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171 人教版 (共34张PPT)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171 人教版 (共34张PPT)
shān
suǐ kuī
bó
tuì shuò
tìtǎng
cuá n liǎn
(1)确凿:确实。 (2)似乎:副词。有“好像”、“仿佛”的意思,表示可能,不 确定。 (3)倘若:连词。有“如果”的意思,表示假设。[注意]多用于 书面语。 (4)缠络:缠绕联结。缠、络同义(缠绕)。 (5)趣味: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6)牵连:本课指牵扯,纠缠。 (7)高枕而卧:成语。枕头垫得高高的安心睡觉。比喻无所顾虑 今多比喻不加警惕。也叫高枕无忧。 (8)得失:本课指成功和失败。 (9)和蔼:形容态度温和的样子。蔼:态度亲切。 (10)恭敬:对长辈或客人严肃而有礼貌。 (11)质朴:朴素踏实,不做作。 (12)渊博:学识精深广博。渊:深;博:丰富。 (13)陆续:动作或行为先先后后,断断续续地进行。 (14)相宜:适合。 (15)倜傥:洒脱,潇洒,不拘束。 返回
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 内容可分哪两部分? 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章写 三味书屋?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更喜欢哪一个?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为什么? 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第九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百草园
课文阅读与欣赏
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 间和空间顺序,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全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8),记叙百草园的生活; 第二部分(9~24),记叙三味书屋的生 活。
结构上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第一句 “不知道” 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 个字,表明了去三味 书屋是被迫的。第二句三个“也许”, 猜测原因,推断去三味书屋是一种惩罚, 预示了三味书屋的生活让人反感。最后 三句直接抒发了对百草园的难分难舍的 感情。因此,第九节表达了“我”对百 草园的依恋和对三味书屋的反感之 情。 。
鲁迅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地表述 动作。
作者 词语 理解 揣摩 小结 退出
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 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 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我家的 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 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 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 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 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 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 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返回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 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返回
从遣词描写来看,用词十分准确、 生动,形容黄蜂用“肥胖”“伏”,形 容叫天子用“轻捷”“直窜”,形容石 井栏用“光滑”都十分贴切。
返回
阅读第二节,思考下列问题:
朗读第 2 自然段,从下列角度思 考,作者写了什么? (1) 从句式上看: (2)从描写的范围来看: (3)从描写的对象来看: (4)从观察的角度来看: (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 (6)从遣词描写来看:
下一页 返回
(1-8)
(9)
(10-24)
景物有声有色,充满乐趣。
内容:枯燥
美女蛇的故事,增添了神秘 色彩,丰富了情趣。 雪地捕鸟,带来无穷乐趣。
文章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
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
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
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 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朗读第 2 自然段,从下列角度思 考,作者写了什么? (1) 从句式上看: (2)从描写的范围来看: (3)从描写的对象来看: (4)从观察的角度来看: (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 (6)从遣词描写来看:
注意下列词语的字形:
鲁迅(1881-- 1936),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 家、革命家。著有杂 文、小说、散文、诗 歌等。《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选自《朝 花 夕 拾 》 。
注意下列词语的字音和字形:
zá o
qí
shu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
chá n
sù
mì
yuān
shāi
dǐng
“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
先静物
由 低 到 高
︷
整体
写作顺序
后动物 鸣蝉 由 黄蜂 高 到 叫天子低
先动物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
局部
后静物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葚
何首乌和木莲 覆盆子
“ 不必说 …… 也不必说 …… 单是 ……” 这个句 式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划分层次,并说说这节文字运用了怎样的写 作顺序?
写百草园的景物,既有静景,又有动景,试 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安排的。
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是从哪几 个角度具体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 请用最短的时间背诵这节文字,并把背诵方 法介绍给同学们。
下一页 返回
从句式上看:用“不必说……也不必 说 …… 单是 ……” 宕开一笔为的是突 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 就已趣味无穷,可见园里的佳趣定然 比比皆是。这是“以一概全”的写法。
返回
(2)从描写的范围来看:先写整 体。后写局部。
返回
从描写的对象来看:既有植物, 又有动物。
返回
①有好看的(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 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 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 ②有好听的(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③有好玩的(触觉):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 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 斑蝥,有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首乌的 臃肿的根。 ④有好吃的(味觉):有桑葚,有又酸又甜 的覆盆子。
形式:单调
环境:压抑
百草园的景物
美 女 蛇 故 事
雪地捕鸟
三味书屋环境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 么一回事?” 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 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 后面拗过去……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 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 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 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 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 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 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 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 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