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专题考试答案
一. 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 中国药典2015版第四部通则0931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包括第一法(篮法)、第二法(桨法)、第三法(小杯法)、第四法(桨碟法)、第五法(转筒法)。
2 药物溶出度仪机械验证指导原则中的溶出度仪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931〉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中第一法和第二法的仪器装置。
3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标准建立可采用下列两种溶出度控制方法:分别为单点检
测和两点或多点检测。
4 采用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第一法或第二法测定时,进行普通制剂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前,应对仪器装置进行必要的调试,使转篮或桨叶底部距溶出杯的内底部25±2mm。
5采用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第一法或第二法测定时,分别量取溶出介质置各溶出杯内,实际量取的体积与规定体积的偏差应在±1%范围之内。
6实际取样时间与规定时间的差异不得过±2% ,按照品种各论中规定的取样时间取样,自6杯中完成取样的时间应在 1 分钟内。
7 取样位置应在转篮或桨叶顶端至液面的中点,距溶出杯内壁10
mm处;取样后立即用适当的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
秒内完成。
8 需要调节pH值时,一般调节p H 值至规pH值±0.05 之内。
9 f1值越接近0,f2值越接近100 ,则认为两条曲线相似。
一
般情况下,f1值小于15或f2值高于50 ,可认为两条曲线具
有相似性,受试(变更后)与参比产品(变更前)具有等效性。
10溶出度仪在安装、移动、维修后,均应对其进行机械验证。
通常每 6 个月验证一次,也可根据仪器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名词解释(每空5分,共15分)
1 溶出度(释放度)系指
溶出度系指活性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普通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在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制剂中也称释放度。
2 崩解系指
崩解系指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除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囊壳外,应全部通过筛网。
3 溶出曲线系指
系把在不同时间点测得的溶出量按次序依次连接起来,成为一条连续的曲线。
三.问答题(共45分)
1 篮法适用范围及优缺点(10分)
适用于:胶囊、丸剂、片剂、漂浮的制剂
不适用于:崩解型片崩解后颗粒下沉的片剂,或粘性易堵塞筛网的制剂
优点:应用广泛、装置简单、成熟
缺点:1 制剂在篮中的位置对测定有影响
2 篮下流体力学死区
3 崩解性片崩解后颗粒下沉的片剂,底部易形成“锥型堆积”----可用桨法或桨法加沉降篮试验确定
4逸出气体对测定有影响
5粘性物质易堵塞网孔
6自动化比较困难
2 桨法适用范围及优缺点(10分)
适用范围:片剂、胶囊、丸剂;崩解型片崩解后颗粒下沉的片剂,底部易形成“锥形堆积”。
可用篮法或桨法加沉降篮试验来确定
优点:应用广泛、适用性强、易于自动化
缺点:1流体动力学复杂,制剂在杯中的位置影响药物溶出
2漂浮制剂不适用
3对搅拌桨和溶出杯几何尺寸的精密度要求较高,搅拌轴方向的微小改变会引起溶出结果的明显偏离
3 BCS分类(10分)
1类:高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
2类:低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
3类:高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
4类:低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
4用非模型依赖法比较溶出曲线时应满足什么条件:(15分)
1 应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对受试和参比样品的溶出曲线进行测定。
两条曲线的取样点应相同(如15、30、45、60分钟)。
应采用变更前生产的最近一批产品作为参比样品。
2药物溶出量超过85%的取样点不超过一个。
3第一个取样时间点(如15 分钟)的溶出量相对标准偏差不得超过20%,其余取样时间点的溶出量相对标准偏差不得超过10%。
4当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15分钟内的溶出量≧85%时,可以认为两者溶出行为相似,无需进行f2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