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政治考点复习及命题预测: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专题线索〗立足“一条主线”:立足发展生产这条主线明确“一个关系”: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把握“一个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突出“三个主体”:从国家、企业、劳动者三个角度理清知识脉络:国家如何发展生产;企业如何经营;劳动者如何就业与投资牢记“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及其关系〖整合突破〗核心考点一、生产消费与经济制度[考点整合]一、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生产的产品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调节生产。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新的较高水平的消费会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二、供给侧改革1.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优化资源配置方式。
②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2.分析当前我国加强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学依据并分析建议措施(1)经济学依据: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的升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结构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
②国家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
供给侧改革有利于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③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④供给侧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举措。
(2)建议措施: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提高投资有效性。
②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化解产能结构性过剩,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④推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异同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3①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④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
[考题引领]1.(2017·全国新课标卷Ⅰ)某地政府逐步将市政道路、地下管网、污水和垃圾处理、土壤和水土修复等公益类项目和非运营类项目向社会开放,允许企业参股投资和经营。
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 )①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优势②提高公益类项目的运营效率③让市场决定公共资源的配置④逐步建立国有资本退出机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7·全国新课标卷Ⅱ)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下一阶段央企改革的重点工作:巩固加强一批、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
新一轮央企改革的目的在于( )①推进资源整合,实现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②增强央企活力,不断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③促进央企强强联合,提高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④完善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命题预测]1.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正在赶超美国,而在这个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公司就是阿里巴巴集团。
2016年,阿里巴巴旗下两个平台的总交易额突破1.1万亿人民币(约合1 700亿美元)。
每年的11月11号,以天猫、京东为代表的大型电子商务网站,一般会利用这一天来进行一些大规模的打折促销活动,该活动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规模的商业活动。
这说明( )①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决定了消费的方式和水平的变化②受求实心理主导,网络团购是值得提倡的理性消费③网络团购减少了流通中的货币量,方便了消费者购物④价格不仅影响消费水平,也会影响消费方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17年8月3日,内蒙古首条高铁——张呼高铁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东段开通运营。
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东间的运行时分由原来的1小时压缩至40分钟,大大缩短区域间人员往来、货物流通的时空距离,不仅刺激了大众外出旅游的欲望,也带动了沿线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这告诉我们①沿线地区,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②高铁的开通使沿线居民收入普遍提高③生产决定人们的消费质量和水平④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3.2017年8月18日至21日,第18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在内蒙古包头市举行,本届绿博会以“绿色理念、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为主题,吸引全国近两千家“三品一标”优质企业,上万个特色产品参展。
不同收入水平下人们的绿色消费倾向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企业的绿色生产倾向有不同的表现。
以前二者关系的是①人们的绿色消费倾向对企业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②生产对消费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③收入是消费升级的前提和基础④消费决定生产的方式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4.2017年9月26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330 763.8亿元,同比增长15.5%;利润总额19 114.1亿元,同比增长21.7%;对于国有企业的效益回升,分析认为,主要归因于石油加工、煤炭和钢铁等行业效益明显提升。
这表明我国①国有经济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占支配地位②国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体作用③国有经济竞争力和控制力在不断提高④国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A. ②③B. ②④C. ③④D. ①④5.2017年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企业公司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指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组织形式,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必要条件。
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是基于①有利于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②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激发国有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的要求④有利于夯实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6.2017年8月20日,中国联通集团下属A股上市公司中国联告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发布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引入了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京东等一批大型互联网公司,首次出现“电信运营商+互联网”的资本与业务创新模式。
这一改革有利于①培育壮大中国联通创新发展的新动能②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平等地位③各种所有制资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④进一步优化我国的所有制结构A. ①③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高考锦囊]1.细读选项与题干,“一眼”看透题眼(见引领1)看到中央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可知属于公有制经济;看到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草根经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可知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三个“W”(1)What(是什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2)Why(为什么):①原因:生产力状况决定的、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意义:三个“有利于”。
(3)How(怎么办):①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②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③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3.步步为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见引领2)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保值增值→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核心考点二企业经营与劳动就业[考点整合]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1.公司经营与发展的措施(1)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的产品。
(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创立企业自主品牌,形成自己的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
(4)要遵守市场规则,公平竞争;要诚实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5)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
(6)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质取胜,增强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拓展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间;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对外贸易中,要熟悉国际相关法律、规则,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在国际竞争中,中国企业如何规避风险,提高国际竞争力(1)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学会利用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树立竞争优势。
(3)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
(4)诚信经营,坚持名牌发展道路。
(5)坚持市场多元化,积极应对国际风险;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立足国内市场开发。
(6)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扩大海外投资和办厂,合理规避贸易风险。
二、劳动就业与权益保护1、就业的重要意义: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②a.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b.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化、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解决好就业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2、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和方法:①从需求的角度看,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要解决就业问题,从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对劳动者的需求,增加就业岗位。
②从国家的角度看,国家应该积极促进就业。
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深化改革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不断拓展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