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尤其小学阶段是人生长发育初期,这一时期生理发育很快,而心理则几乎从零开始,尽管
孩子入学前受到家庭的一些影响,但是这与学校教育阶段相比,则显得必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教师的言行
一定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拥有同样健康
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蒙台梭利曾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 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 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 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 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 生沟通,进行谈心、,倾听学生 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 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 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 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 到依靠。
1、倾注真心真爱,对待每一个学生。
•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 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他们对社会中流行的 时髦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更易接受和模仿,当低俗文化成了 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放松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而沉溺于低 劣的影视节目及游戏机。
2、加强家校联系、转变教育观念,创造有利于孩子健 康成长的氛围。
•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 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 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 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
3、在教学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
• 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 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 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 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态度保持均衡,不能凭自己的好恶感,偏袒、庇护和鄙视、 冷淡学生。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
的心理。让学生看到的是一名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教师,看到自尊
但不自傲、自重但不自夸、自信但不固执,能正确对待挫折、乐观向上、尊重自己的事业、尊重
他人、言行一致的老师。

我们只有从小抓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为孩子的未
来打下 坚实的基础。
教育活动的开展
• 处事的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要和每个学生的 心理距离应是一致的、等距的。
• 教师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大大超过学生,要做“宰相”,豁达大度,心胸宽 广,气量宏大,能容人之过,甘当人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