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昌大学动物学复习资料汇总

南昌大学动物学复习资料汇总

南昌大学动物学复习资料杨光焱南昌大学生物科学141班 5601114030无脊椎动物包括脊索动物以外的所有动物。

一、原生动物门1)代表动物——草履虫1、生活环境:富含有机质的淡水中。

2、形态结构:形似倒置的草鞋;表膜密被纤毛,细胞质中分化出多种细胞器,有大小两个细胞核,大核与营养有关、小核与生殖有关。

3、运动:纤毛摆动,使虫体沿纵轴旋转前进。

4、生殖: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2)原生动物的分类:1、鞭毛纲:运动胞器为1或多根鞭毛;多自由生活,少寄生;无性生殖为纵二分裂,有性生殖为同配或异配生殖。

如眼虫、夜光虫(与赤潮有关)。

2、肉足纲:运动胞器为伪足;多自由生活,少寄生。

常见种类:痢疾内变形虫、太阳虫。

3、孢子纲:全寄生,行渗透营养,裂体生殖、孢子生殖、配子生殖。

如疟原虫。

4、纤毛纲:运动胞器为纤毛(较鞭毛短而多),分化出多种细胞器,细胞核有大小一,横二分裂。

常见种类:草履虫、栉毛虫、棘尾虫、喇叭虫。

3)疟原虫生活史:当雌性按蚊叮咬病人或带虫者血液时,在红细胞内发育的各期原虫可随血液进入蚊胃,仅雌、雄配子体继续发育,其余各期原虫均被消化。

在蚊胃内,雌、雄配子体发育成雌、雄配子。

雄配子钻进雌配子体体内,受精形成合子。

合子逐渐变长,可游动,成为动合子。

动合子能穿过蚊胃壁,在胃弹性纤维膜下形成圆球形的卵囊。

随着卵囊增大,囊内的核和胞质经反复分裂进行孢子增殖,生成成千上万个子孢子。

子孢子随卵囊破裂释出,或由囊壁上的微孔逸出,随血淋巴集中于按蚊的唾腺。

当受染蚊再次吸血时,子孢子即可随唾液进入人体,又开始在人体内发育。

疟原虫的中间宿主是人,终末宿主是蚊;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钉螺,中末宿主是人。

4)伸缩泡在草履虫的内质和外质之间有两个伸缩泡,一个位于身体前1/3处,另一个位于身体后1/3处。

每个伸缩泡向其周围的细胞质中呈放射状地伸出几个收集管。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时可以发现,收集管的端部与内质网分出的分支小管连通,在伸缩泡上及收集管上都分布有成束的收缩纤维(又称收缩丝),当收缩纤维收缩时,便可将内质网收集到的体内过剩的水分(也包含着少量的氨、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入收集管,再注入伸缩泡,最后通过固定在体表上的开孔——表膜小孔(又称排泄孔)排出体外。

位于身体前、后部的两个伸缩泡和收集管,总是在交替地进行收缩,以调节体内水分的平衡。

二、多细胞动物的起源1、生物发生律①生物发生律是了解动物类群亲缘关系及其发展线索的定律,尤其对许多动物的亲缘关系和分类位置不明确时,通常由胚胎发育来解决。

②生物发生律是一条客观定律,不仅适合动物界,而且适用于整个生物界。

③个体发育不是简单地机械的重复,个体发育中也会有变异出现,它又不断地补充系统发展。

④个体发育与系统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系统发展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短重演系统发展,而且又补充和丰富系统发展,即其种族发展史。

2、体腔的形成形成体腔的两种方法:①端细胞法(在卵裂形成囊胚时,出现两个原始囊胚层细胞,发展为原中胚层带,以后中胚层带的中央裂开形成一空腔)②体腔囊法(由原肠背面两侧内胚层胚胞向外胚层伸展,最后形成一囊胚体,其中的口空腔就是体腔)。

三、腔肠动物门:1)分类:1、水螅纲:一般为小型的水螅型或水母型动物,水螅型结构较简单,只有简单的消化循环腔,无口道,水母型一般有缘膜,触手基部有感觉器官——平衡囊,单个或群体生活,有的有世代交替,性细胞由外胚层产生。

如水螅、薮枝螅、桃花水母。

刺细胞胚层在外胚层2、钵水母纲:多为大型水母(钵水母无缘膜,感觉器官为触手囊,结构复杂,在胃囊内有胃丝),水螅世代不发达,性细胞由内胚层产生,如海蜇。

刺细胞胚层在内外胚层。

3、珊瑚纲:固着生活,单体或群体生活,只有水螅型无水母型,无世代交替,大多具发达的骨骼;性细胞由内胚层产生。

如海葵、红珊瑚。

刺细胞胚层在内外胚层。

2)外胚层:(水螅:外皮肌细胞、刺细胞、间细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3)主要特征:1、辐射对称:只有上下之分,没有左右之分,只适应于在水中营固着的或漂浮的生活。

2、两胚层、原始消化腔:原肠腔可以行细胞外和细胞内消化。

消化腔兼有循环的作用,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又称消化循环腔。

有口无肛门,口有摄食和排遗的功能。

3、组织分化:细胞分化、分化简单的组织。

4、肌肉结构5、原始神经系统——神经网:神经传导不定向。

四、扁形动物门1)门的主要特征:1、生活习性:少自由生活,多寄生。

2、形态结构:身体扁平,左右(两侧)对称,有的假分节;具有三胚层,出现了中胚层,皮肌囊发达,出现了器官系统的分化,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排泄系统为原肾管(有焰细胞),具梯状神经系统。

皮肌囊:扁形动物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共同形成的体壁,称为皮肌囊。

体壁包裹全身,既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又有运动的功能。

3、生殖发育:多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具固定生殖腺和生殖导管,出现交配和体内受精。

2)分类1、涡虫纲:体表有纤毛,多自由生活,少寄生,多数肠道发达,感觉器官较发达,间接发育的种类经牟勒氏幼虫阶段。

如三角真涡虫。

2、吸虫纲:体表无纤毛,寄生,肠道简单,神经不发达,感官消失;出现吸盘、锚、钩等附着器官、生殖系统发达,生活史复杂、多数有中间寄生,如三代虫、指环虫、日本血吸虫、华枝睾吸虫、姜片吸虫。

3、绦虫纲:体表无纤毛、体内寄生;体扁平带状,假分节、消化系统消失,生殖系统发达,雌雄同一节片。

如猪肉绦虫,牛肉绦虫。

3)生活史特点:1、虫卵必须下水才有机会发育2、均为生源性吸虫,需一种以上中间宿主3、发育的基本阶段:虫卵—毛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虫—成虫华枝睾吸虫生活史:虫卵进入水中,第一中间寄主为纹沼螺、中华沼螺、长角沼螺等,尾蚴成熟后自螺体逸出,到第二中间寄主,鲤科鱼类及米虾、沼虾等。

肝片吸虫生活史:中间寄主为锥实螺,由尾蚴成熟后离开中间寄主在水中游动若干时间,尾部脱落成囊蚴,固着在水草上和其他物体上,感染牛羊的肝胆管。

布氏姜片虫生活史:中间寄主:扁卷螺,成虫寄生于人或猪的小肠内。

日本血吸虫:中间寄主:钉螺。

毛蚴自钉螺软体部分侵入螺体,进行无性繁殖,先形成母胞蚴,母胞蚴成熟破裂后释放出多个子胞蚴,子胞蚴成熟后即不断放出尾蚴,一条毛蚴进入螺体后能繁殖到数万甚至十万条尾蚴。

寄主:人体或哺乳动物的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内。

猪带绦虫:当孕卵节片或虫卵被中间寄主——猪吞食后,在其小肠内受消化液的作用,胚膜溶解,六钩蚴孵出,利用其小钩钻入肠壁,经血流或淋巴流带至全身各部,在肌肉中经60-70天发育成囊尾蚴。

4)两侧对称和三胚层出现对动物演化的意义:两侧对称即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

其体可明显分为前后,左右,背腹。

体背面发展保护功能,腹面发展运动功能,向前的一端总是首先接触新的外界环境,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越来越向体前端集中,逐渐出现了头部,使得动物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使动物的感应更为准确、迅速而有效。

两侧对称不仅适于游泳,又适于爬行。

从水中爬行才有可能进化到陆地上爬行。

因此,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体结构和机能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的意义,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善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得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如由中胚层形成复杂的肌肉层,增强了运动机能,再加上两侧对称的体型,使动物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摄取食物,这无疑促进了新陈代谢机能的加强。

由于代谢机能的加强,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

扁形动物开始有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原肾管系。

又由于动物运动机能的提高,经常接触变化多端的外界环境,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进一步发展,已开始集中为梯型神经系统。

此外,中胚层所形成的实质组织有储存养料和水分等多种功能,动物可以耐饥饿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抗干旱,因此,中胚层的形成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中胚层产生的意义有哪些?答:(1)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特别是运动机能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的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2)促进了新陈代谢,增加了运动(肌肉层)、摄食、消化的功能,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3)神经系统和感官向前集中;(4)取代了内、外胚层的生殖机能,有了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管道,同时出现了交配和体内受精的现象;(5)中胚层形成实质组织,可贮存养料、水分、耐饥饿、抗干旱,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五、环节动物门1)不同纲内的幼虫阶段:1、多毛纲:头部明显,感官发达,体两侧有疣足,雌雄异体,发育中有担轮幼虫,多海产,如沙蚕。

2、寡毛纲:头部常退化,无疣足,以刚毛协助运动,有生殖环带,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形成卵茧,无幼虫期,直接发育,淡水或内陆土壤中生活。

如水丝蚓、环毛蚓。

3、蛭纲:一般称水蛭或蚂蟥。

体扁长,体节数恒定,体节又分体环,无疣足和刚毛,体前后端各有一个吸盘,多营暂时性体外寄生;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形成卵茧,直接发育。

2)真体腔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

它的外围由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这种体腔叫做真体腔。

何谓担轮幼虫?它与现存那类动物的结构相似?答:海产环节动物的个体发生中,经胚胎发育形成的幼虫称担轮幼虫。

它呈陀螺型,体中部有2圈纤毛环,位于口前的一圈称原担轮,口后的一圈称后担轮,体末端有端担轮。

内部结构中,消化道完整,体不分节,具一对原肾管,有原体腔,神经与上皮相连。

从这些特点可看出它与原腔动物的结构相似。

3)主要特征1、体分节: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

同律分节:环节动物身体的各个体节,外部与内部形态上大部分基本相同。

环节动物分节增强了运动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为动物体进一步发展分化提供了基础,如异律分节,分化出头胸腹等各部分。

六、软体动物门:(也称贝类)1)齿舌:是一种长在大多数软体动物的头上用来帮助进食的器官。

一般来说,软体动物的齿舌有几千颗微小的牙齿,在吃东西时,这些牙齿像锉一样把食物磨碎,并运送到口腔内。

2)胚胎发育的幼虫阶段:个体发育中经单轮幼虫和面盘幼虫,单轮幼虫的形态与环节动物多毛类的幼虫近似,面盘幼虫发育早期背侧有外套的原基,且分泌外壳,腹侧有足的原基,口前纤毛发育成缘膜或称为面盘。

淡水蚌类的发育经钩介幼虫,头足类、淡水螺类等为直接发育。

七、节肢动物门1)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具几丁质的外骨骼,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2)身体具体节,而且是明显的异律分节,一般可分头、胸、腹3部分。

(3)具有分节的附肢,一般每节一对,司多种功能。

(4)具有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心脏在消化道背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