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数据处理题型

常见数据处理题型

四、常见数据处理型题例1(1996-22)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中含溶质mg。

若该溶液蒸发bg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g。

若原溶液蒸发cg水并恢复到t℃时,则析出溶质m2g。

用S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式中正确的是【错解】①A,②B,③D。

【评析】以两次蒸发掉水的质量之差、两次析出溶质的质量之差为突破口,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求解。

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蒸发bg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g;蒸发cg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2g。

这两次析晶都是在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之后出现的,可以推知:当蒸发(b-c)g水时,可析出晶体(m1-m2)g,根据溶解度定义,可列式:溶质溶剂(m1-m2)g (b-c)gsg 100g思维敏捷的同学可根据析晶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所以根据差值——两次蒸发水的差值(b-c)和析出溶质的差(m1-m2),便可在选项中找到答案C。

出现①、②、③误区,主要是审题时,没有注意题干中标有加重号“·”的三个字“不饱和”。

不知道原溶液蒸发bg水或cg水时,其中有一定量的水蒸发掉,方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余下的另一定量的水蒸发才会析出m1g或m2g溶质。

误选A.者,是由于错误列式:溶质溶剂误选B者,是由于错误列式:溶质溶剂误选D者,是由于错误列式:溶质溶剂【正确答案】 C。

例2(1997-25) X,Y,Z和R分别代表四种元素。

如果a X m+,b Y n+,c Z n-,d R m-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b,c,d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a-c=m-nB.a-b=n-mC.c-d=m+nD.b-d=n+m【错解】①A,②B,③C。

【评析】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是“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据此列式,并按各选项等号左边的要求,进行移项处理,便可导出答案。

根据a X m+,b Y n+,c Z n-,d R m-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b,c,d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可列式:a-m=b-n=c+n=d+m按各选项等号左边的要求分别列式,可得:(1)a-c=m+n,排除A选项(2)a-b=m-n,排除B选项(3)c-d=m-n,排除C选项(4)b-d=m+n,D选项是本题的答案。

出现①错解,是由于误把a-c=m+n,写成了a-c=m-n所致。

出现②错解,是由于误把a-b=m-n,写成了a-b=n-m所致。

出现③错解,是由于误把c-d=m-n,写成了c-d=m+n所致。

【正确答案】 D。

例3(1998-8)反应4NH3(气)+5O2(气)==4NO(气)+6H2O(气)在2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分钟后,NH3减少了0.12mol,则平均每秒钟浓度变化正确的是A.NO∶0.001mol·L-1B.H2O∶0.002mol·L-1C.NH3∶0.002mol·L-1D.O2∶0.00125mol·L-1【错解】①C,②漏选D。

【评析】审题时注意三点:第一,所给化学反应式中各物质的系数比。

第二,密闭容器的容积为2L。

第三,求的是“平均每秒钟浓度变化正确的是”,需将分钟变成秒。

然后根据NH3平均每秒钟浓度变化,推算NO,H2O,NH3,O2的平均每秒钟浓度变化是否正确。

答案。

通过观察4NH3与4NO,可知NO为0.001mol·L-1正确,故A是本题的答案。

观察4NH3与6H2O,可知H2O为0.002mol.L-1不正确。

观察4NH3与5O2,可知O2为0.00125mol·L-1正确,是本题的另一个答案。

出现①错解,是由于忽略了容积为2L所致。

出现②错解,是由于不冷静和思维的严密性不够所致。

【正确答案】 A,D。

例4(1998-19)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并达到平衡。

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A.等于p%B.大于p%C.小于p%D.无法判断【错解】 C。

【评析】边审题,边在草稿纸上记录:①V甲=V乙,②分别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 2和O2,③温度相同,④发生反应2SO2+O2 2SO3,其特点是正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

达到平衡过程中:要走出误区,必须抓住关键:①甲等容,乙等压,②SO2与O2生成SO3的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

据此,甲容器内压强减小,乙容器内压强不变,结果是乙容器内压强比甲容器内压强大,导致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比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大,即大于p%。

【正确答案】 B。

例5(1998-2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气)+5Q(气)==4X(气)+nY(气)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A.2 B.3 C.4 D.5【错解】①C,②D。

【评析】根据反应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

说明在此反应中,气态反应物的系数和大于气态生成物的系数和。

即2+5>4+n,则n<2+5-4,在选项中小于3的只有2,便可确定A.选项为答案。

出现①,②错解,均因列式错误写成2+5<4+n,导致失误。

即2+5<4+n7-4<n在选项中n>3的有4和5。

选C者的依据是4大于3;选D者的依据是5更有把握,在选项中它最大。

由此可见,要走出误区,推导的根据正确是关键。

【正确答案】 A。

例6(1998-9)用水稀释0.1mol·L-1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A.[OH-]/[NH3·H2O] B.[NH3·H2O]/[OH-]C.[H+]和[OH-]的乘积D.OH-的物质的量【错解】①A,②D。

【评析】审视每一个选项是否“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决定取舍。

根据NH3·H2O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起始浓度(mol·L-1) c1 0 0转化浓度(mol·L-1) c1α1 c1α1c1α1平衡浓度(mol·L-1)c1(1-α1) c1α1 c1α1此可排除A选项,确定B选项为答案。

出现①误区,显然是把[NH3·H2O]与[OH-]的比搞颠倒了,造成失误。

C选项在0.1mol·L-1NH3·H2O(稀溶液)中,[H+]与[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它不随水量的增加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D选项OH-的物质的量会随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不会减小,也不符合题意。

出现②误区,是由于把[OH-]与OH-的物质的量混淆了,造成了失误。

可以根据溶液的体积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分析。

NH3·H2O的物质的量会随加入水量的增加而减少,而OH-加而减小,迅速排除A、D选项,确定B选项为答案,不会陷入①、②误区。

【正确答案】 B。

例7(1997-17)将0.1mol下列物质置于1L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中阴离子数最多的是A.KCl B.Mg(OH)2C.Na2CO3D.MgSO4【错解】①D,②B。

【评析】根据溶液中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的水解来分析阴离子数的多少,找出溶液中阴离子数最多的便是答案。

在物质的量相同、相同体积的溶剂(水)中,讨论溶液中阴离子数的多少。

A选项KCl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产生0.1molK+和0.1molCl-。

B选项0.1molMg(OH)2只有少量能溶于水,溶解在水中的Mg(OH)2完全电离成Mg2+和OH-。

C选项0.1molNa2CO3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成每个CO32-水解后可生成一个阴离子HCO3-和另一个阴离子OH-,所以溶液中阴离子总物质的量大于0.1mol。

D选项MgSO4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产生0.1molMg2+和0.1molSO42-。

从上述分析可知,C选项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数最多。

出现①误区,是由于将“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与“阴离子数”混为一谈,没看清题目,就“想当然”地排除了A、B选项,又糊里糊涂地认为Na2CO3。

水解使CO32-减少,把C选项排除了,造成了失误。

出现②误区,是由于把Mg(OH)2(难溶于水)当成了易溶于水的化合物,误认为它在水中完全电离,造成了失误。

【正确答案】 C。

例8(1996-21)实验室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已知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如下反应:今若制得Cl20.050mol,这时电池内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至少是A.0.025mol B.0.050molC.0.10mol D.0.20mol【错解】①B,②D。

【评析】根据题示信息,找到关系式,问题就解决了。

Cl2~2e~4H+~2H2SO40.050mol xmol1mol 2m ol列比例式1∶2=0.050∶xx=0.100故选C为答案。

出现①错解,是由于找错了关系式所致。

即写成了出现②错解,也是由于把关系式找错了所致。

由此可见,要走出此误区,必须找到正确的关系式和关系量。

【正确答案】 C。

例9(1998-22)将质量分数为0.052(5.2%)的NaOH溶液1L(密度为1.06g·cm-3)用铂电极电解,当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改变了0.010(1.0%)时停止电解,则此时溶液中应符合的关系是【错解】 A。

【评析】首先明确电解NaOH溶液(惰性电极)就是电解水第二,电解后NaOH的质量分数改变了0.010,即增大了0.010,变为0.062,于是排除了C、D 选项。

第三,电解水时,阳极应析出O2,阴极应析出H2,所以阳极析出物的质量应大于阴极析出物的质量,迅速确定B为答案。

误选A为答案,是由于把阴、阳极搞颠倒了,造成了失误。

【正确答案】 B。

例10(1998-20)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锌B.铁C.铝D.镁【错解】 D。

【评析】根据1molH+得1mol电子,产生的气体体积为11.2L(标准状况);锌、铁、铝、镁四种金属失去1mol电子时其质量分别为32.5g,28g,9g,12g;这4种金属两两组成混合物10g时,一定含有质量小于10g的金属铝,铝与大于10g的另一种金属(锌、铁、镁中的一种)组合,才符合题意。

也可以按混合物2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求算。

锌、铁、铝、镁四种金属失去2mol电子,产生1molH2(标准状况)时,其质量分别为65g,56g,18g,24g;其中只有铝为18g<20g,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铝。

出现误选D的错解,是由于不掌握上述推算方法,误选了原子量最小的选项为答案,造成失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