节能,环保也是人们选择LED灯的重要原因;还有材料二提到的成本降低等因素。
5.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思路点拨偷换概念,应是“汽车照明、小间距LED显示屏等应用的继续拓展有望迎来LED 行业新一轮爆发”。
6.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答案①广州光谷从一开始自身的内外条件就不好,地理位置偏远,发展艰难,遭到淘汰是正常的市场调控结果。
②建设“光谷”只是愿景,没落到实处,建设广州光谷也是为了搭上LED产业的政策便利。
③广州光谷的没落对LED产业影响不大,它只是LED交易市场退出或转型的缩影。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7.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内容,分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思路点拨“蕴含着对……极少数学生的批评”有误,结合全篇内容分析,文中并无此意。
8.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的能力。
答案①开篇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信息,为人物出场、故事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
②初春黄土高原雨雪交加、严寒依旧的自然环境描写,营造了阴冷凄清的气氛,有力地烘托了主人公孙少平的心理和贫寒形象。
③开篇环境描写与下文县立高中午饭时热闹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转人下一个画面,引出主要人物和故事。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9.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探究小说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答案①现实主义创作笔法的成功运用,还原了事物的本来状态。
文中无论是写早春的黄土高原、县城的环境,或是对县立高中的相关描写,都采用了近乎直录的笔法,写得十分逼真。
②生动具体的场面描写增强了现场感、真实性。
连用动词,结合视觉、听觉等角度写学生吃午饭时争先恐后的场景:对孙少平打饭场景的描写,如在眼前。
③细节等描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
对孙少平的肖像、穿着、动作等细致入微的刻画,与他自尊、敏感,而又勇敢面对贫困的形象相吻合,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0.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11.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绯应是“红色,深红色”,“历史上四、五品官员服绯”说法绝对,唐代四品、五品官服绯,其他朝代服绯品级不尽相同。
12.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思路点拨“乡人感慨为泣下,多赋诗咏其事”主要是针对他不辞辛苦寻找父亲下落这件事。
13.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答案(1)长公主朝见皇帝时,于是谈起钱乙出身民间,有不寻常医技,(皇帝)立即召见他,人朝进奉黄土汤方而使皇子痊愈。
(关键词“朝”“起”“草野”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于是按照服法吃茯苓,经过一个月服完,从此虽然偏瘫,但体格却强壮如同健全的人。
(关键词“啖”“阅”“风骨”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钱乙字仲阳,本是吴越王钱做的支系,祖先迁到北方,于是成为郓州人。
父亲钱颖擅长医术,然而嗜酒好游。
一天早晨,东到海上就此不回。
钱乙那时候刚三岁,母亲早先已经去世,姑母嫁给吕氏,怜悯而收养了他,长大后教他医术,就告诉他家世。
他听了就哭泣,请求前往访寻父亲的踪迹,总共往返八九次,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
累积多年,才把父亲接回家。
这时钱乙已经三十多岁了。
乡亲们感慨激动,为此流下眼泪,很多人赋诗赞颂这件事。
七年之后,父亲去世,按照礼法安葬了父亲。
钱乙传奉吕先生,就像侍奉亲父一样。
吕先生去世,没有儿子,钱乙为他装下葬服丧,每年按时供奉祭奠,都跟祭奠亲父相同,元丰年间,长公主的女儿患病,召他诊治疾病,愈病有功,长公主奏请,拜授翰林医学官职,特赐给他绯色丝帛官服。
第二年,种宗的儿子仪国公患手足痉挛之疾,御医不能治愈。
长公主朝见皇帝时,于是谈起钱乙出身民间,有不寻常医技,(皇帝)立即召见他,入朝进奉黄土汤方而使皇子痊愈。
神宗皇帝亲自召见褒奖,并且询问黄土汤方能治愈疾病的原因。
钱乙回答说:“因为土能制水,水受制则肝木得以平,那么引起痉挛的风邪就自然平息了。
况且以前各位御医治疗已接近病愈,我治疗时恰逢疾病痊愈。
“皇帝对他的回答感到很满意,提升他为太医丞,赐给他紫衣官服和金鱼袋。
他论述医理,各位年老资深的名医都不能自持己见问难他,不久因病辞官。
哲宗皇帝时又召他侍奉于禁宫之内。
过了一段时间,又称说有病辞官,皇帝批准告归,于是不再任官。
钱乙原本有旧疾,再加上性情警达,酒,(疾病屡屡发作,)自己根据自己的意见治疗,总能治愈。
最后一次发病时,叹气说:“这就是所谓的周痹症,周痹入脏的就要死亡,我大概是活到头了吧!”不久又说:“我能把病转移,使病局限在四肢。
“于是亲自配制药物,日夜饮服。
过了不久,左侧手足拘挛痿废,于是欣喜地说:“可以了!”又让他的亲人登上东山,果然得到茯苓,茯苓像斗一般大。
于是按照服法吃茯苓,经过一个月服完,从此虽然偏瘫,但体格却强壮如同健全的人。
钱乙开药方博学通达,不标榜一位宗师,所从事的研究门门皆通,他不只是一位小儿科医生。
对于医书没有什么不阅读,别的医生固执地遵守古法,他却超越常规,最终跟医法相合。
尤其精深《本草》等书,通晓各种事物道理,能辨别纠正书中的缺漏错误。
有人得到奇异的药物,有人遇到奇异的事物来请教他,一定能为他们说出药物的来龙去脉,形貌特点和名称形态,回去后验证都与他所讲的符合。
享年八十二岁,寿终在自家。
14.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诗意理解有误。
“兵甲“两句实写诗人自己的身世遭遇,由于金兵南下等战乱自己避乱洞庭湖,回归无望。
15.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案表现手法:①动静结合描摹画面。
远处湖边的平地、宽阔的渡口为静态描写,水面上升腾起的烟波、飞翔的小鸟为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将傍晚雨过天晴的水天之景描绘得传神逼真。
②小大对比,强化画面视觉效果。
“遥汀”“薄暮”“长津”三种意象宏大开阔,一望无际的背景上配以“独鸟”,在小大对比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画面效果。
(3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情感:诗人的身世之叹、忧国之情深蕴于自然景物之中,含而不发。
此两句极写黄昏时湖面阔大无边,暮云低垂,广袤的时空平添几丝惨淡: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上,想要飞越长津的“独鸟”,更使画面增添了几分悲凉。
“遥汀”“薄暮”“独鸟”“长津”这些意象叠加出现,是诗人处境的形象化展示。
(3分,意思对即可)16,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殆(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每空1分)16.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思路点拨A.巾途易辙,在第一句加上“在……上”。
C.结构混乱,“处于……“和“在…上”杂糅:搭配不当,“描绘……故事”不搭配。
D.语序不当,“一个”应置于“如此”前面。
17.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思路点拨A.中途易辙,在第一句加上“在……上”。
C.结构混乱,“处于……”和“在……上”杂糅:搭配不当,“描绘……故事”不搭配。
D.语序不当,“一个”应置于“如此“前面。
18.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思路点拨整个语段陈述的对象是影视作品,依据陈述对象一致性原则,再由括号前面“优秀主旋律作品”可知,所填句子应紧承前面“作品“而来;“从……到……”表意层次性强,且前后形成照应,表达更通顺流畅,故D项为最佳选项。
19.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思路点拨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
现多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
高瞻远瞩:比喻目光远大。
由承接的对象“宏观叙事”可知,使用“高屋建瓴”更恰当。
倾向于:指偏向于一方。
习惯于: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
“倾向于“侧重意愿、趋势,与语境“越来越多”更吻合,诠释:说明、解释。
侧重对一种事物的理解方式。
解释:分析阐明;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
后文“以热爱与奉献投人到日常当中……”是对“爱国之心”的诠释,而不是“解释”。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石破天惊:原形容乐器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使人震惊,有不可名状的奇境。
后多指文章、议论出奇惊人。
由修饰的对象“壮举”和成语使用对象可知,用“惊天动地”更恰当。
20.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答案示例:①电影主要是胶片制作的②更考验修复者的审美能力③保留住老电影本身的味道(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21.命题透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答案示例: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面对赞扬和激励,一笑而过是一种谦虚清醒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排比句式2分,内容关联2分,句子通顺1分)22.写作提示该则作文是一篇多材料任务指令性作文。
审题时要分析三则材料的内涵,找到它们的联系,然后再联系提示语和写作要求展开作文。
第一则材料是说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到达终点,做出成就;第二则材料引用历史上坚持本心的人物言论,强调初心的价值;而第三则材料针对我们每一个个体,材料中“那支持你我努力走下去,永不放弃的精神力量,如同灯塔一般照亮人生”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初的发自内心深处的信念和坚守。
写作时还要注意要求中“适当引用材料中的名言”这一写作任务。
参考立意:①初心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源泉;②砥砺前行,勿忘初心;③愿将初心同筑梦,且以实干共践行;④青春需要信念的支撑,在奉献中实现自我;⑤不忘初心,方得始终;⑥精神力量(初心)是人生旅途中的指路灯;等等。
(如有其他立意,只要符合材料要求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