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参观博物馆的实践报告

大学生参观博物馆的实践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大学生参观博物馆的实践报告篇一:博物院实践报告南京博物院社会实践报告经过一段时间的课程学习,我们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在时间期间,xx学院实践部组织我们参观了南京博物院,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大的体会。

参加这次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我对南京的历史发展的了解,同时也知道了南京的一些文化和风俗,同时更让我赞叹的是南京的高速发展,参加这次活动的目的是提高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次活动会让我们亲身感受到南京所取得的发展成果,古代南京、近代南京和南京民族文化展,我深深感到,无论古代、近代、现代、乃至解放后,直到改革开放三十年,南京都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资源,其史前文化、民风民俗,所有的出土文物,都说明南京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是一脉相通的,南京人民,南京文化界正在大力挖掘、整理和展示既有古老的文化底蕴,有具有现代气息的南京。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第二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它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综合性的省级历史与艺术类博物馆、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全国重点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原拟建“人文”、“工艺”、“自然”三大馆,后因时局关系,仅建“人文馆”,即现在的南京博物院大殿,该建筑为仿辽代宫殿式,由著名建筑师徐敬直设计,经建筑大师梁思成修改,整个大殿雄伟壮观,是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其结构部分按《营造法式》设计建造,细部和装饰兼采唐宋遗风。

南京博物院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

另全院设“六所”的研究部门,即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研究所、古代建筑研究所、陈列艺术研究所、民族民俗研究所、古代艺术研究所。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与北京、西安、洛阳、杭州、开封同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六大文化古都。

东郊汤山猿人头骨的出土,表明35万年前南京就是古人类聚居之地。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天南京的中华门西南侧建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迄今已有2471年。

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南京之名始于明代初年,之前有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等名。

明成祖时国都北迁,应天府改称南京。

太平天国称之为天京、清朝称为江宁,辛亥革命以后再改称南京至今。

公元前1100年左右,南京属西周贵族周章的封地句吴。

春秋战国时,吴国、越国、楚国先后占有过南京地区。

周敬王二十五年(前495年),吴王夫差在今朝天宫筑冶城,开办了官营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

此地遂被称为冶城山或冶山。

周元王四年(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派大臣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秦淮河南岸筑越城,又名范蠡城。

这是南京最早的古城,据此,南京建城2400多年。

越城范围很小,城周长942米。

但地理位置重要,控制秦淮河入长江的孔道,越王以此作为攻楚的根据地。

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夺越地,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山(今清凉山)筑金陵邑,南京遂有“金陵”之称。

南京地区出土的金爰、蚊鼻钱、铜砝码等,反映了楚国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秦始皇三十七年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属鄣郡。

秦始皇南巡时经丹阳(今江宁县小丹阳镇),到钱唐(今杭州)和会稽(今绍兴),开驰道以通丹徒,来回都路过南京。

南京与境外的通衢大道自此开通。

公元211年,吴国孙权由武昌迁来这里建都,改名为建业,并在石头山楚国金陵邑旧地筑石头城。

依山筑城,因江为池,形势险要,有“石城虎踞”之称。

西晋统一后,太康三年(282年)改建业为建邺。

建兴元年(313年),为避司马邺之讳,改建邺为建康。

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偏安江左,建立东晋。

以建康为都。

此后,宋、齐、梁、陈相继在此建都,史称南朝。

东晋改建的建康都城和宫城,布局仿魏晋洛阳城,基础仍为建邺城,自后南朝无大改动。

据《建康实录》记:“城周廿里十九步”,宫城“周约八里”,初皆以土墙竹篱为之,东晋末始部分用砖,自南齐建元二年(480年)正式建都墙始用砖。

梁天监十年(511年),又增建第三重宫城。

像这样有三重城的宫城,在城市发展史上尚属罕见,应与当时政治动荡、皇室惶恐不安有关。

南朝时期,建康仍为冶铸中民,此时冶铁技术提高,创造了生熟铁混合冶炼法。

东晋时,因冶铸业的迅速发展,造成城市污染,被迫将坐落在市区冶城的冶炼工场迁到县东南3.5公里的地方。

南朝的建康,商业繁荣。

“大市百余”个,市场名目繁多,且专业分工,一些商品有专门的市场。

商品有三吴地区的粮食、丝帛、青瓷、纸张,长江中游来的铜铁矿石,海外的香料、珍宝等等。

建康文化事业兴盛,城市设有儒学、玄学、文学、史学4所学馆,培养人才。

南朝时期的几部著名文史传世之作,均成书于建康。

如刘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南梁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萧统《文选》、刘宋范晔《后汉书》、斐松之《三国志注》、南齐沈约《四书》、南梁萧子显《南齐书》等。

宋泰始元年(465年),在今朝天宫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研究机构——总明观,出现了祖冲之、葛洪、范缜、王羲之、顾恺之、法显等文化名人。

分布于南京及其附近计33处六朝墓前石刻,以石兽居多,风格独特,既体现生动优雅的风格,又流露出六朝繁华颓废的气息。

南朝的建康,纸醉金迷,畸形发展。

在方圆20公里的区域内,聚居着28万户,若按每户5口计算,竟超过140万人,相当于现在南京人口的一半。

建康是当时佛教中心,梵刹林立,释子成行。

钟磬之声,不绝于耳。

《南史·郭祖深传》有“都下佛寺500余所,穷极宏丽。

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的记载。

唐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

589年,隋文帝灭陈后荡平建康城邑,摧毁六朝宫苑,在石头城置蒋州。

唐代,置蒋州为升州。

北宋时称江宁府,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为建康府,为抗金前线。

岳飞、韩世忠曾在此抗金。

金兵于1130年火烧建康城,城内建筑大都化为灰烬。

南京地区的再度繁荣是在明朝。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改称南京。

这是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明代的南京城,可称为世界古代第一大城。

其外郭城周长60公里,18个城门。

内城周长33.7公里,城墙平均高14~21米,基宽14米。

开13座城门。

以聚宝门(今中华门)最大。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作为明代两京之一,府部犹存,地位重要。

南京丝织业、造船业、印刷出版业居全国首位。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多为今下关三叉河附近“宝船滩”的龙船厂所造。

其中长132米、宽54米的平底大沙船,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

设立在鸡笼山南麓的国子监,中外学生多达万人。

清初改应天府为江宁府,设江宁织造。

南京云锦名闻中外。

这次参观让我对六朝古都南京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受益匪浅。

篇二:博物馆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系部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践单位:中国海盐博物馆我们的海盐,我们的文化--走进中国海盐博物馆年暑假是我步入大学的首次暑假,在这个暑假期间,我要和我的同学们共同完成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暑期社会实践。

今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们的必修课,它不仅能培养我们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还能真正的锻炼我们,让我们走出校园,贴近社会。

这次的社会实践是有我们班的15为男生组成的,而我们选择的实践课题也是紧贴我们所学专业的—研究博物馆的陈列与设计,争做优秀讲解员。

经过我们大家的商议,我们决定去我们盐城刚开放不久的中国海盐博物馆。

我们满怀信心,希望我们的实践会圆满成功。

这次我们的实践目的是更加了解我们盐城的文化,更加热爱盐城这片土地;把自己从书本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锻炼我们的交际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陶冶我们的情操,启迪我们的智慧。

我们选择的是离我们学校不远的中国海盐博物馆。

海盐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反映悠久的中国海盐历史文明的大型专题博物馆,于20XX年11月18日在盐城建成并对外开放。

我们之所以选择海盐博物馆,一是因为海盐博物馆代表着盐城的海盐文化,参观博物馆已经使我们流连忘返,能在该博物馆进行实践活动更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二是海盐博物馆离我们学校不远,便于我们组织集体实践,再者博物馆的实践研究符合我们的专业,更能发挥我们的潜质。

在这次实践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做了调查表,准备了照相机、横幅、校旗等。

我们的实践口号是:遵守秩序,认真积极,随机应变,圆满完成任务。

(一)时间安排我们这次的实践安排在号—号。

早晨八点出发,下午四点结束。

第一天的安排:参观海盐博物馆,找有关负责人商议我们实践的问题;收集有关海盐博物馆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二天的安排:对参观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并研究分析。

第三天的安排:向博物馆的讲解员请教,学习讲解的有关技巧,争做优秀讲解员。

(二)实践过程第一步:参观了解下了公交车,向南走了200米左右,我们终于看到了中国海盐博物馆。

远看,海盐博物馆的建筑很是奇特,像是几块巨大盐的晶体拼凑而成,很有创意。

它不仅和盐紧紧结合了一起,而且很能吸引人们的眼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只是外观我们已被深深吸引了,我们似乎闻到了阵阵盐的味道,不禁心潮澎湃。

我们先走进了序厅。

在序厅内有一块大理石,上面刻有“海华盐晶—中国海盐文明陈列”几个大字。

在下面有一块前言板。

在序厅右侧有电子导航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大致了解了该博物馆的总体设计和每个展厅的具体位置。

再往前走可以看到一艘大船模型,这是一艘清末明初运盐船,看起来很有气势。

在北侧是第一展厅——生命之旅。

在这个展厅里,我们看到了盐的形成、盐的分类、盐的应用、盐与生活。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盐与生活这一块,在展品中竟然有菜肴,很是稀奇。

接着我们来到了第二展厅——史海盐踪。

第二展厅分为两部分,主要是讲从秦汉一直到现代关于盐的一些历史发展。

从古代人工晒盐到现代机械化制盐,真是一大飞跃。

在第二展厅的末尾有视频在讲述现代机械制盐,很生动形象。

第三展厅是煮海之歌。

在这一展厅里主要有关于盐的一些神话故事和盐城人民的文化习俗。

比如说张羽煮海、悟空偷盐等。

海盐和淮剧杂技也是这部分的精彩内容。

第四展厅——盐与盐城。

这一部分就和盐城息息相关了。

主要有因盐置县、因盐而名、沧海桑田、历史遗韵、现代盐业、沿海开发等几个部分。

最后我们又去了休闲区和场景展示厅。

虽然这是额外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