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一颗爱心。
放飞希望,乐此不疲。
这就是和平老师们的真实写照,也是我的执着追求。
做一名有幸福感的老师2013-09-17 15:07 作者:飞扬31042人读过| 5条评论相关文章| 我要投稿学生喜欢就是幸福。
春雨能温暖冰封的泥土,朝阳能扶蔚心灵的湖水,生命的歌声能唤醒一粒粒沉睡的种子。
爱学生,就要像春风化雨般无声,让它成为莘莘学子心目中的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最为催人奋进的有效情愫,让它成为人的一生中一道最赏心悦目的亮丽景致。
师爱就是要每个学生都享受到爱的权利,不要留有死角,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老师的爱。
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时时,事事为学生着想,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相信学生一定会喜欢我们的。
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幸福的教师。
取得成绩就是幸福。
要想取得好的成绩这需要老师做大量的工作,由课前的认真备课,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做好充分的课堂预设到课堂上的循循善诱,当好学生的引导者、领路人,以及课后的个别辅导和检查工作,这都是一个个非常繁琐而复杂的任务,可每当看到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我们的心里就会感到欣慰,一种幸福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苦点、累点在这一刻都值得。
家长认可就是幸福。
经常听到家长议论老师,这个老师说话叫人不爱听,那个老师对孩子有爱心,总是不厌其烦,这个老师上课有方法,孩子们喜欢听,我总是对号入座,反思我自己身上有没有这样的缺点或者是优点。
一次听我们班的班主任老师对我说,某某谁的家长说自从他的孩子跟了我读书以后,回家就特别喜欢做语文作业了。
听了之后,我心里激动了好几天,能得到家长的认可,我觉得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 文章阅读网: ) 人说:“生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幸福的。
”幸福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一种愉快心情,也是一种感觉,一种责任,一种坚持,一种恒久地动力。
教师的幸福,也是学生的幸福;师生的幸福,就是教育的幸福。
我愿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在物欲繁茂的今天,无限地热爱自己、热爱学生,保持一份内心的安宁。
我想做一名幸福的教师不知不觉中,已经在这个三尺讲台上站了有十多个年头。
初为人师的那种激动与自豪早已被杂七杂八的事情冲淡得消失殆尽,早已经习惯了学校、家、教室这样的三点一线,时光就这样悄悄地我的指尖、脚步中溜走了。
这个寒假有时间坐下来读一读《名师贵在坚持读书和思考》等文章,让我对自己的职业,自己的未来有了一番新的思考和诠释。
我想说我想做一名幸福的教师,的确,在生活工作快节奏的今天,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羡慕教师这个职业:每天风吹不着,雨淋不到,还有两个假期,工资也不算少……但是,说实话,我从来没有在这些方面感受到幸福。
倒是常常看到听到办公室里的同事,谁又咽喉发炎去输液了,谁被学生气哭了,……弱势群体,回到家里,家庭主妇的哪一样也少不了,每天感觉到的除了忙碌就是累。
做为教师,绝没有他人想象的那样轻松和惬意。
可能我的幸福感就是这样慢慢消失了。
年轻的时候,做一名有名的教师大概是我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想我更愿意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幸福感从哪里来呢?我仔细地去寻找,思索,其实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
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没有傲人的成就,没有富足的物质,但我是幸福的,因为幸福不是名车豪宅,不是功名奖杯,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是来自内心的对于生命的感悟。
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
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没有傲人的成就,没有富足的物质,但我是幸福的,因为幸福不是名车豪宅,不是功名奖杯,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是来自内心的对于生命的感悟。
想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就必须做到:一、学会寻找幸福。
幸福在哪里?幸福不会从天降,更不会自己找上门来,我们应该在平常的工作中找寻幸福和快乐。
迎面听到无数声“老师好”时,难道不让我们觉得幸福吗?;当教师节来临时收到学生无数的祝福时,难道不让我们觉得幸福吗?当我的课堂上所有学生都在认真研究问题时,难道不让我们觉得幸福吗?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会让我们有很多的惊喜,幸福无处不在,只要能带着一颗爱心去观察,幸福其实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二、学会享受教育,知识和文化修养是感受和创造幸福的关键,教师是培养祖国人才的核心力量,因此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诸如现在所倡导的“把终身学习看作是生存的需要和实现幸福的重要途径。
”在这次读书的过程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北京八中初中部校长张凤兰说的“善教者必善读”有人说,当老师太没劲了,也确实,人生大部分时间呆在学校里,就捧着几本书教来教去,活得无色无味。
但我觉得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职业就应该去感受它的快乐与幸福,并创造幸福,虽然教材不变,但是孩子却是每天都在改变,每一届的学生都不同,都在渐渐的成长,和孩子们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我们教师要每天坚持理论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很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不要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而应把它当成一种乐趣。
久而久之,你便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自然就会在学习中感到幸福。
应该把学习视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才能用知识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幸福。
通过学习才能形成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对人类生活充满爱的心态。
好教师会用阅读充实自己,使学生和他在一起就会感到愉悦,并产生求知和对话的欲望,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
播撒下一颗爱的种子,收获的将是一片葱葱茏茏的爱。
虽然时间会消逝,虽然他们总会离我们而去开辟前程,然而,爱不会离去。
这么一份能给予人爱,又能收获爱的职业,怎能让人不感到幸福?浅谈教师的幸福感(2010-09-02 17:50:30)转载▼分类:转载博文标签:教师幸福情感我们每天都在追寻幸福,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幸福在哪里?困难时期,我们填饱肚子,已很满足;吃上白面,简直等于过节了。
一句“吃了吗? ”已经被我们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可以说,目前极大多数人已不愁吃、不愁穿,大部分家庭已住上了大房子,一部分人还住上了别墅、开上了小轿车。
但是,人们似乎感觉没有以前幸福,或觉得“此山没有他山高”,我们应该更幸福才对。
更有甚者,三句话之后就是牢骚,“端起碗来吃肉, 放下筷子骂娘”,影响了工作,影响了社会环境,影响了家庭生活。
究其原因,除了社会、环境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幸福感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困难,缺乏一个面对它的积极心态;对幸福感的提高和创造,更是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一、幸福感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古往今来, 人们对“幸福”有过多种诠释, 尽管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统一的, 那就是生活美满,精神充实。
《现代汉语小词典》关于“幸福”的解释为: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生活、境遇)称心如意。
曾有报社对“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排在前面的是:刚给孩子洗完澡,怀抱婴儿微笑的母亲;刚给病人做完手术,目送病人出院的医生;在沙滩上筑起沙堡,得意洋洋的孩子;写完小说最后一个字,画上句号的作家。
其实幸福就是这样简单,感性而直接!幸福可分为“感性幸福”和“理性幸福”。
“感性幸福”比较强调人的物质享受,而“理性幸福”则比较关注人的精神活动。
现代社会更多强调的是“理性幸福”,即人们的主观幸福感。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是:幸福是人的一种心里活动, 是人对外部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感受和体验, 是人对外界环境和个体生活质量满意程度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反映。
简单地说,幸福就是相对稳定的、长时间的持续快乐。
弗洛伊德、康德、边沁等,从伦理、自由、道德多个方面对幸福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它们对理解幸福感都有一定的帮助。
但幸福绝不是一种固定模式,它应该因人而异,是每个人内心的一种感觉,也许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幸福的理由。
每一人都是社会的细胞,脱离不了社会、集体的大环境。
幸福感应当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
30多年前, 不丹国王旺楚克首次提出“幸福指数”的概念, 将幸福指数定量化,用“国民幸福总值”(GNH)、“国民幸福指数”(NHI)来考察国家在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4类指标。
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不丹模式”是成功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在提高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同时,开始关注GNH问题。
党的十七大更是将“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到今后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上,要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如此,幸福感有了符合时代发展、更加科学、具体的含义。
二、人们幸福感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30年,人们的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
有的城镇都已跨入小康,但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期待的那么高,有的反而有所下降。
据中科院公布的调查结果,2005年72.7%的城乡居民的幸福感较2004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
北京市2006年国民主观幸福感调查则反映:郊区比城市“幸福”多4.5分;36岁至55岁人群幸福感最低;月收入过万元也会感觉“不幸福”。
与国内情况类似的是,发达国家——美国,1960~2000 年,人均收入翻了3 番,但“非常幸福”的人则从40%下降到30%,表现出与经济发展轨迹之间明显的非同步性。
人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这么的了?!1、客观因素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通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 已经历了“社会转型期”,正逐渐进入“黄金发展期”。
这个黄金发展期,既是社会财富的快速增值期,又是各种矛盾、问题的凸显期。
人们面临就业、物价和房价上涨的压力,面临职业、职位和子女教育培养的竞争,面临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安全问题的担忧……。
凡此等等,人们不得不拼命地工作,“忙着呢”、“累得很”、“烦得慌”成了人们不禁意流露出来的一些词。
看来,现代化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悖论的进程,物质财富的创造,客观福祉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幸福感也水涨船高。
相反,各种压力之下,幸福感会打上不同程度的折扣。
如前面提到的中年人的幸福感最低,这就是因为中年人承担社会责任最大,他们是社会、企业、家庭的顶梁柱,他们往往上有老、下有小,他们必须为生活、工作四处奔波、忙碌。
他们处于U字型的最低点,所付出换来的是社会和家庭的幸福,但他们许多时候是疲惫了,亚健康了,有时确实快乐不起来了。
2、主观因素虽然有的人生活很优越,但他还是过得不快乐;而有的人生活虽然很艰苦,但他依然觉得很滋润、很幸福。
这又是为什么呢?要回答好这一问题,必须谈谈幸福感的主观因素,谈谈主观幸福感。
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工地上的民工,穿着脏旧的衣服,干着很重的体力活,但嘻嘻哈哈、说说笑笑,那种发自内心的欢愉,洋溢在脸上,明亮而璀璨。
贫嘴张大民、《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近期热播《金婚》中的佟志,他们的日子也过得磕磕绊绊、吵吵闹闹,但是他们觉得很幸福:生活就本来就应该这样,酸甜苦辣都应该有;只有经过苦难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的甜美;一个人要真是倒下的时候,吵架甚至也成了奢望!幸福与人的主观认识有很大的关系,这方面的例子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