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水利数字化建设现状与目标
数字化建设对水利行业的重要意义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保持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水利部门作为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肩负着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水利数字化、信息化是国家以信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思路在水利行业的具体体现,是带动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数字化建设对山西水利的重要性
1山西概况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东部,总的自然特点是山多川少、煤多水少,十年九旱,水土流失严重。
全省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介于400ram至600ram之间,干旱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且频次高、范围大、时间长。
山西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境内河流众多。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9.3万km2,占国土面积的59.62%。
山西地形比较复杂,既有山地高原、又有丘陵盆地,其中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0%,丘陵占40.3%,平原和台地仅占19.7%。
由于山西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和多样性,相对于其他省份,山西水利各项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2加快山西水利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丛要性与紧迫性正是由于山西省特有的情况,更加需要借助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帮助管理、科研和一线生产人员综合考虑各种纷繁复杂的影响因素和条件,提高管理效率,做出各种合理的决策。
全面实现水利数字化、信息化对于实现我省水利现代化,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平稳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与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的省份相比,我省水利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已经开始影响我省水利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我省水利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紧要。
同时,由于我省在这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要在未来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赶上,甚至超过国内发达地区水平,工作的难度高,时间紧,任务重。
山西数字水利建设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山西水利数字化建设的过去及存在的问题上世纪70、80年代,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我省的水利数字化、信息化工作逐步铺开,并且进行了一些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是纵观全省水利行业,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不够,并未建立起完整覆盖我省水利各个行业相应的数据、信息的分析、传输和共享平台和完整的与之配套的监测网络。
同时,由于缺乏全局的统一管理和协调,各个水利相关的管理和生产科研部门在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方面多是“各自为政”,建立起各式各样的系统,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项目的重复投资和一些系统的重复建设,并给未来的数据和信息资源共享带来一定的困难。
2山西水利数字化建设的现状.
2.1建设背景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工作的要求,及水利部提出的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治水思路,使我省在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及水利投资管理等方面实现科学化、数字化、现代化,厅党组提出了建设山西数字水利中心的设想。
山西数字水利中心主要进行水利信息化总体框架规划设计、综合水利信息管理及主要业务系统开发设计。
通过数字水利中心的建设,带动全省水利信息化建设,使山西省水利信息化管理水平产生质的飞跃。
年初,在山西省水利厅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安排专项投资建设了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的山西数字水利中心。
利用数字中心实现了防汛抗旱等水利工程建设的数据储存、分析演示、视频监控、视频会商和精准管理,受到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2.2建设目标根据水利厅信息化工作的整体规划,进行水利信息化总体框架设计,提高山西水利、水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从总体上推动山西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通过本项目的带动、示范作用,逐步使山西省的水利信息化建设产生质的飞跃。
在国内达到更先进水平。
2.3建设内容整个数字中心的建设内容主要分为两大方面:硬件环境的建设和软件环境的建设。
硬件环境的建设硬件环境的建设包括:中心机房、演示大厅、视频会议系统和控制室的建设。
中心机房。
由服务器、存储设备、管理工作站、网络设备等组成,服务器采用美国Sun 公司高端产品,并采用了多种安全策略,保证了系统稳定与数据安全。
机房磁盘阵列存储容量为IOTB,可存储10年的水利数据。
演示大厅。
演示大厅安装了背投大屏幕显示系统和等离子拼接屏显示系统,具有视频会议、防汛指挥和数字水利成果展示等综合功能。
视频会议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宝利通(Polyeom)产品,建立起同各市和主要业务部门相连的视频系统。
目前视频会议系统可实现与水利部、国家防总及全省l 1个地市和重点省管大型水库的视频连接并进行相应的会议的功能。
控制室。
控制室由调音台、音响系统、操作台、AV和切换矩阵等组成。
调音台及音响系统可实现24路声音信号多编组输出。
操作台和切换矩阵可实现16路AV、16路信号在各个显示系统间的灵活切换。
软件环境的建设由主系统、业务子系统和辅助系统组成。
主系统即山西省数字水利系统;业务子系统包括规划计划、水利工程、防汛抗旱、农村水利、饮水安全、水资源管理、水情与水文、水利投资、水土保持等系统;辅助系统包括由全省数字高程模型及高清晰航空照片组成的电子沙盘系统、中巴资源卫星影像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汾河清水复流信息系统、节水园区管理信息系统等。
2.3数字中心的业务内容数字中心的业务内容基本涵盖以下几个方面:水利数据监测、山西省水利基础数据库建设、山西数字水利系统建设、各业务子系统建设及其他辅助信息系统。
水利数据监测山西水利数据监测中心可从空中、地面、地下对全省重点水利工程进行监测。
空中检测。
空中监测可实时接收卫星云图,每O.5一1h更新l幅,通过对山西上空云层、云量监测,可为防汛抗旱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合作,可定期接收中巴资源卫星2.36m分辨率的卫星影像。
地面监测。
可实时监测全省各主要河流来水量、降雨量;可对全省各已建大中型水库主要部位、新水源工程建设场面进行实时远程视频监控。
地下监测。
地下监测可对地下水超采区、重点水源地、水文地质类型区的地下水位、水质、开采量进行实时监测,对全省地下水位常观井历史观测资料进行查询分析、统计汇总。
同时采用远程无线通讯方式。
建立起快速响应和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系统,实现全自动监测和实时招测,随时掌握全省地下水位的第一手信息。
到2010底实现全部地下水监测井的自动监测。
山西省水利基础数据库建设山西省水利基础数据库建设包括:空间数据库建设和水利专业数据库建设。
空间数据库建设。
空间数据库基于省测绘局最新数据产品建立,包括多类地理特征数据,涵盖了全省各市县区内道路、河流、到自然村级的行政区划等基本信息。
水利专业数据库建设。
水利专业数据库包括水情、水文数据库,全省机井普查、水文地
质类型区成果,历年地下水监测、用水统计、取水许可、水利统计年鉴、水利投资数据,全省防汛抗旱、防洪工程、大型灌区、饮水安全数据库等数据。
山西数字水利系统建设主要对全省水利工程,各行业供水、用水变化、地下水超采及岩溶泉域水资源保护等相关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和相关查询。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综合水情信息管理:对全省水资源分布情况、各个行政区供水用水变化情况、地下水超采情况、各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情况、水文地质情况等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查询管理。
地表水监测:以山西水文数据库为基础,收录了全省水文及雨量站的监测信息,可查询、检索、汇总、分析。
地表水资源信息管理:收录了全省历年降雨蒸发、地表水工程、取水户用水、水保淤地坝等数据,可查询、检索、汇总、分析。
地下水监测:从单井过程线、多井对比分析、行政区汇总等角度,对全省地下水位情况的统计查询和对比分析。
地下水资源信息管理:收录了全省机井详细数据,可查询、检索、分析,结合水资源公报数据,可掌握各地、各流域地下水变化情况。
£水利投资及工程管理等子系统:收录了水利工程分布、投资、历年指标及部分水利规划文档,可分类查询、检索、汇总。
各业务子系统建设业务子系统包括防汛抗旱、农村水利、饮水安全、水资源管理、水文信息、水利投资、规划计划、水土保持、水库河道管理等子系统,储存了近几年各类工程的数据、文字和图片,可进行查询、检索、汇总、分析并支持决策。
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经过有关各方两年多的不懈努力,目前山西数字水利中心已经初具规模,各项业务基本步人轨道。
数字中心成立以来在各项工作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进行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工作。
但同时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开展。
作为山西水利数字化建设的龙头,建议山西数字水利中心未来工作中考虑以下—些内容:
作为山西数字水利建设的龙头单位,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技术指导原则或规范,协助并协调水利行业相关部门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山西数字水利系统的逐步平台已经初步建成,未来应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现有的较为成熟的水利科研成果,建立起各种功能较为强大和复杂的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
为各种规划、方针与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与各个相关单位配合,进一步完善覆盖整个水利行业的数据监测网络。
如覆盖全省的地下水监测网和土壤墒情监测网等等。