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课程设计
面层:单层、双层或三层沥青面层 基层:柔性、半刚性、刚性或组合式 垫层:排水、防冻、防水、防污等粒料或稳定土 土基:密实、稳固、不透水或透水 层间结合:牢固、耐久
2018/8/11 18
2018/8/11
19
沥 青 层 最 小 厚 度 要 求
2018/8/11
20
◆ 基层最小厚度和适宜厚度要求
沉、弯沉与轴载作用次数间的关系。 ②路表弯沉值可以简单地量测,操作简便;压应变、拉应 变指标测试较困难。弯沉指标既可作为设计指标,又可以作 为质量检验、路面养护的评价手段。
2018/8/11 10
9.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 沥青面层结构 – 沥青路面基层结构 – 沥青路面垫层结构 – 沥青路面层间结合
• 力学经验法(M-E):AI法;SHELL法;我国设计方法。
依据力学模型计算结构响应,结合实际进行参数的确定,其特点是 理论联系实际,是目前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
• 典型结构法:法国方法;中国八·五研究成果。
通过调查,总结得到的与交通量等参数有关的结构图,特点是减少 了设计的随意性,具有结构使用性能明确,结构图统一。
模量,得到20℃的抗压回弹模量: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1400MPa,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1200MPa,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000MPa,水泥碎石为1500MPa,石灰土550MPa。
②拉应力验算时抗压回弹模量(沥青层取15℃的值),分别为2000MPa、
1800MPa、1200MPa、3550MPa、1480MPa。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袁国林
2018/8/11
1
一、沥青路面设计内容与方法
◆1.沥青路面设计的内容
结构组合设计
材料组成设计
厚度设计验算
结构方案比选
2018/8/11
2
2.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种类
• 经验法:AASHTO法;CBR法。
依据调查或大型试验总结得到的设计方法,其特点是符合试验地的 实际,但是不能结合不同地方的实际。
2018/8/11
5
5. 沥青路面的破坏状态、设计指标和标准
– 沥青路面的破坏 – 路面破坏与设计指标 – 主要的设计指标与要求 – 我国沥青路面的设计指标与要求 – 路面弯沉设计标准
2018/8/11 6
6. 沥青路面的破坏状态、设计指标和标准
◆ 主要的设计指标与要求
①路基表面的垂直压应变或垂直压应力
2018/8/11 12
2018/8/11
13
沥青层厚度 =16-20cm
沥青层厚度 =20-22cm
沥青层厚度 =28-30cm
面层 稳定基层
面层
面层 沥青稳定基层
级配碎石
沥青稳定基层
稳定底基层
稳定底基层
稳定类底基层 路基 Structure Ⅲ
路基
Structure Ⅰ
路基 Structure Ⅱ
2018/8/11
ls 实测弯沉 l E 1.63( S ) 0.38 ( 0 ) 0.36 l 理论弯沉 2000 p
26
2018/8/11
27
◆ 路面结构层低的弯拉应力计算
m p m
理论最大拉应力系数 :
m
h n 1 E 2 E 3 E0 h1 h2 f ( , ...... ; , ...... ) E1 E 2 E n 1
2018/8/11
路面类型
14
不同结构 弯拉应力分布
2018/8/11
不同结构组合的弯拉应力分布
15
• 合理的结构组合设计(重载 不均匀沉降等)
沥青面层
沥青疲劳层
级配碎石
稳定类 (底)基层
路基
2018/8/11
结构
16
中间拉压过渡区
按需要进行材料设计
2018/8/11
17
◆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
③各层材料的劈裂强度: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1.4MPa,中粒式密级
2018/8/11
36
◆2)交通分析
①轴载换算(弯沉及沥青层弯拉应力分析时)
注:轴载小于25KN的轴载作用可以不计。
2018/8/11 37
◆2)交通分析
②轴载换算(半刚性层弯拉应力分析时)
2018/8/11
注:轴载小于50KN的轴载作用可以不计。
38
◆2)交通分析
③累计标准轴载作用次数(累计当量轴次)
实际设计时,该值通过程序计算得到。
2018/8/11
2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1.新建路面的厚度设计
1)设计要求:
交通量已知,各层材料模量、泊松比、抗拉应力已知,除待设计 层外各层厚度已知,需计算设计层厚度:
2)设计过程:
①根据拟定的结构层材料,确定设计弯沉计算公式中各参数,计 算设计弯沉值;
②目标:交工验收时轮隙中心实测路表弯沉小于等于设计弯沉;
其它参数为土基以上结构层材料的模量和泊松比,其泊松比一般可取 为0.25~0.35(强度高时取小值),弹性模量可取规范推荐值,或试 验确定。 规范要求:
2018/8/11
32
6)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的规定
2018/8/11
33
9)土基回弹模量取值方法
①现场测试法:
承载板测试法:采用直径30cm的刚性承载板,在现场土基表面,通过承载板对土
h1 h2 hn1 E2 E3 E0 c f ( , ... , , ... ) E1 E2 En1
弹性层状理论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半无限空间体、材料各向同性、均质体且不计自
重)经过复杂的力学、数学推演的理论体系,假设条件与路面实际不完全相符合,这
是导致理论与实际不一致的原因。因此引入弯沉修正系数F,将理论弯沉值进行修正, 使计算弯沉与实测弯沉值趋于接近。 弯沉修正系数 F
2018/8/11 24
◆ 容许弯拉应力
R
R —— 路面结构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力(MPa);
SP
SP
KS
—— 沥青混凝土或半刚性材料的极限劈裂强度(MPa);
K S ——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对沥青混凝土的极限劈裂强度,系指15℃时的极限劈裂强度;对水泥稳定类材料 龄期为90d的极限劈裂强度(MPa);对二灰稳定类、石灰稳定类材料系指龄期为 180d的极限劈裂强度(MPa),水泥粉煤灰稳定类120d的极限劈裂强度(MPa) 。
10)土基回弹模量的参数
2018/8/11
35
11.新建沥青路面厚度计算示例
◆1)新建路面的厚度设计实例
甲乙两地之间计划修建一条四车道的一级公路,在使用期内交通量的 年平均增长率为10%。该路段处于IV7区,为粉质土,稠度为1.0,沿途有 大量碎石集料,并有石灰供给。预测该路竣工后第一年的交通组成如表所 示,试进行路面设计。(看教材上的365页例题)
A p E1 E2 G r A
h1 h2
B
●F
c c ●
BDF
(C E G)
hn-1● D
●E En=E0
En-1
b、设计指标和要求:
轮隙中间路表面 (A点)计算弯沉值
l S 小于或等于设计弯沉值 l d
m
23
轮隙中心下(C点)或单圆荷载中心处(B点)的层底拉应力
2018/8/11
应小于或等于容许拉应力
• 优化设计法
通过目标函数优化,使其具有性能与费用的最优性,但尚不成熟。
2018/8/11 3
沥青路面设计基本理论-层状弹性体系理论
◆ 3.层状弹性体系理论的图式
2018/8/11
4
◆4. 层状弹性体系理论的假定
1)各层连续、弯曲弹性、均质、各向同性,位移、形变微小; 2)结构层厚度有限,最下一层(路基)水平和垂直方向无限大,水平方向无 限; 3)各层在水平方向无限远处,及最下层向下无限深处,应力、形变、位移为 零; 4)层间接触情况:或完全连续(连续体系) 或仅竖向应力和位移连续而无摩阻力(滑动体系); 5)不计自重。
2018/8/11 11
◆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总原则: 面层耐久、基层坚实、土基稳定 ②具体要求:
1)适应行车荷载作用的要求
从上至下,从压到拉,从抗车辙到抗疲劳,表层抗滑、抗磨耗
2)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稳定性好 具有很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
3)考虑结构层的特点
上下层匹配,总体上强度足够而不过多浪费 4)考虑防冻、防水要求
沥青混凝土层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K
S
0.09 N e0.22 / Ac
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
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类: 2018/8/11
K S 0.35 N e0.11 / Ac
K S 0.45 N e0.11 / Ac
25
2) 路面结构厚度设计要求
◆ 路面结构的弯沉计算
2 p lS 1000 c F E1
R
◆
弯沉概念
①回弹弯沉:路基或路面在规定荷载作用下产生垂直变形,卸载后能
恢复的那一部分变形。 ②残余弯沉:路基或路面在规定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卸载后不能恢复的 那一部分变形。 ③总弯沉:路基或路面在规定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总垂直变形(回弹弯 沉+残余弯沉)。 ④容许弯沉:路面设计使用期末不利季节,标准轴载作用下双轮轮隙中 间容许出现的最大回弹弯沉值。 (代表值吗?) ⑤设计弯沉:是指路面竣工验收时、不利季节、在标准轴载作用下,标 准轴载双轮轮隙中间的最大弯沉值。 (代表值吗?)
设计指标及验算指标必须小于其极限标准。
Ls Ld
2018/8/11
m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