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陌上桑》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陌上桑》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陌上桑》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陌上桑》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乐府诗《陌上桑》。

以前学习的乐府诗有《长歌行》和《木兰诗》。

师生一齐背诵《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齐背《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师:《木兰诗》中描写的木兰是代父从军、驰骋沙场的巾帼英雄,今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来认识一位美女——罗敷。

师:温故而知新,谁来简介《乐府诗》?生1简介一下《乐府诗》,乐府本是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职责之一是搜集整理民间俗曲和歌辞。

汉代人把乐府机关收集整理、编录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后来就称这类诗歌称为“乐府”或“乐府诗”。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

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

师:补充乐府双璧是《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引导学生记笔记。

师:乐府诗的特点(1)语言朴实自然;(2)押韵灵活;(3)多用排偶句,音韵和谐。

师:让我们体会乐府诗的音韵和谐,让我们班最美男生丁西法同学朗读课文。

师:丁西法同学声音响亮,饱含深情。

但有两个音读的不准,你发现了吗?生2矫正读音“夫婿”“鹿卢”。

师:好书不厌百回读,注意诗歌的节奏、语气、韵律,读诗时,朗读五个字的诗句,根据内容,前两个字读起来应该稍慢,略带拖腔,后三个字应该稍快。

例如“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让我们按照这种方法来朗读诗歌,再次体会诗歌的音韵和谐。

师:是一首乐府诗,一首五言叙事诗,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用一句话概括。

看一看《温馨提示:人+事+果》。

生:罗敷在采桑路上遇到太守调戏,拒绝太守的故事。

生:一位太守看到美女罗敷,进行调戏遭到拒绝的故事。

生:罗敷机智的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

师:最好用上“美丽”和“机智”两个词语。

师生:美丽的采桑女罗敷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师:根据同学们课前提出的疑问,我概括整理了一下四个问题,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每组选择2个问题积极讨论,(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罗敷很美(2)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太守?(3)罗敷是如何拒绝太守的?(4)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罗敷?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师: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罗敷很美?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回答。

生:我从“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中读出来罗敷的美。

生:我从“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表现中感受到了罗敷的美。

师:行者看罗敷,放下担子假装捋胡须,年轻的小伙子见罗敷,心潮澎湃,手足无措的样子很傻,假装整理头巾,耕地的忘记了犁地,锄地的忘记了锄地,相互埋怨,都是因为罗敷美得缘故,看着了迷,罗敷美得让人忘乎所以。

师:你想象一下,你心目中的罗敷,眉目唇齿是什么样吗?罗敷长着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眉毛?什么样的嘴巴?什么样的身材?生:杏核眼,柳叶眉,樱桃小口,鹅蛋脸,婀婀娜娜的身材,娉娉婷婷的美女。

生:罗敷有着丹凤眼,柳梢眉,瓜子脸,有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的美貌,令无数人为之倾倒。

师:把我们刚才对罗敷的直接描写和本首诗中对罗敷的侧面描写比较一下,你觉得哪一种写法更妙?生:侧面描写更妙。

因为它不直接写罗敷眉目唇齿什么样,而是通过写观者的行为举止来烘托罗敷的无与伦比的美丽,侧面描写给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

师:我们曾经学过这种写法的篇目有:生:《口技》尤其是写宾客的反应,例如写口技人表演着火后“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侧面突出口技人记忆的高超。

师:还有“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通过道具的简单衬托口技人技艺的精湛。

师:罗敷很美,美得令人心动,美得让人着迷,美得令人忘乎所以,美得让有些人垂涎三尺,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太守?生:我看到了一个看见美女就挪不动步子的太守,我从“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中读出的。

生:我从“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中读出了一个厚颜无耻的太守。

生:我从太守打听罗敷的姓名和年龄,读到了一个贪恋美色的太守。

师:你怎样看使君对罗敷提出的要求?使君的表现和第一段中的“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有什么不同?生:使君要求和罗敷“共载”,这是一个无礼、又无耻的要求。

他仗着自己的有权有势,垂涎于罗敷的美貌,而忘记了礼义廉耻。

而“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则是欣赏,是“发乎情,止乎礼”,他们只是情不自禁地对罗敷的美貌表示欣赏,而没有任何非礼的要求。

师:面对太守的垂涎和调戏,罗敷是如何拒绝太守的?生12极力夸赞自己的丈夫,夸赞丈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官高位显)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威仪赫赫)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雍容富贵)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仕途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风度翩翩,仪表堂堂)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品貌兼优)”师:王才波回答的,有理有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生13我还从“使君一何愚”中读出来罗敷斥责太守的愚蠢,从夸赞自己的丈夫如何一有权二有势三有才四有财五有貌,关键第六是有德,让太守偃旗息鼓,打消觊觎自己的念头。

师:周清政回答的头头是道。

师:(齐读)第三段。

我们看到了面对有权有势的太守,罗敷表现的生:不卑不亢,有理有节。

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罗敷身上的美德。

生:洁身自好,自爱,不畏权势,有贞操……师:古代对男子注重忠、孝、礼、义、廉、耻等教育,对女子要求有节操,懂自爱。

师:重点描写了罗敷的美貌和美德,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侧面烘托的效果。

宋代画院举行了一次以“踏花归来马蹄香”的绘画比赛,期中一人拔得头筹,他画的是一匹骏马周围围着几只小蜜蜂,从侧面体现了花香,绘画是这样,文学创作也是同理,我们拓展一下:(1)京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2)猜一下诗题:唐代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什么能起到这些作用?生答:风。

师:诗中没有一个字出现风,我们却感受到了风的作用和魅力。

就像《陌上桑》中没有出现一个“美”字,我们却感受到了罗敷身上无与伦比的美丽与魅力。

还有一部经典小说老舍《骆驼祥子》中对烈日的侧面描写也相当精彩。

(3)《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骆驼祥子》“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

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

”师:从修辞角度分析,从侧面描写的角度分析。

文学大师老舍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文中没有出现一个“热”字,我们却感觉到热浪滚滚而来,这就是侧面描写的魅力。

师:我们运用侧面描写的写法,最好用上夸张、排比等修辞:情景:夏日的某一天,酷日当空,天气非常炎热,整个世界都被包裹在热浪中。

要求:请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把夏天的炎热描绘出来,但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文中不能出现“热”字。

字数在150字左右。

因为时间关系,作为课下作业。

师:学习了,用一个字来概括。

生:美。

一生板书。

师:从哪些方面尽显了“美”呢?生:不仅描写了罗敷的美貌,也尽显了她的美德,罗敷是一个美貌与美德兼具的堪称完美的人。

师: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体现了乐府诗的音韵美,也就是它的艺术美;描写的罗敷有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散发着你泥土芬芳的朴素美;还有罗敷面对太守的无理调戏,表现出的不卑不亢,不畏权势的贞洁道德美,即内在心灵美更让人称颂。

师:我们一起朗诵谢强老师为罗敷写的一段颁奖词作为结束语:生齐读:采桑路上一定洒下你辛勤的汗水,田间幽径一定飘荡过你甜美的歌声。

你的美貌曾让多少人驻足留恋,都说女人有着似水柔情,当面对太守的无理要求,你回拒地如此决绝,坚硬如铁。

罗敷,你是美貌与美德的化身,穿越时空给予我们恒久的温暖与正能量。

《陌上桑》教学反思西里中学蔡桂梅1、备课不够充分。

(1)对根植于北方“桑”文化的文学作品知之甚少,没能从文学史的传承方面深入探讨采桑女从爱情主题转向道德主题的历史演变,以至于讲课内容浮于表面不能深入。

经过查找资料,我发现桑业在殷商时代就相当发达,在始祖神话中也有不少“生于空桑”的列子,如少昊、颛顼、伊尹,甚至包括孔子。

诗经中以“桑”起兴,来表达男女爱情的诗歌多达20多篇。

桑林在野外,活动比较自由,桑叶茂盛,又容易隐蔽,桑林是极好的男女幽会场所,所以,《诗经》主要描写的是男女情爱的情诗,直到《陌上桑》的出现,采桑女的形象才发生了第一个重要变化,“秦罗敷”义绝使君的光辉故事,其为后世的桑女形象奠定了一个重要的转型基础。

美丽的采桑女秦罗敷机智地拒绝一太守官员调戏的故事,不仅歌颂她的美貌,更赞扬了她坚贞的情操,这既符合广大老百姓的心愿,又成为统治阶级道德标榜的典范,诗歌既具有文学味,又有人情味,所以被收录在《乐府诗集》。

(2)缺乏从美学角度解读《陌上桑》这一文学作品,对其产生时代的美学观念,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在文学作品中引用及评价时美学观念发生的转变缺乏足够的了解,以至于不能全面客观的解读这篇文章。

(3)对于诗歌的语言艺术之美,节奏韵律之美,缺乏足够了解,没能抓住时机,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1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

2语言朴素自然且充满感情。

3形式自由和多样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及杂言种种,4浪漫主义色彩,两汉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嬗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太过老旧,缺乏创新意识。

语文教师重要的职责之一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欣赏语言美,感受文字散发的内在魅力,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把课文当成一个例子,而是作为一个典范,一扇通往文学世界的大门。

应引导学生在赏析品味中,在具体的语境中,在独一无二的字词句中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感受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独特的美,进而总结乐府诗的特点,而不是本末倒置,先框定罗敷的美再去分析句词,先总结特点再去印证,教学过程中对于用归纳法,还是用演绎法进行教学,课前没有认真思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