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学者钢筋计算平法钢筋基础知识
初学者钢筋计算平法钢筋基础知识
平面注写方式
集中标注 平面注写方式
原位标注
构造及配筋信息: 1、梁编号 2、截面尺寸 3、箍筋 4、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梁支座上部筋 7、梁下部钢筋 8、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
梁中常见的钢筋形式
梁
钢筋培训课程
梁钢筋: 钢筋骨架
上:上通筋 中:侧面钢筋 下:下部钢筋(通长或不通长) 左:左支座钢筋 中:架立钢筋或跨中钢筋 右:右支座钢筋 箍筋 附加钢筋
吊筋及次梁加筋(示意图)
吊筋及次梁加筋
计算公式: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框梁高度 hb>800mm a=60度 框梁高度 hb<=800mm a=45度 次梁加筋按根数计算 长度同箍筋长度
板内钢筋类型
受力筋
底筋 面筋
板内钢筋 负 筋
边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
负筋分布筋
温度筋 其他:马凳筋、洞口加筋、放射筋
板受力筋
分为水平受力筋、垂直受力筋。自支座
边起50开始按间距布置。
板受力筋
分为底筋、中部筋、面筋、温度筋
温度筋多用于屋面板和厂房中,图纸中 会有下述说明的为温度筋:“布置温度 收缩钢筋8@200,沿纵横两方向布置 ”
板负筋(扣筋)
分为双标注负筋、单标注负筋、分布筋
若为135度弯钩的拉筋,则采用2*11.9*d)
箍筋长度 =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
层)*2+11.9d*2+8d
箍筋
箍筋根数计算(示意图)
一级抗震
箍筋长度计算同前
箍筋根数计算
加密区根数= ((2*梁高-50)/
加密间距+1 非=(净跨长-左加 密区-右加密区)/非
加密间距-1
总根数=加密*2+非 加密
上部通长钢筋(示意图)
上部通长钢筋(施工图)
梁上通筋钢筋计算
➢ 1、上通筋计算
✓ 公式: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 左、右支座锚固长度的取值判断: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 LaE时,必须弯锚, hc-保护层+15d Hc—支座宽
端支座负筋(示意图)
三维视图
端支座负筋(施工图)
端支座负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上排钢筋长度=Ln/3+锚固 下排钢筋长度=Ln/4+锚固
中间支座负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上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 下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
架立筋
150
150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 架立筋长度=Ln/3+2*搭接(现在软件中是150mm) 平法中规定,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取150mm
下部钢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注:下部钢筋 不分上下排) 框架梁下部钢筋=净跨长度+2*锚固(或0.5Hc+5d)
腰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 腰筋长度=净跨长度+2*15d(2*锚固)
箍筋(示意图)
箍筋(施工图)
在03G101-1P39页中对拉筋的算法的规定。 用户通常算法是取2*8.25*d(非抗震)(此算法对应于两端180度 弯钩的拉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