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

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是威胁人群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

CAP 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

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 48 小时后在医院内(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等)发生的,还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

常见病原体为革兰阴性菌3.支气管扩张: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持久性扩张。

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咳大量浓痰和(或)反复咯血。

多见于儿童及青年。

4.干性支气管扩张:部分支扩病人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无咳嗽咳大量脓痰,其病变多位于引流良好的上叶支气管。

5.Koch 现象:指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初次感染时,豚鼠局部红肿,溃烂,播散至全身而死亡;而对已注射过少量 TB 而再次感染的豚鼠表现为局部红肿,表浅溃烂,然后愈合结痂。

6.结核性风湿症:少数结核病患者可以有类似风湿热样表现,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常累及四肢大关节,在受累关节附近可见结节性红斑或环形红斑,间歇出现。

7.DOTS;全程督导化学治疗:指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次用药都必需在医务人员的直接监督下进行,因故未用药时必需采取补救措施以保证按医嘱规律用药。

8..MDR-TB (耐多药结核):指至少同时耐利福平和异烟肼。

9.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伴或不伴有喘息,每年持续 3 个月,连续 2 年或 2 年以上。

排除其他疾病。

10.COPD: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气流持续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11.哮喘:即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行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12.气道高反应性(AHR):表现为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如应变原、理化因素、运动、药物等呈现高敏状态,表现为患者接触这些刺激因子时气道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是哮喘患者发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AHR 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共同病理生理特征。

13.支气管激发试验(BPT):用以测定气道的反应性。

给予吸入激发剂(如乙酰甲胆碱、组胺、甘露糖醇等)使其通气能力下降、气道阻力增加。

一般适用于通气功能在正常预计值的 70%以上的患者。

如 FEV1 下降≥20%,可诊断为激发试验阳性。

14.支气管舒张试验(BDP):用以测定气道的可逆性。

给予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特步他林、异丙托溴胺)20分钟后,使得 FEV1 较用药前增加 12%或以上,且其绝对值增加 200ml 或以上;或 PEF 较治疗前增加 60L/min 或增加≥20%即认为舒张试验阳性。

15.肺血栓栓塞症(PTE):是肺栓塞的一种类型,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1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疾病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17.沉默肺:支气管哮喘时典型体征是双肺可问及广泛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但在非常严重的哮喘发作时,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完全消失,时病情危重的表现。

17.湿肺:ARDS肺脏大体表现为暗红色或暗紫红色的肝样变,重量明显增加,可见水肿、出血、切面有液体渗出。

17.胸廓积液(胸水):肺和胸壁之间有一潜在的腔隙称胸膜腔,正常情况下其内有一层薄薄的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当任何因素使胸水的产生超过吸收时即产生胸水。

18.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指肺炎,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感染引起的胸腔积液,如积液呈脓性则称脓胸,多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血 WBC 一般增高,胸水呈草绿色或脓性,WBC 明显增高,葡萄糖和 pH 降低。

19.胸膜反应:指抽液时发生头晕、冷汗、心悸、面色苍白、脉细等表现,处理时应立即停止抽液,使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 0.1%肾上腺素 0.5ml 防止休克。

20.Hamman 征:左侧少量气胸或纵隔气肿时,有时可以在左心缘处听到和心跳一致的气泡破裂音。

21.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由于上腔静脉被附近肿大的转移性淋巴结压迫或右上肺的原发性肺癌侵犯,以及腔静脉内癌栓阻塞静脉回流引起,表现为头面部和上半身淤血水肿,颈部肿胀,颈静脉扩张,前胸壁可见到扩张的静脉侧支循环。

22.Horner 综合征:肺尖部肺癌(Pancoast 瘤)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少汗或无汗的综合征。

23.类癌综合症:典型特征为皮肤、心血管、胃肠道和呼吸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面部上肢躯干潮红水肿,胃肠蠕动增加,腹泻,心动过速,喘息,皮肤瘙痒感觉异常等,与肿瘤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如 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有关。

24.副癌综合征:肺癌非转移性胸外表现,这些症状表现于胸部以外脏器,不是胸癌直接作用或转移引起的,可以出现于肺癌发现前后,如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异位促性腺激素神经肌肉综合征,类癌综合征等。

(胃癌的副癌综合征:反复发作的血栓性静脉炎,过度色素沉着,黑棘皮病,皮肌炎、膜性肾病等)25.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小于 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大于 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26.肺性脑病:呼吸衰竭时导致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二氧化碳潴留可引起头痛头晕、烦躁不安、扑翼样震颤、嗜睡、昏迷、抽搐和呼吸抑制,这种由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的神经精神障碍症候群称为肺性脑病,又称二氧化碳麻醉。

27.ALI/ARDS: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

其主要病理特征为由于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肺泡渗出富含蛋白质的液体,进而导致肺水肿和透明膜形成,可伴有肺间质纤维化。

病理生理改变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和严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主,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肺部影像学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

28.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绝大多数由于心室收缩能力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苦难和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

29.心室重塑:在心腔扩大,心室肥厚的过程中,由于 NE、AngII、醛固酮的作用,使心肌细胞胞外基质、胶原纤维网等发生一系列变化,称为心室重塑过程。

30.6 分钟步行试验:评定慢性心衰患者运动耐力的方法。

要求患者在平直走廊尽快行走,测量6 分钟的步行距离,如果<150m,表明重度心功能不全,150-425m 为中度,426-550m 为轻度心功能不全。

31.心源性细哮喘:左心衰患者已入睡后因憋气而惊醒,被迫采取坐位,呼吸深快,患者可有喘鸣音, 大多端坐呼吸后可自行缓解,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平卧使肺血量增加,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小支气管收缩,肺活量减少有关.32.顽固性心力衰竭(难治性):是指经各种治疗心衰不见好转,甚至还有进展者,但并非指心脏情况已致终末期不可逆转者,这类患者往往存在潜在病因,如风湿活动,感染性心内膜炎,甲亢等,后合并其他系统疾病.33.急性心力衰竭:由于急性心脏病变使心排出量显著,急剧降低导致的组织器官灌流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症.34.心率失常: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

35.触发活动:当局部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心肌缺血再灌注、低血钾、洋地黄中毒时,心房、心室、希氏束-普肯耶纤维组织在动作电位后产生除极活动,称后除极,若后除极振幅达到阈值,便引起反复激动。

36.窦性停搏(静止):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率中有一段停顿,停顿的长P-P 间期内无 P 波发生,或 P 波与 QRS 波群均不出现,长的 P-P 间期与基本的窦性 P-P 间期无倍数关系。

37.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由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50 次/分,窦性停搏与窦房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头晕,黑矇,乏力,晕厥等。

38.预激综合征(WPW 综合征):指心电图呈预激表现,即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体,或心室冲动提前激动心房的一部分或全体,而临床上有心动过速发作。

其解剖学基础是除了特殊传导组织外,还有由普通工作心肌组成的房室旁路连结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如 Kent 束)。

38.肥厚性心肌病:以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为特征,常为不对称肥厚并累及室间隔,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

38.端坐呼吸:左心衰严重时患者在安静状态下也有呼吸困难N甚至不能平卧,必须采取坐位才能减轻呼吸困难。

39.Adams-Strokes 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

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

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

40.胰岛素抵抗(TR):指必须以高于正常的血胰岛素释放水平来维持正常糖耐量,表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处理葡萄糖的能力减退,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之一。

41.高血压: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

我国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为高血压。

42.高血压危象:因紧张、疲劳、寒冷、嗜铬细胞瘤发作、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小动脉突然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剧上升,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血液供应而产生危急症状;在并发急性肺水肿、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心肌梗死、脑血管狭窄时,即使血压仅中度升高,也是为高血压危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