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郦道元《三峡》柳宗元《游黄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郦道元《三峡》柳宗元《游黄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古文阅读,完成7~10题。

(共14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

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

其缺者为崖峭岩窟。

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

揭水①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

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

溪水积焉,黛蓄膏渟②。

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

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腭③。

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

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

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

山舒水缓,有土田。

(选自柳宗元《游黄溪记》,有删节)
【注】①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

②黛蓄膏渟(tíng):溪水积在潭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

③龂(yín)腭(è):龂,牙根。

腭:牙床。

7.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或短语。

(4分)
(1)略无阙处:
(2)飞漱其间:
(3)两山墙立:
(4)其下大石杂列:
(5)方东向立: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5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
9.乙文运用丰富的写作手法描绘沿途所见黄溪风光,请分析“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所采用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效果。

(3分)
10.请选出下列选项中对甲乙两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
A甲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视觉的角度,正侧面描写结合,刻画出三峡两岸山石的高窄。

B甲文通过猿猴哀转啸叫的描述,并引用渔人的歌,共同体现出三峡凄清的氛围下人与动物处境的凄凉。

C乙文作者在描摹景物的过程中直接流露出自己对景色的情感,例如“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

D乙文像甲文一样,也采用总起的方式,先介绍对象的整体面貌,而后再选择不同的角度和内容做具体描绘,思路清晰,秩序井然。

1.空缺的地方;飞泻冲荡;像墙一样矗立;杂乱排列;朝东面站立(4分)
2.(1)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2)来到初潭,(这里的景致)新奇美丽,美得几乎让人无法形容(5分)
3.运用比喻和叠词,生动写出溪水的清澈、弯曲,以及流动时的无声。

(3分)
4.A(B并没有体现动物处境的凄凉;C这两句都是客观描写,并没有直接抒情;D乙文没有采用总起的方式。

)(2分)
乙文参考翻译:
黄溪距离永州城约七十里,由东屯向南行走六百步,就到达黄神祠。

黄神祠后面的高山陡峭险峻,犹如两面高墙矗立,山上并排生长着红花绿草,这些花花草草顺着山势蜿蜒起伏,或升或降,或沉或浮。

那些没有花草的地方,则是悬崖峭壁和各种岩洞。

黄溪水底铺满了小石头。

过了黄神祠,提起裤脚涉水八十步,来到初潭,(这里的景致)新奇美丽,美得几乎让人无法形容。

初潭的大概轮廓像一个剖开的大瓮,侧壁高达千尺。

溪水汇聚在这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水流疾速,像一道白虹,沉静得没有一点声音;有数百尾鱼儿游来游去,相聚在石头底下。

又往南走百步,来到第二潭。

周边的岩石高峻耸立,靠近激流,(山石的形状)像猛兽龇牙咧嘴,参差不齐。

潭下许多大石块杂乱排列,可以当桌凳坐下来畅饮。

(石上)有一种红头黑翅膀的鸟,大的像天鹅、朝东面站立。

从这里再往南数里,地貌变化不大,树木茂盛,山石清瘦,流水锵然有声。

再往南行一里,来到一片广阔幽深的平野,这里依山傍水,山路平坦,水流舒缓,有土地田园。

黄神活着的时候,就居住在这个地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