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第一章总论 (5)1.1项目背景 (5)1.1.1项目名称 (5)1.1.2****县情概述 (5)1.2体育事业发展现状 (5)1.2.1基本情况 (5)1.2.2城乡农村群众体育活动 (6)1.3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7)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7)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7)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及选址 (8)3.1建设条件 (8)3.2项目选址 (8)第四章建设规模及方案 (8)4.1指导思想 (8)4.2总体规划及主要建设内容 (8)第五章各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9)5.1临盘镇5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9)5.1.1临盘镇基本情况 (9)5.1.2刘玉环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10)5.1.3南刘庙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11)5.1.4双庙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12)5.1.5魏家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13)5.1.6肖家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14)5.2兴隆镇1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15)5.2.1兴隆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15)5.3翟家乡2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17)5.3.1前后于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17)5.3.2宫家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18)5.4临南镇3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20)5.4.1夏口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20)5.4.2石家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21)5.4.3火把张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21)5.5林子镇1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21)5.5.1曹寨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21)5.6****镇2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23)5.6.1王草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23)5.6.2国寨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24)5.7德平镇3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25)5.7.1三里庄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25)5.7.2戚寨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26)5.7.3陈寨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28)5.8孟寺镇1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30)5.8.1蒋家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30)5.9邢侗街道办事处2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 31 5.9.1东卞庙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31)5.9.2路家庙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33)第六章环境保护、卫生安全及消防 (34)6.1环境保护 (34)6.2卫生安全及消防 (34)第七章项目组织管理 (34)7.1项目组织实施监督 (34)7.2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34)7.3项目实施进度及人员培训计划 (35)第八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5)8.1项目投资估算 (35)8.2资金筹措 (35)第九章效益分析 (35)9.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5)9.2改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 (36)第十章结论和建议 (36)10.1结论 (36)10.2有关建议 (37)第一章总论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名称****县2009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1.2 ****县情概述****县地处鲁北平原,隶属山东德州,辖6镇3乡3个街道办事处,共有867个村,总面积1016平方公里,人口53万。

近年来,在中央、省、市的扶持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基础设施相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历史条件,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制约,****科教、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状况仍未改变,县、乡(镇)村级综合经济实力都比较弱,特别是文体体育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1.2 体育事业发展现状1.2.1 基本情况****县的体育事业在上级各有关部门扶持帮助下,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重视下,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基本形成了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具有本县特点的全民健身活动机制。

以全民健身运动为基础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基本达到经常化、多样化、制度化。

学校体育、少儿体育、城镇职工群众体育,乡村农民体育,老年体育等群众体育活动发展迅速,竞技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20年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

1999年,****县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县全民健身指导协调委员会的通知》(临政办〔1999〕52号)文,成立了全民健身领导小组。

全县各类运动队在参加地市级以上的比赛中,共获得第一名300个,第二名313个,第三名324个,篮球、乒乓珠、田径都分别多次荣获团体总分一、二、三名,县业余少体校共向上级体育系统输送体育人才46名,向体育院校培养输送体育人才152名。

目前,全县有田径、乒乓球、篮球、足球、地掷球、老体协等各级体育协会34个。

1.2.2 城乡农村群众体育活动全县9个乡镇,个个乡镇有文化体育工作站,有老年体育协会,有农民体育运动队,每逢重要节日、庆典都有举办规模不等、形式多样、乡土气息浓郁的群众体育活动的传统,全县每两年就要举办一次职工篮球、职工排球、农民篮球运动会、少儿田径运动会,老年乒乓球运动会更是盛况空前,全县每年举办的各类体育竞赛和体育培训乡镇农村约在30场次以上,参赛人数达4000多人次,县城均在15场以上,参赛、参训人数达20000人次以上,由于****县农村人口占多数,且乡镇村民委员会及村内小运动场地多为土建,不规范,搞好农村的健身活动是全民健身计划能否真正落实、人民体质能否真正增强的关键。

因此,****县每年都要抽调文体工作人员30人次以上到各乡镇,协助乡镇文化体育工作站、乡镇体育协会对农村、学校帮助指导开展群众的体育活动,全面提高人民身体素质。

1.3 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2、《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3、《全民健身计划纲要》;4、****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发展体育运动,是关系到人民健康、民族强盛的大事。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全民健身纲要的深入贯彻落实,农民群众崇尚科学、讲文明、体育健康意识争强,强烈要求国家兴建体育设施和完善体育设施。

加强村级公共体育场地建设,把体育服务体系覆盖到农村。

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体育活动,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根本保证。

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群众体育需求旺盛,体育活动开展普遍,建设积极性高,体育设施管护能力强,项目建设用地落实,无须新批办,除少数村民委员会公共用地外,多数为村级文化大院,地方自筹配套资金落实,项目建设工程村农民自愿接受政府支持的民心工程。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及选址3.1 建设条件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用地落实。

项目区群众的积极性很高,当地党委政府和村委会非常支持,力争通过农村体育场地建设,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3.2 项目选址根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体育发展专项规划,再项目选址上经过建设局和国土局的深入调查,以行政村为实施对象,充分利用村级公共土地,为确保用地落实,除少数项目场地选在村委会内,多数选在村级文化大院内,对原有土地球场进行改造,改善体育设施建设。

第四章建设规模及方案4.1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全民健身纲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建立社会稳定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2 总体规划及主要建设内容在项目区建设一块占地不少于600平方米,有一块510平方米的标准篮球场,配备一副标准篮球架和二张室外乒乓球桌,球场四周有不少于25平方米的看台区,便于群众观看比赛和开展健身操舞等其他体育活动。

项目投资规模为1.6万元(场地1万元,设备6000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补助6000万元,地方配套10000元。

第五章各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5.1 临盘镇5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5.1.1 临盘镇基本情况临盘镇位于德州市****县西部,****、禹城、平原、陵县四县交界,国道104线、省道临武路、利禹路穿境而过,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滇黔桂钻探公司座落境内。

是全市重点发展的中心镇,全省"百强乡镇"、全国工贸主导型综合开发示范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

全镇辖120个行政村,总人口1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万人,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耕地10.8万亩,是德州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之一。

党委、办事处领导重视街道文化建设,规范网络管理,建设了面积500多平方米的独立的文化站大院,配备相应的办公用品。

建立了图书室,配置书刊4000余册。

培训用桌椅50余套。

3台计算机接入互联网。

110个行政村的文化大院,有40个超过100平方米,并经常开展乒乓球、篮球、下棋、秧歌等活动。

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党员远程教育实现了共建共享,街道和各村服务点全部实现标牌悬挂和制度上墙,安装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平台”,设备及时维护运行良好,并将每次服务记录存档。

以强化街道和村两级体育设施和图书室建设为主线,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和全民读书活动。

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100多个村级图书室,选配了符合农民需求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类出版物,以及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文学欣赏、法律、少儿类出版物等书籍。

选配了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在服务方式上符合农村实际,图书实行免费借阅制度,最大程度上满足农民的需要。

培养了20余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举办了“桦阳杯”篮球和“新兴杯”乒乓球等街道级大型比赛,全面营造“我运动,我健康;我读书,我受益”的氛围,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和身体健康素质。

5.1.2 刘玉环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刘玉环村西靠临盘街道办事处驻地,南邻临(****县)武(武城县)路、北接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驻地,交通极其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现有人口435人,106户,党员9名,耕地461亩。

2006年,对村南30多亩盐碱地进行改造,建成10个鸭棚并全部承包到户,户年均收入6万元,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该村健全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了民主议事会制度,确保重大村务村民都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干群关系和谐密切。

二是配备了文体娱乐设施。

该村建设了高标准文化大院,设有党建活动室、棋牌室,购置了健身器材,为群众休闲健身提供了好去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