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起源
乾燥式咖啡的酸度則比較低,風味也比較多 變化 。
Q&A
Q:咖啡原自於何種語言“Qahwah”,意 指植物飲料?
A:阿拉伯語 Q:咖啡豆因其顏色變化最後呈深紅色,
又叫做? A:咖啡櫻桃 Q:何種咖啡品種的產量最多 A:阿拉比卡種
咖啡的烘焙
烘焙(Roast)是指將生豆烘炒至最佳狀態, 因而創造出咖啡獨特色澤、味道及香氣的 過程。
p.179
咖啡豆
豆子本身是由許多層層材質所包住,包括銀 色的外皮,類似羊皮紙質 (pergamino),黏液, 黏漿狀物質(果皮),果肉,和它的表殼-外皮。
這些甜甜的黏漿狀物質和咖啡豆本身的相互 作用決定了許多咖啡豆的口味。
果實由外而內包括外皮、果肉、內果皮 Parchment、銀皮(Silverskin),最裡面的果實 就是咖啡豆,每顆果實含兩顆種子,各呈半 月形。
生長於海拔 3000 呎 以 上的藍山區而得名。具有咖啡的 所有特質,口味芳醇豐富、濃郁、適度而完美的酸 味, 三味 ( 甘、酸、苦 ) 優卓調合,為咖啡中的極品。一般 都單品飲用。但由於產量極少價錢昂貴。故市面上很少 見到真正的藍山,多是味道極接近之綜合藍山。
咖啡的主要產國
瓜地馬拉 Guatemala 在瓜地馬拉中央高地區生長著一些世界上最好、 口味最獨特的咖啡。其酸度較強,濃度中等、口 感豐富、味道芳醇而稍帶碳燒味
水一滴一滴的抽出,依 量多寡約需4~8小時, 如用輕度烘焙豆,則風 味會失去,且酸味轉強, 故應選用深烘焙豆為宜, 而較細的研磨度能增加 與水的接觸面積,以抽 出最好的風味。
比亞所產最好的咖啡之一,酸味略低於曼特寧 'Medellin',但在濃度和口感上卻一樣的豐富。
咖啡的主要產國
牙買加 Jamaica 為聞名於世之‘ 藍山咖啡 ’的出產地。
牙買加所生產的咖啡品質兩極化,低地所生長的咖啡品 質非常普通,僅用來製作成或混合為廉價咖啡,高地所 生產的咖啡則被視為 世界上最高級的品種, 主要為 Jamaica Blue Mountain牙買加藍山:被視為是世界上最 有名,最昂貴和最的咖啡。
Q&A
Q:世界第一生產國?
A:巴西
Q:深棕色甚至黑色表面上有油脂的痕跡,含 有一種碳灰的苦味是何種烘焙法?
A:特深炒 Q:藍山咖啡的出產地? A:牙買加 Q:何種咖啡酸中帶有葡萄酒香? A:夏威夷的Kona
單品咖啡豆
名稱 產地
藍山
加勒比 海、牙 買加
巴西山 南美洲 多士 巴西
哥倫比 南美洲
強 中 中 中 強 產於高地的香味及酸味濃 厚;以中深焙佳
瓜地馬 中美洲
拉
瓜地馬
Hale Waihona Puke 拉夏威夷 美國 可娜
中 中 中 弱 中 良好的酸味及滑順的口感, 常用來做混合咖啡
中 強 中 中 強 帶強酸和獨特的甘香味, 具熱帶風情的風味 p.178
單品咖啡豆
名稱 產地
曼特寧 印尼
蘇門答 臘
摩卡
葉門
衣索匹 亞
味道特性
屬於茜草科植物,樹高2-5公尺,為常綠 喬木
種植條件: 半山、涼爽的森林 全年豐沛雨量(1,000-2,000公釐) 排水良好的火山土壤 溫度在大約攝氏20度左右 理想的海拔高度為200-2000公尺
p.174
咖啡豆
咖啡種子播種23年開花 開花後6-8個月 果實成熟
咖啡果實為核果,最初呈綠色,逐漸轉黃變紅, 成熟後則為深紅色,因此又稱咖啡櫻桃 ( cherries ),每年的冬天(乾季)是收成期。
常敏感,故其生長條件─至少高於海平面 900 公尺的高地氣候,高度愈高,咖啡豆烘培出 來的品質愈好。此品種咖啡因含量較低 (1.1 1.7%)。咖啡豆的顏色呈綠到淡綠,形狀橢圓, 溝紋彎曲。 適合單品咖啡、綜合咖啡、加味咖啡
p.175
咖啡品種
羅姆斯達(Coffea Robusta)─ 印尼爪哇島為主要栽種地約佔世界產量的 20%
亞
哥倫比
亞
味道特性
備註
甘香醇苦 酸
強 強 強 弱 弱 中度烘焙,味道均衡,品 質最佳的高級品
弱 中 中 中 弱 世界第一生產國,酸、苦 適當,屬中性口味
強 強 強 弱 中 產量位居世界第二,具濃 醇的香味,以中、深度烘 焙最佳。
p.177
單品咖啡豆
名稱 產地
墨西哥 中美洲 墨西哥
味道特性
備註
甘香醇苦 酸
水入壺,然後將漏斗嘴緊套進壺口, 並將水煮沸, 當沸水深入漏斗內時, 邊攪泡約40秒至1分鐘,然後熄滅 酒精燈。此時待咖啡下降回壺,便 可取下漏斗倒出飲用。
p.189
沖泡咖啡的製作方法
虹吸式(Syphon)咖啡沖泡法 作法注意事項: 用乾布擦拭下容器底部 放入濾布,並拉好彈簧鍵鉤 下容器水滾後才能將容器插入套好 攪拌技巧:順向、均勻
啡、咖啡精。
p.176
咖啡的採收及生產過程
一般而言,咖啡豆加工可分三種方式 ﹕乾燥式 (dry or unwashed method) 、水洗式(wet method)及半水洗法(Semiwashed Method)
乾燥式又稱東印度群島法,是最早的處理法, 曝曬時間20天。
程序:採摘→清洗篩選→ 乾燥(曝曬)→ 脫殼(銀 皮仍留在果肉上) →選別與分級。
咖啡的烘焙
烘焙分成主要的五大類:淺(light),中 (medium),中深(Medium dark),深 (dark),和特深(very dark)。
淺炒的咖啡豆(淺褐色)會有很濃的氣味,很 脆,很高的酸度是主要的風味和輕微的醇度。
&試驗用、屬美式烘焙(為美國西部人士所好) 中炒的咖啡豆(淺棕色)有很濃的醇度,同時
p.189
沖泡咖啡的製作方法
濾紙滴泡式drip Fliter:具有實用(不可重複) 、
衛生的要點 適合人少、杯少時用 器具:玻璃壺、專用濾紙、
長嘴水壺、過濾壺 輕度烘培、粗研磨的咖啡粉
放入濾紙中, 以滾水 徐徐注 入咖啡中央後及於週圍, 再 由週圍回到中央,滾水經由 研磨的咖啡粉滴入壺中,每 杯用水約 8~10 公克。滾水 溫度為 100℃。
─30%。 對熱帶氣候有極強的抵抗力,容易栽培。在海
平面高度 200─600 公尺的地方長的特別好。 但特有之抵抗力亦使得其濃度較高,口味較苦
澀。其咖啡因含量較高 ( 2─4%) 。 咖啡豆的外型較圓,顏色為褐色,直溝紋。 適合冰咖啡、即溶咖啡、罐裝咖啡。
p.175
咖啡品種
利比里卡種(Leberica)- 量少,印尼爪哇島有種植,用於綜合咖
p.193
沖泡咖啡的製作方法
濾紙滴泡式drip 作法:
打開鋪平 放粉、熱水(使粉悶) 30秒後注水、由內向外同心圓倒入50% 有泡沫膨脹效果(粉須新鮮、水溫夠) 再倒水到滿。 ❖使用後清洗放入冰箱冷藏(防止氧化),需 天天換水。
p.193
沖泡咖啡的製作方法
水滴法(荷蘭式出水) 是由荷蘭人發明,由冷
色黃金(Green Gold) 台灣常見的有哥倫比亞洗水豆。
p.180
咖啡的採收及生產過程
半水洗式:先將漿果的皮、果肉剝掉(和水洗 法一樣),然後不經發酵,直接將果肉、漿果 乾燥,此法盛行於印尼一帶,如曼特寧。
水洗式或乾燥式都能生產出最優質的咖啡。 水洗式咖啡一般來講會有比較鮮明的酸度和 一致的風味
酸味穩定、風味較佳 ,稱為「自然咖啡」 常見的有巴西山多士、摩卡
p.180
咖啡的採收及生產過程
水洗法:用大量的水去除果皮,18世紀荷蘭 人引進,稱西印度群島法。
程序:採收→ 清洗篩選漿果→剝皮 →洗去果 肉 →發酵(1-2天) →洗去黏膜→浸泡篩選種子 →乾燥→拋光(去殼)
酸性略強 未精製咖啡稱為羊皮咖啡;精製咖啡稱為綠
主要的品種有Antigua,Coban,Huebuetenango. Guatemala Antigua: 豐富而複雜的口味,帶著一 些可可香。
第一產地位於緊臨墨西哥山岳地帶的聖馬爾克斯 (知名品牌)--被認為是瓜地馬拉品質最好的咖啡.
咖啡的主要產國
夏威夷 Hawaii 在靠夏威夷西南海岸的康那 ‘Kona’ 島上出產著 一種最有名且最傳統的夏威夷咖啡 。
p.182
Q&A
Q:又稱東印度群島法的咖啡豆加工法 為何?
A:乾燥法 Q:酸性較強,須經發酵的咖啡豆加工
法為何? A:水洗法 Q:咖啡味道80%取決於哪一個程序 A:烘焙
咖啡的主要產國
巴西 Brazil 咖啡的生產量佔世界總量的 1/ 3, 在整個咖 啡交易的市場上雖然佔著極重要的地位。但 由於巴西咖啡工業一開始即採價格策略─即 低價、大量栽植,故所生產的咖啡品質平均 但較少極優的等級,一般被認為是混合調配 時不可缺少的咖啡豆。
唯一生產於美國的咖啡,康那海岸的火山岩土質 孕育出此香濃、甘醇的咖啡。
康那 Kona ‘ 在其適度的酸中帶著些微的葡萄酒香, 具有非常豐富的口感和令人無法抗拒的香味。如 果您在品嚐咖啡前喜歡先享受咖啡那撩人的香氣, 或是覺得印尼咖啡太濃、非洲咖啡酒味太重、中 南美洲的咖啡又過於強烈,則康那會是最佳的選 擇。
備註
甘香醇 苦酸
中 強 強 強 中 帶苦味的濃醇風味,及芳 醇香氣,中度烘焙,口感 很好,深度烘焙更覺甘甜
中 中 強 弱 強 摩卡是以出口咖啡聞名的 港口,摩卡馬塔里咖啡是 葉門所產之頂級品;
衣索皮亞拉哈拉摩卡
p.178
沖泡咖啡的製作方法
虹吸式(Syphon)咖啡沖泡法 利用真空原理的過濾咖啡 最能表現咖啡風味的方法 器具:一組塞風、濾布 將咖啡粉放入上面的漏斗中,再加
調配:讓好的留下,不好的去掉,更好 的加進來。
p.176
調配原則
熟知各種單品種咖啡的特性 用性格不同的咖啡豆來組合 以有個性的良質醇味咖啡豆為主體,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