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时事评论题
(一) 解题思路
1. 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搞清材料的主旨,归纳出材料的中心论点。
当然有的试题已经给出了论点。
如:2014江苏高考政治第37题第(3)小问要求以“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
2. 针对材料中所提供的现象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对社会的积极、消极方面的影响。
如2014江苏高考政治第37题第(3)小问如: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拓宽了公众投资渠道,有助于增加公众财产性收入;冲击了金融市场既有利益格局,推动我国金融市场改革,促进金融资源合理配置。
互联网金融创新具有一定的自发性,且目前监管滞后,其逐利动机会催生投机行为,导致金融风险,这将会破坏金融秩序,影响经济发展。
3. 对这件事情下结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或进行呼吁,从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如:2014江苏高考政治第37题第(3)小问,因此需要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加强立法和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金融监管的决策,既要充分听取专家的建议,又要广泛听取企业和公众的意见,使立法既合乎市场经济规律,又合乎民意。
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明确在金融市场监管中的职责,坚持依法行政,确保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 题组训练
1. (2014·上海卷)从国内实践看,经济运行出现波动,具有客观必然性。
只要波动幅度与经济增长目标之间的偏差能为社会承受,则波动处在合理区间;但若波动幅度过大,就会超出社会承受力,危及经济发展。
基于此,目前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思路是:当经济运行波动处于合理区间时,政府不再出台较强烈的短期调控政策,尽量减少对市场活动的干预;政府宏观调控的关键在于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即守住稳增长、促就业的“下限”和防范通货膨胀的“上限”,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注:①防范通货膨胀表现为稳定物价,防止商品价格普遍和持续上涨,货币贬值。
②研究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呈现反方向变动关系。
在一轮经济波动周期中,经济增长往往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下降;经济回落到致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述对政府科学的宏观调控思路的理解。
要求:(1) 围绕论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论述。
(2) 论题、总论点(结语)、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合乎逻辑,较全面深入。
(3) 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 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2. 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特别提出政府要以身作则,带头推进政务公开,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提高决策透明度,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
这就抓住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
因为,政府的行为对社会行为有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所以,政务诚信建设必须一马当先,并且要抓实抓好。
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以“政务诚信一马当先”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
要求:(1) 围绕论题,在论述中准确运用所学过的知识。
(2) 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 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3. (2013·上海卷)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
国务院《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要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并重,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阐述如何发挥好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要求:(1) 围绕论题,在论述中准确运用所学过的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2) 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 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 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4. 诚信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传统诚信思想如“神无长事,享于克诚(对鬼神的虔诚)”——《尚书·太甲下》,“诚者,君子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荀子·修身》……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视诚信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使诚信成为安身立业、社会交往、治国安邦之根本。
历代思想家不断挖掘提升它;统治者使之以封建纲常的形式维护其阶级统治,社会大众使其内化为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特质并经世致用。
诚信之德在中国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近年来各种食品药品安全“门”不断考验着消费者的承受力,这一扇扇“门”的开启,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对此,政府重拳出击,人民呼呼“营造诚信环境、树立诚信品牌”。
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以“营造诚信环境、树立诚信品牌”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
要求:(1) 围绕论题,在论述中准确运用所学过的知识。
(2) 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 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5. 2014年2月,南宁女孩石芳丽撞伤老人韩建后勇于承担责任,得到老人的谅解,老人的儿子还帮她重新找了一份工作,这一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当媒体问起这事时,两人是这样回答的:
石芳丽:“我想过要赔多少钱,想过怎么样照顾老人,也想过辞职后怎么找工作,就是没想过撂下老人偷偷跑了。
”
韩健:“这姑娘一家人都挺厚道,家里也的确困难,我有医保,就不用她赔了。
儿子能给她张罗一份新工作,我也挺开心。
”
在当今这个“扶不扶”都需要思考的社会,石芳丽和韩建的行为传递了和谐向上的正能量。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怎样把这种正能量在全社会发扬光大?
要求:(1) 围绕论题,在论述中准确运用所学过的知识。
(2) 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 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6. 材料一近日,我国很多地区持续遭遇严重雾霾天气。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显示,截至2013年1月13日零时,在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
此事再次引发全社会对于空气质量的关注。
材料二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近日空气首要污染物是PM10和PM2.5。
PM10是指直径大于2.5微米、
等于或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分别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材料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1月15日在出席会议时谈及空气污染治理问题。
他说:“积累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他同时强调,要直面雾霾天气,政府“应公开透明、及时并如实向公众公开PM2.5的数据”。
运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知识,论证“解决空气质量问题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努力”这一论题的合理性。
要求:(1) 围绕论题,在论述中准确运用所学知识。
(2) 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 学科术语使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