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有哪些特点?答: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和发展。
(1)这一时期文学思想的特点1.1受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展开,使20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批判意识进一步增强,常常从阶级观念或社会主义思想角度观察社会问题,描绘社会现实。
1.2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经验他们力图全面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以当代社会为对象,或者对历史进行再认识,充分展开社会背景的描绘。
有的作家别开生面,解剖一个家族的发展史或盛衰史,从一个家族的荣枯变迁去反映整个历史时代的变化,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还有的作家索性将视野局限在一两个家庭中,描写其中各式各样的人物,以此去表现社会变化。
1.3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越来越多地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的内容无产阶级的贫困化与资产阶级的财富迅速增长,成为20世纪上半叶社会生活的突出现象。
工人的斗争变得更有组织,他们的罢工从经济考虑出发发展为带有政治性质,而且与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结成一个整体,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这种变化必然进入现实主义作家的视野之中。
1.4战争或反法西斯成为一个重要主题两次世界大战,因其规模的巨大,战斗的激烈,残杀和迫害犹太民族的酷烈,政治斗争的复杂等,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灾难性后果,战争或反法西斯成为一个重要主题。
现实主义作家纷纷表现反法西斯的主题,抒发爱国主义激情。
(2)这一时期文学的艺术特点2.1 频频出现“长河小说”这种多卷本小说能够深入地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
这种写法较为集中精炼,内涵丰富,容量更大。
“长河小说”深得现实主义作家的喜爱,20世纪上半叶,长篇小说的繁荣与此密切相关。
2.2 创作明显表现出内向化、主观化特征20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无疑受到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使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变化。
在新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艺术探索的现实主义作家,较之19世纪作家更倾向于人物的心灵世界的开掘,他们的创作明显表现出内向化、主观化特征。
心理描写的手法更为丰富。
同时,现实主义作家也不时探索人物的潜意识,以反映人物完整的内心世界。
此外,对现代主义的其他表现技巧,诸如内心独白、梦幻描写、时空颠倒、象征手法、荒诞意识、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等等,都有所吸取,并从其他艺术形式如电影、电视、新闻报道中借鉴了一些有益的方法,丰富了艺术表现的技巧与手段。
2.3 越来越淡化情节,越来越淡化塑造典型人物他们往往描写某一种社会现象、某一种社会心理、某一种犯罪动机,更注重心理变态的描写,而不是情节的曲折。
这是向现代主义学习的结果,与传统现实主义有显著不同。
2.谈谈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
答: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和发展,但同时又不固步自封。
(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人道主义精神内核1.1 20世纪现实主义作家谴责统治者的残忍和法西斯主义的暴行,猛烈抨击非人道的社会现实,揭露社会对人的异化,并对受侮辱、受损害的下层人民表示了深切同情。
1.2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重视真实客观性的创作原则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力图展现现实生活的真实图景,注重从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探讨人生的意义,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
(2)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不同之处20世纪现实主义继承了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批判传统,但又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2.1真实的认识不同19世纪现实主义注重客观的真实,强调再现生活中的本来样子,追求科学的准确性和客观性;20世纪现实主义致力于表现人物的内心真实,对艺术真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表现出向内转的趋势。
2.2对人物的塑造不同19世纪现实主义重视典型人物的塑造,将社会环境与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主人公对社会制度的反抗;20世纪现实主义则更加关注普通人的塑造,将主人公置于平庸的社会风气或堕落的文化环境中予以表现,以此反映人物的不幸,较少将其塑造成高大的英雄形象。
2.3表现的内容不同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描写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20世纪现实主义因为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加大了对战争的反映,表现了反战和反法西斯的主题。
2.4艺术表现的不同19世纪现实主义主要继承了传统的表现手法,以叙事、描写、抒情为主,20世纪现实主义更多地吸收了现代主义的表现方法,大量运用象征、意识流、变形等表现方法,在结构和叙事上都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变的特征。
小说体裁方面也具有创新性,创造了多卷本长河小说和音乐小说的形式。
3.为什么说劳伦斯是一个处在传统与现代交接点上的作家?答: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在艺术上,劳伦斯是一个处在传统与现代交接点上的作家。
(1)思想上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传统,又跟现代主义文学精神保持了联系劳伦斯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和文化,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传统,但同时,他又从高扬人性与生命本能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跟现代主义的文学精神保持了联系。
他的小说对生活的描写,一方面真实地再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外部生活和物质形态,另一方面又观照人性、人的自然本能和精神状态,努力展露在自然本能驱使下人物的心理与情绪状态,具有现代小说的那种心理探索的内倾性特征。
(2)文学表现方法和形式既有传统小说的特点,又出现了现代小说的特征劳伦斯小说的的结构呈现出由历时结构向共时结构的转变,既有传统小说的情节性、故事性,却又不完全具有传统小说情节的节奏感、完整性和清晰度,而出现了情节淡化和暗示性等现代小说的特征。
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同时,又重视对人物心理和本能的挖掘,大量运用象征,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象征体系,表现出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在劳伦斯笔下那丰富而复杂的象征物中,有的具有传统象征的那种明确而稳定的喻意,如《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小树林象征自然,格拉比庄园象征工业社会。
有的象征物除了具有基本稳定、明确的象征意义外,又蕴含了深刻而含蓄模糊的心理、情绪和形而上的抽象意义,如黑夜、雪地、彩虹、凤凰等。
在这类象征描写中,劳伦斯的主要目的是用自然物象和景致来暗示人的某种心灵隐秘,借以沟通物我,表达人的心灵在自然力启迪下的某种顿悟、反响和心态、情绪与意识的细微变化。
这类象征具有传统美学不曾赋予的美学特征。
4. 克利斯朵夫是个人反抗的英雄吗?答:《约翰·克利斯朵夫》是20世纪初发表的一部“长河小说”。
它反映了世纪之交风云变幻的时代和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现象。
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具有反抗思想和独立精神的音乐家,也是一个伟大的英雄。
(1)克利斯朵夫具有真诚、执著、坚强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强健的体魄和坚韧的生命力,他的生命充满无穷的信心和勇气,敢于挑战旧道德和旧秩序,始终捍卫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精神独立。
他要在践踏人格的鄙俗的环境里不停的抗争,做一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
他厌恶那些庸俗丑恶的人,绝不同流合污随波逐流。
在这个人性受到压抑的社会,这种维护灵魂的自由,发挥生命力的抗争精神是一种强者的精神,是维护理想,追求真善美的英雄主义精神。
约翰·克利斯朵夫要以他英雄主义的气概去追求灵魂的自由,捍卫一切美好善良的事物,与一切丑恶虚假作斗争。
作品力图将这一形象塑造成高于庸俗资产阶级社会的英雄人物。
毫无疑问,克利斯朵夫的反抗具有积极意义。
(2)克利斯朵夫也是一名孤独的反抗者他的思想里包含了众多复杂的因素,一方面具有小资产阶级的反抗意识,另一方面也有着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他追求精神独立,不理解无产阶级运动,他的个人反抗自然也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势必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3)克利斯朵夫身上包含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他反抗、失败、动摇、幻灭的生活历程,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
它深刻地概括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和矛盾,尖锐地批判了腐朽文化对真正艺术的摧残,肯定了毫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
5. 为什么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音乐小说”?答:《约翰·克利斯朵夫》被称为一部音乐小说,它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具有交响乐一样的宏伟气魄、结构和色彩,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表现出强烈的音乐性。
5.1 小说的基本结构具有交响乐的形式特征,各卷如同不同乐章,分为序曲、发展、高潮和结尾,气势浩荡,犹如奔腾的长河。
5.2 独立自由的音乐精神贯穿始终,成为小说的精神主线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音乐家,其音乐人生就成为小说描写的主要内容,而他对音乐精神的理解与不懈追求,对现实生活平庸和势利习气的反抗,就成为小说刻画其坚强意志和反抗精神的重要线索。
所以,自由不羁的音乐精神成了主人公高尚灵魂的体现,也构成了小说内在的精神主线。
5.3 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音乐家的内心世界罗兰细致入微地写出了克利斯朵夫儿时对音乐的敏感和觉醒,万事万物常常在他的心中融会为曲调。
如莱茵河在屋下奔腾,水声引起了他的音乐想象。
这段文字把主人公说特有的音乐感都描写出来了,这种音乐感代替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或者说,所写的既是人物的音乐感,又是心理活动。
读者从中可以看到人物音乐才能的发展过程。
心理描写(即音乐感)是独特的,细腻的;而自然景色的描写是富有诗意的,优美的。
两者结合形成一段动听的奏鸣曲,并构成交响乐的一部分。
5.4 塑造了个性突出,并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罗曼罗兰以贝多芬为原型,融合了欧洲其他音乐家的生平材料,将克利斯朵夫塑造成20世纪音乐家的代表形象,表现了时代的精神特征。
5.5 小说中大量描写了与音乐相关的内容例如音乐会、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等,充满了对音乐作品的介绍、分析和评论。
罗曼罗兰凭着他对欧洲音乐的深厚素养,在小说中穿插对音乐作品和音乐家的评点,带领读者漫游欧洲古典音乐的王国。
6. 《布登勃洛克一家》是如何描写资产阶级的兴衰?答: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是托马斯·曼的代表作,小说的副标题为“一个家族的没落”,揭示了这部小说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
(1)小说描写了一个旧式资产阶级家庭精神道德和经济的没落小说以布登勃洛克这个德国殷实的市民家庭四代人的生活为中心,展示了这个家庭由繁荣兴盛到衰落失败的过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以及惟利是图的本性。
(2)形象地反映了德国由自由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由此表现了德国传统社会在19世纪中叶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预示性地表现了西方社会的衰落,隐含了作者对西方文化危机的担忧。
(3)小说探讨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托马斯·曼一直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感兴趣,并在这部小说中对之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