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萃取和分液(课件PPT)

萃取和分液(课件PPT)



萃、取 两分步液则可从碘水中将I2萃取
出来。
生活中的化学小知识:
1、为什么西红柿汤的上层,油层颜色 特别鲜红?
2、什么是干洗?干洗后的衣服能马上 穿吗?
从生活走 向化学
常见的精油
精油是一种由天然 植物中的花、叶、种 子、果皮、枝干、树 皮等地方提取出来的 浓缩液体。
从化学走 向社会
植物中精油的提取主要是采取化学溶剂萃取法。
【课堂讨论】 1、烧杯(萃取后从下口活塞中收集到的液体混
合物)中获得的是什么物质?若要获得纯净的 I2,还应采取什么操作?(提示:碘的沸点: 184.35℃,CCl4的沸点:77℃ )
CCl4和I2的混合物。 采用蒸馏的操作。
• 2、若第一次用CCl4对碘水进行萃取后发现分液 漏斗中的水层还带有黄色,说明水中还有碘没被 萃取完,应采取的操作是在分液漏斗中继续加适 量CCl4 ,进行第二次萃取 。
①溶质应易溶于 萃取剂(新溶剂) 而难溶 于 原溶剂 。 ②萃取剂和原溶剂应 互不相溶 。
可见“萃取”的原理主要是利用了溶质在不同溶 剂中 溶解度 的不同。
3、萃取与分液的区别:在碘水中加入CCl4 再振荡分层的操作叫 萃取 ,(原混合液未分
层);再把分层的混合液分开的操作
叫 分液 ,只适用 互不相溶的液体。可见通
分液: • 1、分液的定义:分离 互不相溶的 液体混合物 的一种分离操作。
• 2、分液时的具体步骤为:
• 第一步: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 第二步:关闭颈部活塞,从上口将试管1的混合溶液注入分液
漏斗中,充分摇匀、振荡 • 第三步:打开上口活塞,再打开颈部活塞,当液体分界面到
达活塞处时,关闭颈部活塞,再从上口将液体注入另一烧杯 中。
一、课题背景 二、教学设计 三、实施效果
一、课题背景
1、高三学生对萃取的认识
萃取概念模糊 萃取目的不清晰 萃取剂的选取混乱
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碘水、CCl4等物质都还比 较陌生,对无色液体的分层现象没有感知, 对除水之外的物质之间的相互溶解也没有足 够的认识,对萃取和分液的应用混淆不清。
演示实验:溶解度实验
将1小勺碘单质分别溶解在水中和CCl4中,观 察现象。
结论:碘单质(I2)在有机溶剂(CCl4)中溶 解度更大。
资料卡片:碘在 CCl4中的溶解度是 2.9g,而在水中的 溶解度只有0.034g。
探究二:在试管中加入10mL的碘水,再加入5mL CCl4 ,振荡,观察现象。
• 3、实验完后所得碘的四氯化碳的混合液应如何 处理?
• 有机溶剂多数有毒,应回收到指定的试剂瓶。
设计思路
通过“西红柿蛋汤 的颜色和衣物干洗” 引入“萃取的概念”
通过分离互不相溶 的混合液体引入 “分液漏斗”的使 用
经过层层铺垫,用 CCl4萃取碘水中的 碘单质这一实验的 理解就顺理成章了
通过CCl4和水的分 层实验,让学生了 解分液,为萃取的 条件做铺垫
2、教材分析
第一节就接触萃取,没有相关的元素化合物 的知识铺垫,影响学生的吸收
教材编排顺序:先萃取再分液,容易混淆二 者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设计
学生的知识盲点 对于互不相溶的无色液体没有事实感知, 对碘单质为什么能从水层萃取到CCl4层没有
知识铺垫, 对溶解度的概念还仅停留在单一固体溶解在
通过碘单质在不同 溶剂溶解性实验的 对比,为萃取的条 件做铺垫
三、实施效果
反馈题目:如何鉴别CCl4和水? 1、不用任何试剂:
2、只用一种试剂:
谢谢大家! 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苏霍姆林斯基
单一溶剂这个层面。
设计理念: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生活中的化学小知识: 1、为什么西红柿汤的上层,油层颜色特别鲜红? 2、什么是干洗?干洗后的衣服能马上穿吗?
分液漏斗的引入 探究一:分别将三种溶剂混合:水与四氯化碳、水与苯, 水和酒精,观察它们的互溶及密度大小情况,记录现象。
加CCl4
暂不振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充分振荡
碘水(I2溶 解在水中,
呈黄色)
分层,CCl4在 下层,
分层,
下层是I2溶解在CCl4 层中,呈紫色。 上层是水,无色
本萃取实验的实质:CCl4将I2从水中提取了出来。
1、萃取的定义:用一种 溶剂 把溶质从它与
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
中提取出来的
分离方法。
2、萃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4mL水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2mL
CCl4
水(与上 行溶剂是 否分层)
分层,CCl4 在下层

分层,苯在 上层
酒精
酒精与水 不分层
结论
CCl4、苯等有机溶剂与水互不相溶, CCl4密度大于水,而苯的密度小于水。
讨论:分层后的溶液如何进行分离? 实验:将试管中不互溶的液体分开。 结论:这种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分液;进行分离的实验装置——分液漏斗。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