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第四节灾害性天气与农业气象灾害
水分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气流异常导致的气象灾害
一、水分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
1.干旱
(1)干旱的概念
指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水源枯竭,影响生物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需要指出的是,干旱气候不等于干旱灾害。
干旱是我国最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
(2)干旱类型及成因
干旱天气都是在高压长期控制下形成的。
春旱是在移动性的冷高压控制下形成的。
主要影响北方地区。
伏旱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形成。
主要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
秋旱地面为蒙古高压,高空为副高脊。
可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
冬旱在蒙古高压控制下形成,影响北方大部地区。
2.连阴雨天气
连阴雨天气:是指持续时间在3天以上的降水天气过程,期间可间有阴天或晴天。
特点:降水范围大,强度一般为小、中雨,也可有大、暴雨,多由静止锋造成。
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连阴雨天气较多,北方较少。
(1)春季连阴雨
华南或长江中下游春季的连绵阴雨天气。
天气特点是:雨区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危害:造成春播水稻烂秧
阻
塞
高
压原因:稳定的大型环流背景下,冷暖气流交汇而成。
高原南北两支气流位相不一致,它们输送的冷暖气流正好在长江流域交汇,地面形成准静止锋。
冷空气南下
暖湿空气北上
阻塞高压
(2) 梅雨天气
①梅雨每年初夏(6至7月),我国宜昌以
东(26至34°N)的江淮流域地区有一段连阴雨天气。
梅雨天气特点:雨量
充沛,空气湿度大,云
量多,日照少,风力微
弱,降水多属连续性,
大雨和暴雨也比较频繁。
进入梅雨称入梅
梅雨结束称为出梅
阻塞高压梅雨期环流形势示意图
冷空气南下
静止锋雨带
阻塞高压
②梅雨天气与农业生产
•对农业生产之“利”梅雨季节正值江淮流域作物生长最旺盛、需水最多的时期,梅雨带来较
多的降水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使高温季节推迟,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都很有利。
•对农业生产之“弊”梅雨量的多少、入出梅的早晚年际变化很大,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
响。
雨量过大则造成洪涝,雨量过小或空梅则成
旱灾;入梅太迟影响夏种,出梅过迟又影响早稻
的收割。
(3)秋季连阴雨
秋季9、10两个月雨量雨日比较多的,大体有两个区域:华东和华西。
华东秋雨:长江下游,在9~10月,使
晚稻籽粒发芽霉烂,棉花烂铃落铃,影响
棉花收获。
华西秋雨:以四川为中心,在8月下旬-11月中旬,集中在9-10月。
易造成作物倒伏、霉烂发芽。
3. 冰雹
冰雹大多形成于急行冷锋的锋面上,雹粒经过多次上升下降过程而逐渐增大。
上升气流
雹云移动方向
对流层顶水分累积区
冰
雹
形
成
小冰雹
过
程
示
风暴移动方向
意
图
大冰雹中冰雹雨
二、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
1.低温与冷空气活动天气
(1)冷空气活动过程
活动在我国的冷空气,一般都是由蒙古高压南下造成的。
在冷高压南下时,其前部(东南方)为一条冷锋。
我国各个季节冷空气的活动都比较频繁。
冷高压南下活动
冷高压南下活动
冷高压南下活动
冷高压南下活动
2011.05.20-22武汉天气实况
2011.05.22地面天气图
(2)冷空气源地和路径
新地岛
关键区西路西西路
路路
路路
路东东西北
北北
冰岛
(3)冷空气活动天气特点
1.降温不管什么季节,冷空气的活动都会造
成降温。
2.大风冷高压前方冷锋的作用。
3.雨雪天气在冷锋过境时大多伴随着雨雪
天气。
4.风沙天气在北方冷锋过境时往往会引起
风沙天气。
1993年5月5日中午12时前后,在我国西北地区出现了大风、沙尘暴天气,平均风力达6一7级,最大风力10级以上。
2010年5月14日18点14分,青海格尔木出现
强沙尘暴,能见度小
于100m,风速为19m/s。
强沙尘暴出现时,能见度很低。
(4) 冷空气活动引起的低温灾害
①寒潮指势力强大的冷空气南下,给广大
地区带来剧烈的降温、冻害、大风等气象灾害。
这种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就称为寒潮。
标准:中国气象局规定,一次冷空气入侵,使气温在48小时内下降10℃以上,同时最低气温在4 ℃以下,才叫做寒潮。
(4) 冷空气活动引起的低温灾害
②冻害0℃以下的低温使植物遭受的危害,
叫做冻害。
③霜冻在植物生长季节里,由于土壤表面或植物
表面的温度降低到植物冰点以下而使植物遭受的
冻害,叫做霜冻。
④冷害在植物生长季节里,温度下降到植物的生
物学零度以下、0℃以上使植物遭受的危害,叫做冷害。
⑤寒害特指热带作物所受的低温危害。
小麦遭受晚霜冻
受霜冻危害的油菜
大棚里遭受霜冻的蔬菜秧苗
2.高温灾害
(1)热浪
我国的热浪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局地下垫面受热剧烈升温如新疆吐鲁番盆地,7月平均气温32.4℃,极端最高达47.6℃。
副热带高压持续控制如夏季在长江流域,常出现湿热天气,7月平均气温在28 ℃以上,最高气温可达40 ℃。
(2)干热风
小麦扬花灌浆期出现的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性天气。
指标:日最高气温达30℃以上,14时相对湿度在30%以下,风力3级以上。
危害:植物蒸腾加快,体内水分失调,细胞失水,代谢活动受阻,加之高温,影响了正常的生理活动。
2010年4月24日恰特卡勒乡农民在被大风吹毁的大棚内查看茄苗
1.大风风速大于等于17m/s(8级)的风为大风。
2007年2月28日新疆13级大风吹翻火车车厢
我国大风的主要成因有:
(1)台风和热带风暴。
(2)冷锋后强冷空气活动。
(3)高压后部出现偏南大风。
(4)温带气旋、低压,如东北低压、蒙古气旋、江淮气旋、东海气旋发展时。
(5)雷暴大风,又称飑线,常出现在强冷锋前。
(2)台风和热带风暴的命名
对出现在赤道以北、150°E以西的热带风暴和台风,我国原采用编号的方法标记。
但国际上一般用命名的方法标记。
早在18世纪,澳大利亚气象学家就突发奇想,开始用女性名给台风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