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保护施工方案1附件一:《海口市如意岛时尚度假酒店项目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简本》1、工程概况海口市如意岛海滨城市公园项目属于海口市如意岛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第三期实施的15个项目之一,是如意岛区域建设用海规划东区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申请用海总面积为22.4994公顷。
本项目属于如意岛总体规划低碳风情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如意岛东南侧的安静区内,健康疗养用地主要为常年在职场打拼的成功人士创建一个具有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修养调整服务的绝佳之地。
本项目作为规划区的一部分与规划区的其它项目一起填海形成陆域,采用先围堰后吹填砂的方式形成陆域。
外围堰采用复式抛石斜坡堤结构,堤顶标高为5.80m;分隔围堰采用抛填袋装砂斜坡堤结构。
工程总工期44个月,陆域回填总方量约7302万m3,其中石料用量约693万m3,吹填回填料为6609万m3,吹填砂主要来源于本项目海域东北方的西南浅滩。
2、工程分析1.施工期本项目作为如意岛的一部分,与如意岛其他项目是一次性施工形成人工岛。
根据工程分析,如意岛填海工程对周围海域产生影响的主要环节是泥驳卸砂、绞吸船抽砂、吹填溢流产生的悬浮物,其产生悬沙的源强分别为33.73kg/s、10×1.35kg/s和3×0.20kg/s;此外,还有生活污水、含油废水、工地污水和固体废物。
生活污水应进行收集,或经船舶自带的简易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施工船舶产生的污染物不能直接排放要由有资质单位接收处理;固体废物集中收集处理。
2.营运期营运期的污染物主要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
如意岛建成后,营运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经排污管道排至岛内污水区污水处理厂,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先经公厕收集、化粪池简单处理后,再进入污水管网。
生活垃圾由垃圾桶收集后再由环卫工人统一送至垃圾填埋场。
因此,营运期间产生的污染物对海洋环境影响不大。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水质现状2015年4月海洋环境质量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域海水中大部分站位检测要素评价因子的单项标准指数小于1,符合所在海洋功能区要求的海水水质标准。
主要超标因子为铅均超出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1μg/L),但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5μg/L)。
2014年10月海洋环境质量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海区所有样品中海水pH、COD、活性磷酸盐、无机氮、锌、镉、铜、汞、硫化物和石油类的含量均符合调查站位所在海洋功能区海水水质标准要求,没有超标样品。
涨潮时,个别站位溶解氧质量指数>1,略高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但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其中,表层超标率为5%,底层超标率为16.7%。
而在落潮时,仅1个站底层海水溶解氧质量指数略高于1,超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但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超标率为8.3%。
2.沉积物现状2014年10月,海洋沉积物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海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锌、镉、铅、铜和汞均未出现超标现象(《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规定的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该调查海域的沉积物质量为优。
3.生态状况1)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2015年3月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海区各站点之间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小。
表层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4~0.78)μg/L,平均值为0.358μg/L;底层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6~0.59)μg/L,平均值为0.338μg/L。
调查海区初级生产力范围在(21.39~327.61)mg·C/(m2·d)之间,平均值为189.797mg·C/(m2·d)。
2014年10月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海区各站点之间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
涨潮,表层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27~0.98)μg/L,平均值为0.630μg/L;底层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33~1.13)μg/L,平均值为0.816μg/L。
落潮,表层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14~0.91)μg/L,平均值为0.474μg/L;底层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12~0.53)μg/L,平均值为0.312μg/L。
涨潮,调查海区初级生产力范围在(15.01~112.94)mg•C/(m2•d)之间,平均值为36.978mg•C/(m2•d);落潮,其范围在(6.29~71.55)mg•C/(m2•d)之间,平均值为27.714mg•C/(m2•d)。
涨潮时初级生产力略高于落潮时。
2)浮游植物2015年3月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出现2门20属33种,其中硅藻门16属26种,各站点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范围为(4.36~100.50)×104cells/m3,平均为19.51×104cells /m3。
调查期间该水域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属中等水平,平均值分别为2.61和0.76。
2014年10月调查结果显示,监测海区共鉴定到浮游植物3门23属42种,其中硅藻18属32种。
各站点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范围为(0.71~375.85)×104 cells /m3,平均为54.44×104 cells /m3。
调查期间该水域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低,平均值分别为1.58和0.54。
3)浮游动物2015年3月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域浮游动物共有12类30属36种,其中,桡足类最多。
浮游动物生物密度范围为(26.1~3797.3) ind./m3,平均密度为629.0 ind./m3。
浮游动物各类别密度以原生动物(夜光虫)为主,平均生物密度为540.3ind./m3,调查期间该水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各站点差别较大,范围为0.14~3.09,平均为1.17。
2014年10月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域浮游动物共有10类32属40种,其中,桡足类最多。
浮游动物生物密度范围为(2.06~439.51) ind/m3,平均密度为153.53 ind/m3。
浮游动物各类别密度在各站点以桡足类为主,平均生物密度为77.48ind/m3。
调查期间该水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各站点差别较大,范围为0.98~3.35,平均为2.86。
4)底栖生物2015年3月调查结果显示,采获5个生物类别中的39种底栖生物。
其中节肢动物出现的种类最多,有18种。
底栖生物的平均生物量为15.64g/m2,该区域的底栖生物优势种类为鼓虾、东方棒眼糠虾、寄居蟹、红点团扇蟹、红星梭子蟹和中国毛虾。
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较低,为1.94。
2014年10月调查结果显示,共采获6个生物类别中的59种底栖生物。
其中节肢动物出现的种类最多,有33种。
底栖生物的平均生物量为12.76 g/m2,优势种类为中国毛虾,海南细螯虾,中华仿对虾,以及浅缝骨螺。
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较低,为1.67。
5)潮间带生物2015年3月调查结果显示,共采获2个生物类别4中生物。
平均生物量为22.8g/m2,平均栖息密度为4.9ind./m2。
生物量分布状况为软体动物(3个断面各潮带平均值为22.18 g/m2)最大;栖息密度的分布状况为软体动物(3个断面各潮带平均值为3.56 ind./m2)最大。
2014年10月调查结果显示,共采获3个断面的潮间带生物2门12种,软体动物最多。
调查平均生物量为55.62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32.6ind./m2;生物量分布状况为软体动物(3个断面各潮带平均值为55.57g/m2)最大;栖息密度的分布状况为软体动物(3个断面各潮带平均值为31.33 ind./m2)最大。
6)渔业资源①游泳生物2015年4月调查结果显示,捕获到游泳生物38种,隶属于14目35科,总站点平均资源密度516.7 kg/km2。
2015年9月调查结果显示,捕获到游泳生物31种,隶属于12目32科38属,捕获鱼类中以鲈形目种类最多。
总站点平均资源密度549.7 kg/km2。
②鱼卵仔鱼2015年3月调查结果显示,鱼卵密度范围为1.6~35.0粒/m3,平均密度为9.9粒/m3。
垂直网中仔鱼密度范围为0~0.3尾/m3,平均密度为0.2尾/m3。
2012年11月调查结果显示,鱼卵密度范围为0.00~7.27粒/ m3,平均密度为2.2粒/ m3。
仔鱼密度范围为0.00~4.00尾/ m3,平均密度为1.56尾/ m3。
(4)海洋生物体质量现状2015年3月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生物质量样品体内的(鱼类、甲壳类、软体类和贝类)重金属Hg、Cd、Cu、Zn、Pb以及石油烃的含量符合相应的评价标准。
2014年10月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生物质量样品体内的(鱼类和甲壳类)重金属Hg、As、Cd、Cu、Zn、Pb以及石油烃的含量符合相应的评价标准。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对水质环境影响用海规划的填海工程建设采取先建围堰后填筑的施工方式,围堤打桩施工和陆域吹填将造成悬浮泥沙的增加,将使水体透明度降低,溶解氧下降,对海洋水质环境产生影响。
但由于回填的物料是砂,砂的含泥量很小,而且吹填尾水经过多次沉淀后才外排,因此在回填溢流过程中落入围堤外的泥沙很少,不会明显影响人工岛附近的海水水质。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垃圾也会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应统一收集处理。
营运期水质影响主要便体现在规划区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
根据排水设计,排水工程设计采用分流制,新建污水管道系统收集污水,并采用“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的方式。
人工岛建成后,营运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经排污管道排至岛内污水区污水处理站。
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应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标准的A标准。
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区内浇洒道路、绿地、景观水体的补充,以及建筑内冲厕等用途。
规划区中水用量约0.8万t/d(最高日),多余的中水应回输东海岸,不能直接排入周边海域。
因此营运期间产生的废水基本不对海洋水环境产生影响。
(2)对沉积物环境影响填海区所在海域的沉积物环境将被彻底破坏,且这种破坏是不可恢复的。
填海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较少,因此施工期间沉积物的环境质量不会产生明显变化,沉积物质量状况仍将保持现有水平。
营运期间生活污水由污水管道收集后排至岛内污水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区内浇洒道路、绿地、景观水体的补充,以及建筑内冲厕等用途。
多余的中水应回输东海岸,不直接排入周边海域。
因此项目营运期间对周边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很小。
(3)非污染物环境影响综合分析与评价①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属于如意岛工程建设的一部分,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由整体工程实施的影响来体现。
如意岛建设后,受如意岛边界控制,局部海域的流速和流向发生较大变化。
西向流时,如意岛西侧与南渡江河口之间水域为流速增大区域,流速增幅约0.15m/s左右,流向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