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二、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
【课标分析】
一、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分析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
四、结合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判断一个地区是否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3.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把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和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的区位条件作比较,学会判断一个地区是否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借鉴国外大牧场放牧业的经验,促进我国西北地方畜牧业的发展
2.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天人合一。
3.人文条件也越来越大地影响到农业区位的选择,事物是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
【学情分析】
一、我们的学生在初中学习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但对大牧场放牧业的了解较少,他们的动手动脑意识仍然较差。
所以在学习本节内容时需要老师仔细引导。
二、高一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有所了解,储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一、理解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二、利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教学难点】
一、分析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农业区位因素。
二、对比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和我国西北牧区的区位条件。
【教学方法】
一、师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
二、学以致用,通过案例分析法判断一个地区是否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三、自主探究与讲议结合。
【教学媒体】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案。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二、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
【教学反思】
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是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
在问题设置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参与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环节齐全、重难点突出,基本能达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
通过使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和地理比较的学习方法指导教学,并且通过大量的学生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区位分析的思维方法。
注意引导学生发言,启发学生读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