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五年工作总结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过去五年,我局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切实履行“管理、保障、服务”职责,取得新的成绩。
——圆满完成繁重的接待任务。
共接待来渝领导、客人4739批、61287人次,其中一级警卫任务18批,二级警卫任务100批,部级领导1246批,重大会议和活动100批。
胡锦涛总书记、江泽民同志、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渝的接待服务以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G20央行行长会议及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西南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庆祝xx直辖十周年等重大会议和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极大地提高了xx接待工作的应变能力,服务保障作用显著增强。
集中统一的接待模式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及中纪委,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肯定。
——机关用房和公务员住房管理取得新成效。
全面开展了市级机关用房和土地清理工作,清理574个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办公业务用房建筑面积562万平方米,启动了市级机关用房和土地统一确权工作。
强化机关用房产权、购建、调配处置及维修管理,落实资金万元,新建、改造、维修办公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平方米,调整办公业务用房建筑面积66276平方米。
完成局级干部入住周转房以及市级机关公务员住房清理相关工作,机关办公用房和公务员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公务车管理迈上新台阶。
规范公务车配置、更新、调剂、处置、维修管理,配置各类公务车549辆。
牵头完成每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分工责任制公务车管理专项工作任务。
对市级部门和区县领导机关公务车进行了重新清理、登记和编制核定,全面推行编制证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市级机关和区县分级管理、政策统一的公务车管理机制。
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
——基层单位改革发展稳步推进。
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精神,组建了xx天怡集团,完成小泉宾馆改制及职工安置工作。
收回大礼堂南北东楼资产,完成原人民宾馆职工安置工作,对大礼堂实施了自建成以来首次大修工程,完成渝州宾馆1、4号楼改造,6号楼、后备专用通道建设工作。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
大多数单位保持平稳发展势头,服务能力增强,经营条件改善。
——节约型机关建设取得良好开端。
成立市级机关资源节约工作机构,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的意见》、《市级机关资源节约目标管理考核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开展了市级机关资源节约目标考核工作,初步建立资源消耗统计、目标考核等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
——外地驻渝办事处服务管理水平提高。
认真落实《外地驻渝机构管理办法》,开通外地省级政府驻渝办事处政务信息专,建立综合信息定期发布交流制度。
积极组织办事处开展各项经贸考察活动,促进经济技术合作,引进项目160余个,引进资金突破100亿元。
——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工作取得新进展。
成功承办全协三届一次常务理事会,两次与市人事局共同开展了全市机关事务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活动。
完成协会三个分会组建工作,会员单位扩大到129个,34个区县成立机关事务管理局,24个市级部门成立机关后勤服务中心。
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培训、调研考察活动。
——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认真组织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教育,作风建设年等一系列活动,干部职工素质、工作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会风、文风和作风进一步改进。
我局先后获得“全国机关后勤工作先进集体”、“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筹备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两次被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党工委评为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最佳文明单位。
五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提升接待工作的整体水平,展示新兴直辖市窗口形象过去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地位和形象得到大幅提升的时期。
接待工作呈现五个突出特点:一是来渝领导、客人数量攀升,一、二级警卫任务大幅增加。
二是成批来渝考察、调研、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考察团、工作组更加频繁,规格高,规模大。
三是在渝举办的大型会议、活动多,头绪多,涉及面宽,规格高。
四是接待战线长,很多任务都从主城区延伸到渝西地区、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地区。
五是市委主要领导调整变化较大,市委、市政府对接待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接待工作面临的挑战和突发性任务多,组织安排服务保障的难度越来越大。
1.突出重点,全力做好各类重大接待工作。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局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抓好各类重大接待任务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认真做好一、二级警卫任务,中央各部委办局领导,各省区市党政代表团来渝的接待服务以及重大会议和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接待服务优质高效。
二是强化市领导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
认真做好市领导和市党政代表团出访兄弟省市的协调联络工作,强化对市领导到基层考察调研、走访慰问、会见宴请等重大政务、商务活动的有关服务工作,提供了较好的服务保障。
2.完善集中统一的接待机制,推进接待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完善接待工作制度。
由我局起草,经市委常委会审定,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xx市政务接待工作暂行规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后,我局在征求市“四大家”办公厅、市财政局等部门意见基础上,对《xx市政务接待工作暂行规定》进行了修订完善。
编印《xx市接待工作手册》,制定《接待经费报销试行办法》、《贵重礼品管理规定》等制度,接待范围、礼仪、标准更加明确,程序更加规范,纪律更加严明。
二是完善接待体制和机制,推进接待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推进公务接待集中统一管理,加强与市“四大家”办公厅以及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强化对区县接待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对承担接待任务的宾馆、酒店的服务监督,统筹利用好各种服务资源,极大地提高了接待工作的服务水平和应变能力,使接待工作更好适应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需要。
三是加强与全国各地接待同行的联系、扩大交流沟通,我局再次被推选为全国城市接待部门联谊会副理事长单位。
在国务院召开的国内公务接待工作座谈会上,我局作为5个发言单位之一,在会上介绍了做法和经验。
推进集中统一管理,努力改善机关办公用房和公务员住房条件认真贯彻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转发我局《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市级机关办公用房管理的意见》及《实施细则》的通知要求,加强机关用房及土地权属管理,严格办公用房新建、改造及维修管理,统一标准,合理调配,规范处置,有力地改善了机关办公用房及公务员住房条件。
1.强化机关用房和土地集中统一管理。
一是认真做好市级机关房屋土地集中统一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
按照市领导指示精神,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共同拟定了市级机关办公用房调整总体方案及近期、中期建设总体规划。
向市政府上报了《市级机关办公用房有关情况的报告》,提出建立集中统一、权责明确的办公用房管理体制,完善办公用房管理组织协调机制,推进办公用房权属证办理,加强对在建和拟建办公用房管理,储备周转办公用房,将办公用房日常维修经费纳入预算管理等六点建议,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肯定。
二是多层次组织开展了市级机关房屋和土地清理工作,完成对“三北”地区新建市级机关办公用房清理登记工作,提出了规范建设审批程序、集中统一管理市级机关办公用房建设的意见。
认真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清理有关精神,对市级机关办公业务用房在建项目进行了清理。
三是启动了市级机关房屋和土地确权工作。
根据市政府领导批示精神,我局会同市纪委、市财政局等部门共同研究、向市政府上报了关于开展市级机关房屋和土地统一确权的请示。
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统一实施市级机关房屋和土地确权工作的通知》,明确统一确权工作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我局及相关部门具体负责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我局。
在确权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目前统一确权工作办公室已正式挂牌办公,正在有序开展相关工作。
2.积极改善机关办公用房条件。
一是搞好办公用房调配工作。
先后对54个市级部门和单位办公用房进行了调整,牵头完成29个市级部门入驻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百业兴大厦和科创大厦的协调服务工作,协调解决了三个集中办公区工作人员就餐、物业服务相关问题。
二是做好办公用房建购、维修改造、置换工作。
对团市委等19个市级机关办公用房进行了装修改造,落实民盟、九三学社旧办公楼改建项目,为天主教等五大教派协会购买了办公用房。
三是协助抓好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办公大楼建设的有关工作,完成市农业局等13个单位办公用房置换工作。
四是积极为市级重点工程建设服务。
牵头并会同渝中区政府、市级相关部门完成国泰电影院片区中央在渝单位和市级单位搬迁工作。
协调处理了人民大厦工程概算、扫尾施工、装修、入驻准备的有关问题。
配合江北区政府搞好江北城-溉澜溪片区开发,完成市少管所等市级单位的拆迁工作。
3.认真做好公务员住房管理服务工作。
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市内易地交流调动干部住房管理暂行规定》,印发《xx市调入市级机关局级干部周转房管理办法》。
协助施工单位抓好锦红小区续建工程建设。
加强锦红小区、中山四路81号省部级住宅楼、龙泉花园等公务员集中住宅小区的服务工作。
购置38套局级干部周转房,做好局级干部入住周转房管理服务以及市级机关公务员住房清理、冉家坝经济适用房的选房工作。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务车管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1.认真落实公务车管理规定,完善管理机制。
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中纪委有关规定和《xx市公务车辆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公务车统配数量、标准由机关事务部门、财政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三家共同会审、报市政府审定后执行的制度,坚持厉行节约、合理配置、留有余地、支持地产车发展的配车原则,有效解决新任市领导、市级部门新调任领导、新成立机构、困难单位公务用车问题。
强化公务车配置、更新、调剂处置全过程管理,严禁超编、超标配备、使用公务车。
完善公务车定点维修制度和公务车报废处置程序。
指导经开区、高新区、北部新区公务车改革试点工作,完成市科委组织的公务车改革软课题研究工作。
2.创新管理手段,全面推行公务车编制证管理制度。
针对我市公务车管理基础薄弱,机制不够完善,超编、超标配置公务车时有发生的情况,我局通过深入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在对市级机关、区县“四大家”及纪委公务车进行重新清理登记的基础上,推行公务车编制证管理制度,一车一编,一车一证。
编制证作为各单位申请配置公务车、落实资金、车辆入户和减免养路费的有效凭证。
并在此基础上,指导部分条件成熟的区县在本级行政管理范围内的党政机关推行公务车编制证管理制度,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