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春节民俗文化的手抄报内容

新春节民俗文化的手抄报内容

关于新年春节民俗文化的手抄报内容资料
这篇关于新年春节民俗文化的手抄报内容资料,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民俗文化
一、春节的来历:
传说,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当寒冬将至,出来食人,使人不得安宁。

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这种凶恶的猛兽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在"年"
声,便逃走了。

以后,人们开始以"
1.
祭祀灶神:灶神,又称"灶神",俗称"灶王爷"
安"。

2.
三、民俗活动--静态民俗
3.春联:(1o定鬼篇》中神荼、郁垒二神住在大桃树上,处
(2)最早的春联:公元965年,后蜀皇帝孟昶在皇宫内门的桃有人家喜欢贴"
"福到了"。

4.年画:(1)门神画的来源:有三种说法。

一说源于神荼、郁垒的神话传说,古人把二神像挂在门口驱鬼。

一源于唐太宗命令秦琼、尉迟恭看门驱鬼,并把二将画在宫门上。

一源于唐玄宗梦见钟馗为自己捉鬼,醒后命令画工把钟馗画在门上。

(2)灶神画的来源:民间传说灶神在除夕从天宫返回人间,所以人们总在这时候买新的灶神画贴在门上,希望他能带来吉祥与幸福。

(3)其他常见的年画。

5.福字:最早?"福"字--传说史于周朝姜子牙,即姜太公。

当年姜太公封神时,封妻子为穷神,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

百姓过年贴"福"字,史于慈禧,每至年,太后有给大臣赐福之习。

一年赐福,恭王福晋把赐给的福拿倒了,犯杀头之罪,李连英为其解围:"老佛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今年赐福,福真的就到了。

"慈禧一听极高兴,连说:"福到了……"传至民间,"福"也贴倒了。

6.
窗花:窗花是贴在窗户上庆贺新年的剪纸作品。

窗花有两种制作方法。

第一种是剪刀剪,巧手的妇女用一把剪刀可以把彩纸剪出许多花样。

第二种是刻刀刻,一般由专业的民间艺人操作,一次可以刻成四五十张窗花,供应市场。

四、春节民俗--动态民俗
1.除夕守岁:1)什么是除夕: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

由于农历月有大有小,所以有的年份腊月三十夜是除夕,有的年份腊月二十九夜是除夕。

2)除夕守岁:除夕重要的活动是守岁。

因为秦汉以后,我国人民基本都把夜半子时当作一天的开始时刻,相当于现代计时方法的23点到1点。

除夕夜的子时,正是辞旧岁,迎新年的关键时刻。

为此,人们不得不彻夜不眠,守候着这一时刻的到来。

全家人团聚一堂,一边包饺子,一边等待,耐心的等待。

2.放鞭炮:1)什么叫鞭炮:鞭炮,又名"爆竹"2)爆竹的来历:据南朝梁代示懔《荆楚岁时记》记载?"
了。

3"。

它在爆3
的时代。

4
5
6.拜年:传统的拜年礼是向长辈亲人三叩首,现在大多已经改为三鞠躬。

"压岁钱"。

其他亲戚之间则互相拜年,陆陆续续,可以持续很多天。

朋友之间见面,则互道"
戚朋友之间的拜年,也极大的促进了彼此感情的加深。

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拜年活动。

宋代诗人戴复古《岁旦族党会拜》:"衣冠拜元旦,樽俎对芳辰。

上下二百位,尊卑五世人。

排门乔木古,照水早梅春。

寒事将消歇,风光又一新。

"把当时大家族二百多人互相拜年的活动写得有声有色。

7.人日:正月七日,又名"人日"。

隋代诗人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正月七日为什么称为"人曰"呢?这和中国古代神话有关。

神话中说,神在初一创造了鸡,初二创造了狗,初三创造了羊,初四创造了猪,初五创造了牛,初六创造了马,初七创造了人,因此,初七是人类诞生的日子。

于是,古人把这一天称?"人日"。

为了纪念人类的诞生,南朝梁代每到人日的时候,人们就剪出彩色的纸人,贴在屏风上或戴在头上。

用来象征人们在新的一年里,面貌焕然一新。

到了唐代,人日剪纸的内容又有发展变化。

唐代诗人余延寿《人日剪彩》:"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

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

贴燕留妆户,黏鸡待饷人。

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所剪内容包括红花绿叶,飞燕家禽。

个个栩栩如生。

这已经于现代民间的窗花十分相似了。

五、春节民俗--饮食民俗
年糕与饺子是春节最有特色的食品。

1)年糕:又称"年年糕"。

它谐音"年年高",包含着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的期望。

年糕采用黏性较强的谷物制成,北方多用小黄米,南方多用糯米。

北方一般都是甜的,南方年糕可以作成不同口味的。

不过,好吃不过饺子。

北方人更喜欢的春节食品是饺子。

2)饺子又名"角子、交子、扁食"。

它的起源非常古老。

考古工作者曾经发现过一枚一千多年前的饺子保存下来。

北方人过年,一定要吃饺子。

而且春节这一天吃的饺子必须在除夕12点以前包好。

饺子好吃,关键在于饺子馅,纯肉的,纯菜的,肉菜混合的,花样无穷,口味可异。

可以根据自己口味任意变化,所以男女老少都喜欢吃饺子。

在春节所吃的饺子中,有一个包着豆腐馅的,还有一个包着一枚硬币。

谁吃到豆腐馅的饺子,谁在新的一年里就会发财,人们的理想也都包含在饺子里。

六、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全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上元节""灯节"。

元宵的应时食品是汤圆,北方也叫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

唐代,元宵赏灯活动盛况空前,举国同庆。

?"高八十尺,树之高山。

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目。

观赏。

宋代又有过之,无不及。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

"
闹非凡。

七、总结
接班人,我们要把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