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31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糖尿病足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据报道,全球约1.5亿糖尿病患者中15%以上将在其生活的某一时间发生溃疡或坏疽。
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足坏疽占0.9%~1.7%,而60岁以上患者则占2.8%~14.5%,男女发病比例为3:1[1]。
糖尿病足正在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寿命,所以对糖尿病足的预防和诊治至关重要。
现将我院2001年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1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1例均符合《实用内分泌学》关于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2±
2.6)岁,仅1例<50岁,50~59岁7例,60~69岁13例,70~79岁6例,≥80岁4例。
糖尿病病程平均(10.6±
3.8)年,<5年2例,5~10年10例,>10年19例。
入院时检查结果示空腹血糖(1
4.5±6.3)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为(9.2±2.3)%,血压高,大多伴血脂异常及不同程度的贫血、低蛋白血症和肾功能不全。
1.2 临床分级按Wagner分级法:0级6例(19.4%),1级10例(3
2.2%),2级7例(22.6%),3级5例(16.1%),4级2例(6.5%),5级1例(
3.2%)。
1.3 发病诱因自发性水泡8例,烫伤2例,鞋子磨
伤3例,霉菌感染6例,抓伤3例,修甲不慎伤8例,不明原因1例。
1.4 治疗方法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一般水平,餐后9.0mmol/L,空腹7.0mmol/L,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有霉菌者用派瑞松外擦。
在此基础上,采取以下治疗措施:静脉滴注血栓通、复方丹参等,同时静点654-Ⅱ,以改善血液循环,口服阿司匹林抗凝。
脑梗及冠心病采取抗凝、扩管、对症处理,并行营养脑神经、补液、维持水电平衡等支持疗法。
糖尿病足局部予以清创(蚕食法)、消炎等西医疗法及中药去腐生肌膏外敷等处理。
有条件单位可应用高压氧。
治疗时间12~180天。
1.5 疗效判定参照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有关指标[2]和疗效判断标准[3]综合评定。
治愈:①足部溃疡面完全愈合;②临床症状基本完全消失;③肢端末梢血液循环障碍明显改善。
显效:①溃疡面缩小2/3以上;②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效:①足部溃疡面愈合生长达到原溃
疡面1/2;
②临床症状改善或减轻;③肢端末梢血液循环障碍有所改善;无效:①足部溃疡面无变化;②临床症状和体征无进步或病情继续发展;
③肢端末梢血液循环障碍无改善。
2 结果
综合治疗糖尿病疗效,见表1。
表1 各级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从表中可以看出,糖尿病足病变级别越低,治愈率、总有效率越高。
本组治愈率35.5%,总有效率83.9%。
3 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
我们在有效控制血糖、感染的前提下:①营养神经治疗:弥补高浓度的转运人神经细胞器,可增强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髓鞘的主要成分——卵磷脂的合成,促进轴浆转动,刺激轴突再生,加速突触传递恢复,修复损伤的神经。
②给予改善微循环治疗:应用血栓通可使微血管流畅,抑制粒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减轻再灌流后脂质过氧化操作;并且有抑制血小板,促进糖的同化作用,可降低血糖粘度,改善微循环。
③局部换药,可促进溃疡面愈合:局部应用胰岛素能降低局部血糖,以利于新鲜肉芽组织形成。
④加强支持疗法。
以上各种疗法综合治疗解决了神经病变、缺血、缺氧、局部感染,使溃疡面愈合,提高了糖尿病足的治愈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其生存寿命。
糖尿病足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脱疽”范畴,一般学者认为多属热毒蕴结,气血瘀阻,腐蚀肌肉。
内用丹参、红花、血塞通等活血化瘀,降低血液黏度,可改善动脉狭窄程度及血流量,使脉络通,气血旺,新血生,顽疾除。
外用浴足以清热解毒、止痛消肿、祛腐生肌。
以上中西医诸法合用,内外并治,综合治疗,使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又可以防止感染扩散而危及生命。
加强糖尿病知识教育,通过以下几点可以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①积极控制血糖,适时应用胰岛素,摒弃应用胰岛素成瘾的错误观念;强化调脂治疗,明确他汀类药的保护血管的多重机制。
②穿着柔软的、吸水性、透气性良好的棉麻质地的袜子,不穿过紧过硬的鞋,经常更换鞋袜。
③每晚温水洗脚,注意清洁趾间皮肤,经常检查有无外伤、水疱、鸡眼等,并及时处理。
④剪趾甲时注意修平,勿用力过猛或修剪过短,以防伤及甲沟。
⑤适当按摩患肢,保暖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肢体坏疽,但注意防止烫伤。
⑥适当运动,促进循环,改善神经营养供给。
【参考文献】
[1] 陈敏章,主编.中华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217~218.
[2] 董砚虎,钱国荣,主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当代治疗[J].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3,25.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及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35.
[4] 韩华.糖尿病足的防治[J].伤残医学杂志,2001,7(1):62.
[5] 李仕明.糖尿病足与相关并发症的诊治[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8~1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