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模课外文言文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2017年一模课外文言文普陀卷(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仕数不遇昔周人有仕数不遇①,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
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
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
吾更.为武,武节②始就,武主又亡.。
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
是以未尝一遇。
”【注】①遇:获得机会。
②武节:指武艺、兵法。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吾更.为武()(2)武主又亡.()12.翻译画线句: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2分)13.几位君主分别喜欢任用的是、、(用自己的话按序回答)。
(3分)14.周人仕数不遇表面看上去是生不逢时,但其根本原因是。
(3分)奉贤卷(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1分)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①而不悛②。
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
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
其子无如之何。
一旦,雪作,孙抟③雪而嬉,艾子见之,褫④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
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
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
"艾子笑而释之。
【注释】○1榎(jiǎ)楚:灌木的名字,古代常用来做为刑具,这里指用木条或棍棒抽打。
②悛,quān,悔改。
③抟: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
④褫:chǐ :剥夺。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 ) (2)使.跪雪中( )11、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B 、我因为你而教训儿子不好吗?C 、我替你教训儿子的不好! C 、我因为你而教训儿子的不好!12、在教育孙子一事中,面对儿子的言行,艾子的神情经历了如下变化过程:(4分) “________”——“________”——笑宝山卷(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李合观变窦宪1纳妻,天下郡国2皆有礼庆。
汉中郡亦当遣吏,户曹3李合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太守固遣之,合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
合遂所在迟留以观其变,行至扶风4而宪就国。
凡交通者皆坐免官,汉中太守独不与焉。
【注释】1窦宪:东汉人贵族,窦皇后的哥哥。
倚仗权势,横行不法。
下文“宪就国”指他被罢免后回到自己的封国。
2郡国:行政区域名称。
下文“明府”是对郡守的尊称。
3户曹:古官职名称。
4扶风:古地名。
11.对文中加点字“当”、“坐”两字,依次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3分)A.将要? 坐下B.将要获罪?C.面对? 获罪?D. 面对? 坐下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请求自行,许之。
13.选文中的“交通者”,指的是那些人。
(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2分)14.(1)李合阻止太守送礼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是窦宪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其二是是。
(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2分)(2)“李合观变”的目的是(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2分)虹口卷(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人有片善,金忠①必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有他善,未尝不称也。
里人②张氏尝数辱公。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然公荐用之。
或曰:“彼不于公有感③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注释】①金忠:明代人②里人:同乡人,邻居。
③感:通“憾”,怨恨。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 虽有素与公异者()(2)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12、文中张氏“惧不为容”的原因是(4分)13、从文中看,金忠是一个的人(4分)金山卷(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
(12分)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
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宣洁行廉约,韩豫章②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
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3邪”范笑而受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①范宣:晋朝人。
②韩豫章:指豫章太守韩伯。
③裈(kūn):裤子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宣洁行廉约()(2)遗绢百匹()11、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伯后来和范宣同时乘车,靠近车中和范宣扯了二丈绢。
B.韩伯后来和范宣同时乘车,靠近车中扯了二丈绢给范宣。
C.后来韩伯和范宣同乘一辆车,就和范宣在车中扯了二丈绢。
D.后来韩伯和范宣同乘一辆车,就在车中扯了二丈绢给范宣。
12、范宣“误伤指,大啼”的原因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13、从上文看,范宣这个人物的主要特点是。
(3分)闵行卷(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邓羌义勇王猛①督诸军十六万骑伐燕,遣将军徐成觇②燕军形要,期日中,及昏而反,猛怒,将斩之。
邓羌请之曰:“成,大将也,宜宥③之。
“猛曰:”若不杀成,军法不立。
“羌固请曰:“羌之部将也,虽违期应斩,羌愿与成效战④以赎之。
”猛弗许。
羌怒,还营,严鼓勒兵,将攻猛。
猛问其故,羌曰:“受召讨远贼;今有近贼,自相杀,欲先除之!”猛谓羌义而有勇,使语之曰:“将军止,吾今赦之。
”成既免,羌诣猛谢。
猛执其手曰:“吾试将军耳。
将军于部将尚尔,况国家乎!吾不复忧贼矣”注释:①王猛(325年--375年),十六国时期前秦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率军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亮第一人”。
②觇:看,偷偷地察看。
③宥:饶恕,原谅。
④效战:尽力作战。
1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1)将军止()(2)羌诣猛谢()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期日中,及昏而反13、邓羌“于部将尚尔”在文中具体表现在:(3分)(1)“”(2)“”(3)“成既免,羌诣猛谢”。
14、请概括王猛的性格特点。
、(2分)徐汇卷(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4题(12分)王荆公介甫,退居金陵。
一日,幅巾杖履,独游山寺。
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
公坐其下,人莫之顾。
有一客□问公曰:“亦知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
”众人惶恐,惭俯而去。
11.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1)退居.金陵()(2)惭俯而去.()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分)公坐其下,人莫之顾。
13.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一个词填入文中方框内。
(2分)有一客(徐怒)问公曰:“亦知书否”14.这篇文章讽刺了这一类人。
(3分)松江卷(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
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将吞之。
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
”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注释】①掇:抓取。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百姓有过.() (2)左右遽.谏曰()12、文中与“蝗虫大起”相照应的是“”,而太宗吞食蝗虫的行为反映了他“”的内心愿望。
(4分)13、文中的唐太宗是一位、明君。
(4分)黄浦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
”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
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
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
”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
②名称:名声,名望。
③太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⑤赈赡:救济,周济。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2)子孙窃.怪之()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张堪常对我说知己的话,我因为相信而记在心里。
B.张堪常对我说知己的话,我把这份信任记在心里。
C.张堪曾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把这份信任记在心里。
D.张堪曾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因为相信而记在心里。
张堪提出“欲以妻子托朱生”的请求,朱晖的态度是: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在“堪卒”后,朱晖“闻其妻子贫困”后的举动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从中可以看出朱晖是一个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 _。
(5分)嘉定卷(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石季服药会稽之东,有石氏者,其季女①病痞②。
迎良医治之,久而不除,谢医使.去。
其父思之,以为:“是,良医也。
奈何疗之而不病除?”他日,窃.窥之,见其药不饮而覆于床下也。
乃复迎医,进而前药,三饮之而疾已。
【注释】①季女:小女儿②痞:腹中的肿块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谢医使.去()(2)窃.窥之()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什么治疗她的病不是彻底根除呢?B.为什么好医生治常见病也不见效果呢?C.怎么会看病好久了病症还不消除呢?D.什么治疗方法能让女儿的病快好呢?12.石家小女的病“久而不除”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3.石家小女的病从“久而不除”到“三饮之而疾已”的变化,给人的启示是(3分)静安卷(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南丰过荆襄,后山携所作以谒之①。
南丰一见爱之,因留款语②。
适欲作一文字,事多,因托后山为之,且授以意。
后山文思亦涩,穷日之力方成,仅数百言,明日以呈南丰。
南丰云:“大略也好,只是冗字多,不知可分略删动否?”后山因请改窜③。
但见南丰就坐,取笔抹数处,每抹处连一两行,便以授后山,凡④削去一二百字。
后山读之,则其意尤完,因叹服,遂以为法,所以后山文字简洁如此。
【注】①曾巩,南丰人,此处以南丰指代曾巩。
后山,指北宋诗人陈师道。
谒,拜见。
②款语,亲切交谈。
③改窜,修改涂抹文字。
④凡,总共。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因托后山为之()(2)穷日之力方成()12、以下对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后山读后,便(感到)南丰的意思格外完备B.后山读了改文,便(感到)它的意思格外完备C.后山读后,便(感到)南丰的意思好像很完备D.后山读了改文,便(感到)它的意思好像很完备13、选文中,南丰对后山的态度是,后山对南丰的态度则是? 4分,均用原文回答)14、如果要引用这个故事作为论据,它最适合论证的观点是(2分)A.我们写文章要力求简洁 B. 我们做学问要不耻下问C.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D. 我们要善于展现自己的才能(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 一 13题(12分)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